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昭帝本纪 » 第十六章 先机(三)

第十六章 先机(三)

    元琦并不与她多言:“究竟事实如何,还要查了才知道。来人,把人带走。”

    “且慢!”

    左翊卫戍守皇城周边,惠河码头自然在其职权范围内。出动了左翊卫包围码头,也就避不开左翊卫中郎将萧然。

    萧然年纪轻轻,已经是正四品的左翊卫中郎将。但她一来没什么高强武艺,二来也没有什么家世背景,不过是凭着和赵家的姻亲关系,自己又擅于钻营,才得来的官职。

    所以元瑾提出由萧然率船队出海时,才会被人诟病萧然的资历和能力。

    “下官左翊卫中郎将萧然,见过襄郡王殿下。不知殿下要将人押去哪里?”

    陶家是四殿下的人,自然不能让三殿下寻了个由头带走,何况这其中还牵连着谋反的罪名。

    元琦目光沉沉:“本王司河事,既然是在码头发生的案子,本王管不得?押走人犯还需向你个四品中郎将报备?”

    萧然被她看的不自在,却也并不怵:“私藏兵刃是大罪,不论是不是受人陷害,理当交由刑部查察,岂能由工部定罪?”

    元琦勾唇一笑:“工部?谁说此案由工部查了?惠河码头隶属于京畿,自然当由京兆府来查案了。”

    萧然顿时说不出话来。

    大周律有规定,凡是发生的案件,当由发生地的县衙府衙查察,交由刑部复核。

    京兆府尹郑骏,是前任右相郑秀的孙女。郑秀又是庄穆皇后的祖母卫弗致仕前举荐的接任人,变相算是卫家一脉的官员。把人送到京兆府,等于是送到了太女手中。到时候要怎么审,安排个什么样的罪名,旁人都难以插手。

    眼见着拦不住元琦,萧然立即翻身上马,亲自去给元瑾报信。元琦也不拦她,这件事迟早要让元瑾知晓,谁去报信并不影响大局。

    明馨拖住了给元瑾报信的津丞,但到底没有拖住太久,萧然是半道上遇见元瑾的。听闻人已经被元琦带去了京兆府,元瑾抿了抿唇,吩咐车夫调头。

    紧赶慢赶到了京兆府,元琦已经走了,只余郑骏在处理案子。

    元瑾想了一路,谋逆这样的大罪是万万不能认下的,但兵刃的确出现在了陶家的商船上,那便只能找个替罪羊来。运河上的水匪屡清不净,随意栽到谁头上,查无可查。

    她以为郑骏得了元琦的授意,此刻不是在刑讯陶家的仆从,也是在查相关的赃物,务必要定下陶家的罪。

    不料郑骏从府衙内迎出来,恭敬道:“下官命人去刑部寻殿下和孙尚书了,殿下这么快就到了。”

    元瑾皱眉,这是不打算置陶家于死地?

    摸不清郑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元瑾一面往里走一面问:“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郑骏答:“事涉谋反之罪,下官不敢擅专,命人去请殿下和孙尚书,不曾讯问。”

    元瑾更加疑惑,不过至少没有了旁的阻碍,也是个为陶家脱罪的好机会。

    元琦不管元瑾要怎么操作,她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击垮陶家,而是平抑粮价。顺着江桓的意思,将陶家一众人押到京兆府,不过是牵制住元瑾的精力,让她无暇再在粮价一事上动手脚。另一方面也是做给皇帝看,没有哪个皇帝能容忍看好的继承人将民生之事用作争权夺利的筹码。

    江桓后面的动作也如她所料,京城的粮价在短短几日之内迅速回落,笼罩在京城长达近两个月的粮价危机解除。

    粮价恢复,最高兴的当属元珩了。大朝会结束后,元珩专程提着礼物来东宫道谢。

    元琮笑道:“都是自家姐妹,七妹何必如此客气?”

    “太女姐姐和三姐救我于水火,若是连谢都不谢,岂不是白读了圣贤书?”

    元琮吩咐宫侍将礼物接了,携了元珩坐下说话。

    “经过这一遭我才知道,这么多姐妹中,只有太女姐姐和三姐是真心待我们这些妹妹的,旁的都不过是嘴上说说。日后太女姐姐和三姐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这个“旁的”说的是谁,不言而喻。元珩此来,一是为了感谢,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向太女示好,获得庇佑。元瑾受了这么一遭反噬,势必要撕破脸皮。宫里的令君有棠皇贵君做倚仗,不必惧怕良君,唯有元珩自己,需要找到新的容身之处。

    元琮劝阻道:“可别这样说,伤了姐妹间的和气。我身为长姐,对妹妹们都要照拂一二,当不得七妹的谢。只希望以后七妹能把商部司的事情抓起来,不要再出现这样伤及民生的事情了。”

    元珩连连点头:“太女姐姐说的是,臣妹记下了。”

    这边其乐融融,另一边的元瑾安排好了陶家脱罪,却眼看着前些日子的安排付诸东流,元珩毫发无损地撑了过去,终于是忍不住气得砸了手中的白瓷杯。

    “去给本王查,谁在背后动的手。”

    江桓做事十分高调,从不遮掩,元瑾要查简直没有困难。更何况,几日后的朝会上,元珩举荐江桓做商部司主事,更是赤裸裸地告诉元瑾,是谁掀了陶家的摊子。

    “母皇,此次粮价飞涨,乃是不良商人恶意囤积,儿臣还在彻查此事。幸而有瑞莲江家协助,终使得京城粮价回归正常。江家十一小姐江桓,仗义疏财,虽行商事却做义举,儿臣举荐她为商部司主事,协助儿臣。”

    元珩示威性地看了元瑾一眼,只见她低眉垂首,恍若未闻。

    元琦顺着元珩的目光看过去,听元珩的意思还不打算放过陶家,元瑾这次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现在却如此平静,没来由地心中一突。

    景成帝询问事情的经过,元珩不得不收回目光,专心奏对。

    元瑾抬头看了看正在回话的元珩,又看了看最前方太女的背影,最终和元琦的目光遥遥相遇。

    二人视线交错而过,元琦心中的不安更重。这次的事情虽然对元瑾是一个打击,但远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不知道她接下来还有什么底牌,只能暗自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