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三十六章 拉帮结派

第三十六章 拉帮结派

    不知不觉中宴会已至尾声,各统领也先后离去。但只有核心的几位知道,他们还有个小会要在结束后举行。

    杨任今天不是非常高兴。本就是被逼无奈降了董卓,宴会上一个能说话的都没有。他就像一个汉中人的叛徒一样,在贼窝里和曾经的敌人一起聚会。会场上除了浓厚的凉州口音就是并州话,他这个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愣是一句都没听懂。唯一能明白的恐怕就是他们用官话讲出来的那个笑话了。

    本还想乘此机会给新主子竖个好形象,但现在他觉着自己错了。他没想到董军的党派之分这么严明。仿佛世界上就只有并州和凉州这两个地方一样。自己就不该来,一个人在府上喝喝小酒可比在这受罪好多了。

    他正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回家之时,曾经的那个小商人却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杨统领还请留步!将军有请!”张既知道这个自己忽悠来的守关大将现在正面临的困境。而他就是要彻底收服杨任,把这套功劳吃稳。要是后边杨任乘机跳反,他这个介绍人多少也得受点牵连。

    杨任一路尾随着张既来到后院,而此时院中已然聚拢了几位统领。

    “来吧,各自介绍一下。”徐毅明白杨任在担心什么,而他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让杨任明白自己才是他唯一的选择。

    “徐晃,司州河东人士。”

    “华雄,雍州陇西人士。”

    “张既,雍州冯翊人士。”

    “吕雯,荆州南阳人士。(她自己编的。因为南阳被黄巾攻陷大量流民外逃,家室无从查起。大量南阳难民加入了后来的官军去夺回自己的家乡。而南阳因为靠近京师,所以也正好圆上了她为什么会出现在洛阳的募兵校场当中。)”

    到了这一刻,杨任抑郁的心情才略微放宽了一些。这才是他原本想象中的感觉,抱拳道:“杨任,益州汉中人士。”

    “今日邀请将军前来参加聚会,就是想让将军亲身体验一下我董军阵营中日益严峻的派系问题。想必杨将军今日应该深有感触吧?”我把玩着手上的茶壶,漫不经心地说道。

    “末将不敢揣测,同乡之人相互交好自有道理。就算末将过去在汉中之时,也多是和阳平关内势力交好。对于关外的武都人以及最东侧的上庸人,也同样是兴致缺缺。这种体会末将深有感触。”杨任可不敢瞎猜董军内部的势力划分,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一方遭受记恨。那他的仕途恐怕也就到头了。

    “杨将军说笑了,既然今天邀请诸位来到这里。自然就没把诸位当外人,这么说吧: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徐某人一手招揽的,也都是董军中的异类。杨将军也算是我请张将军亲手招来的,从一开始本将就知晓将军乃是明晰事理之人。只是不忍与将军立下血海深仇才用此下策,还请杨将军恕罪。以我父亲徐帅为首的一系一直都是四处被人排挤,只能报团取暖。今后我部之职恐怕还得是治理汉中,到时候又得仰仗杨将军帮我等协调关系。还请将军不要推辞。”

    说实话我根本没有任何把握担保这个刚被忽悠来的杨任会不会扭头反叛,但我日后的基业肯定都要依靠汉中。到时候不管如何都绕不开他这个新任的杨家家主,能让他死心塌地地上车自然是最好。到时候万一又给我私底下搞小动作,那才难受呢。

    “末将怎敢,更别说我和张德容将军还是旧识。从本将归降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未来的仕途但是如何。只是末将仅乃一守关之人。若是让我协调阳平关内的各派关系,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汉中城内我杨家的本家和其他大族,恐怕就不是我所能掌控的了。这件事,还得靠另外一位先生才行。”既然如此坦诚待他这个刚降之将,他也就不再藏藏掖掖。更何况他的基业全都在汉中,就算他想有二心他的族人也不会同意。还不如赶紧找个合适的势力投了,好确立自己的地位。

    但他也不是蠢蛋,他明白汉中人恐怕徐毅是不会再用了。谁都担心地头蛇抱团到时候尾大不掉,所以他立刻就想起了另外一人。就算不能和自己同乡,也同属益州。在这小团体里就算不能占据核心地位也好存有自保的实力。更何况此人不归属汉中城内的任何一方势力,乃是难得的绝佳之选。

    “不知各位可在受降名单中看到阎圃,阎先生的名字?”

    “额。。本将不知,这位阎圃先生乃是何人?”

