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三十一章 战火再起

第三十一章 战火再起

    转眼已是次日,身侧之人也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我这个累的半死的老牛,看样子她是去解决入伍的问题了。但说实话我还真挺好奇她到底会弄出什么乱子来。

    按照约定,洗漱歇息过后才不慌不忙地向驻地走去。比以往的时间要稍晚一些。还未等我接近校场,我便后悔自己昨晚听了她的鬼话。这枕头风果真是防不胜防啊!

    “还有谁!”扯着一嗓子男腔的玲绮在那大呼小叫,旁边地上躺了不知道多少将士。果然是吕奉先一贯的作风,不管要谈什么先打了再说。打赢了,谈的时候自然是居高临下。输了?他还真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输。

    得赶紧解决掉,虽然这些将士可能认不出来。但万一捅到父亲那,八成就要露陷了。弟弟自然是比我先到,但他一眼就认出来了嫂子男身时的装束。他自认为没那个能力碾压,万一输了那丢脸就不是一般地大了。既然打不过,那就幸灾乐祸地躲在一边看我怎么收场了。剩下的几位中郎,见争强好胜的徐家二公子竟都在一旁看戏。自然知道其中必有猫腻,那也就当看乐子了。

    但显而易见的是吕雯有点打上头了,我只好赶忙硬着头皮打断了场上的角逐。仿佛自己是被猛士的勇冠三军所吸引,大喝一声:“好!猛士竟如此勇武不凡,连战数十场无一败绩!不知高姓大名?”

    打的正欢的吕雯根本没意识到我本人已经来了,她以为是那些中郎终于肯下场了。“老娘。。。老子就是来博个前途。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吕雯吕玲绮。小爷我要求也不高,弄个校尉当当挺好!但没那个心情等,还有谁不服的!下来跟我打!老子奉陪到底!”

    场上那叫一个哀号遍野,胜负也早已分晓。当然也就没人再去自讨无趣。加上我的顺水推舟,她毫无意外地混上了校尉之职。要是她不伪装,光这徇私舞弊之责就够我喝一壶的了。

    “报!徐将军命各中郎即刻赶往太尉府!不得延误!”本以为那是今天唯一的意外,但现在看来是祸不单行了。

    几位中郎即刻翻身上马赶往府上,这本就不甚寻常。哪有所有中郎一同前往的,董卓也从没这么召集过。但这么看来八成是我们这六万新兵要开拔了。等到门前之时,却看见吕布手下的几位统领也在此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言语相讥自然是少不了的。眼看着底下都快打起来了,董卓才带着吕布和徐荣从后室出来。

    “肃静!诸位都是我朝堂猛将,前些时日张公祺上书毅然不臣。在天下安定如此之久后,竟还有这般公然叛逆之举。此前朝廷就一直怀疑其为黄巾内线。现如今身份确凿,其罪当诛!今日责令徐文钦,吕奉先两位将军各帅所部共十万人。平定汉中匪患!即刻开拔!”刚下早朝的董卓就收到了线报。对于张鲁的公然抗拒甚至发文谴责,非常生气。本来还说要计划一下如何整编,但现在他已经不想再管那么多了。只求速速灭了这个姓张的跳梁小丑。

    “诺!”董卓的不臣之心已然暴露无遗,本当向朝廷禀报的出兵事宜。他竟直接跳过了,在自家的太尉府内就安排好了一切。此处早已形同内阁。

    就这样十万人浩浩荡荡地被“朝廷”下令向汉中开拔,汉中实乃天险之地三面环山。西侧乃是武都郡,北侧则是右扶风。但入口之处只有两地。其一是由西侧东进汉中腹地,但被阳平关阻断。北侧从陈仓南下过散关走故道入汉中,但此处全为山路甚是险恶。两侧皆为峭壁,若是敌人有所准备的话极易发生意外。

    对于极其不熟悉山地作战的西北军来说,故道一直就不是一个可选之项。更何况大半道路都掌握在张鲁的手上,他随便设伏几次就能让我们进退两难。那么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扶风地方军佯攻故道,主力绕道武都突袭阳平关了。

    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谁去敲开阳平关的大门?虽然调查守官不是什么难事,但现在怎么让他自己打开那就是麻烦了。只要阳平失守,汉中内部的抵抗在十万将士面前将毫无意义。距线报消息,张鲁亲自率人前往故道。毕竟此处北紧南松,唯一的散关在董卓一侧。南边有数条山路,虽然可以很轻松地设伏,但若是己方懈怠有口子没堵住。让其从南侧各谷口漏了出来,那么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所以张鲁不得不亲赴北线监督巡查,以确保万无一失。而西侧必经的关隘就在他自己手中,并不担心被意外突破。则是由其弟张卫监督,杨任坐镇以备不测。原本还有杨昂一同镇守,但北侧人手不足。只得临时调任其前往故道设防。

    大军开拔,前路却艰险重重。这着实让我头皮发麻,两帮将领互相摩擦。虽然统帅是吕布,父亲徐荣作为副将。但说开了要不是我这个冤种夹在中间,他们半路上早就干起来了。日子一天天过去,阳平关就算是绕行也日渐将近。但如何敲开这扇厚重的大门实在是让我等一筹莫展。这帮莽夫也不关心,按部就班地操练。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作战问题。它不开,那就砸开他。

    但这帮大傻子不知道的是,一旦张鲁接到消息主力位于西侧。那么他就可以从容回防,到时候别说突破阳平关了。就算进去,张鲁也早已做好了固守汉中城的准备。若是拖的久了,董卓的臭脾气上来。再加上南侧刘蔫闻风而动。我和父亲恐怕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吕布八成仗着自己的身份强行脚底抹