    “哦,末将还未禀报。他就是过去张鲁身边的核心幕僚之一,对张公祺的决策多有影响。我想这次突袭的计划,八成跟他有关。但他与张公祺身边其他几位杨氏张氏幕僚不同,他本是益州巴西郡人士。家中也曾是商贾与德容将军身世类似,但不同的是阎家贸易全部依赖蜀锦。这些年西北动荡,张公祺关税高压。搞得蜀中各大商户利润惨淡,阎氏一族中只得派骨干北上入张鲁的麾下。以求干出一番事业,来借机换取贸易特权。

    阎先生也只是身在其位专谋其职罢了,末将很清楚他对张公祺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反倒是因为家中关系,经常会来阳平与卑职处理事物。我二人私下的关系反倒是不错,如果将军不嫌弃末将可以去尝试一番。末将至少有九成把握劝其加入我军。”杨任这还是敢打包票的,他这个商关守将什么都缺就不缺关系,只要走这条商道有点地位的他都认识。

    “哦?他就是这个惊天之策的规划者,看来是一位大贤哪!他张鲁刚出现在阳平关外的时候我就一直想着这件事,现在好了!水落石出!来人!去给我查查,当初俘虏张鲁之时。他身边的几位幕僚先生都安置在哪了?”一想到是能使出如此奇招之人,就异常兴奋。只要有他在,这汉中各系的关系疏离就不至于毫无头绪。还能再多一位幕僚来分摊张既的压力。何乐而不为!

    “那么下一件事:昨日阳平关之战,是时候来总结一下了。吕将军,为何这么一小段山路爬了如此之久?是天黑影响过大,还是有其他缘由?”

    吕雯一听到这就没了好气,说道:“禀将军,我部其实早就到了。奈何在那个山坡之后有一波敌军驻扎,看样子是张鲁为了防备侧翼突袭特别安放在那预警的。本来我们几十个人是一筹莫展,本将甚至准备趁着夜色防火烧掉这个小营寨。但没想到的是,奉先大帅带走的并州先锋骑军同时赶到。正好与末将撞上,一同将这小寨冲垮。而末将顺势点燃整个营地,所以才有了后来如此浓厚的烟尘。如果不是意外和骑军撞上,昨晚的计划恐怕就失败了。”

    这句话倒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这一步竟然被阎先生算到了。还是太轻敌,那个方向谁都知道是支援来的位置当初就应该从另一侧的山头往下设伏。“那吕帅的精骑怎么突然回到阳平了?”

    “吕帅在占领汉中城后的几天内,完全没有见到张鲁麾下的一兵一卒。常年行军沙场,大帅自然发现了端倪。但他并不敢断定,只得先行放了数百精骑沿途返回打探阳平关那边的消息。路途中,遭遇徐帅带领的大军,发现并无异常就准备先去阳平关补给,再返回汉中城内。但没想到正巧撞上了张鲁围城之事。郝统领本来是想乘着夜色以及张鲁营中通明的灯火,冲他一阵。散掉他张鲁的军心,为派去通知徐帅的斥候拖延时间。但没想到他们的想法和我们竟然重合了,歪打正着。”吕雯也觉得神奇,本以为回天乏术之时。竟然真的有如此凑巧之事,恐怕这就是天意吧。

    “好,看来我等日后得好好感谢一下这位郝统领了。实乃天意!另一件事:张既城内后勤处理地非常完美,这一条线支撑起了我们整面城墙的性命。而对于墙上的情况,本将有些意外。为何南侧兵士的体力消耗明显要比北侧少一些,最后出城冲阵之时。也是南侧追上的兵士偏多?”

    一讲到这,华雄脸上那自豪感不自觉地就浮现了出来。“哎呀,其实算不得什么。这些都是本将多年行伍积累下的经验罢了,每一列循环更替是常理。但本将还是在和羌人作战中学到了另一手。单独留一队出来,不填满城墙。调遣他们至中段修整,然后按照压力变化。让他们去顶替另一队,如此循环。这样的好处是,修整的队伍可以完全放松。并不需要和在队列后方,依旧要全程保持神经紧绷。修整的效果远远高于把前部的兵士调至最后的这种轮换,西北边关作战这么多年总得有点经验不是。”

    “不错!姜还是老的辣,这样的防御确实很有效。能最直接地缓解敌人主攻之处的压力。”正当各统领聊得起兴之时,一道传令打断了我们的思绪。

    “报!卑职已经查到,当初张公祺受降之时。身边的几位幕僚都被分别软禁在了阳平关内的馆驿之中。其中确实有一位阎姓之人。”

    “嗯?没想到阎先生真的在这。好,那我们先去见见这位先生吧!别看我们现在这么多人,真的懂得内政治世的恐怕也就德容一人了。以后在汉中之事上还得仰仗这位阎先生才是。”谈笑间,几人也都移步走出府邸后院。一路向馆驿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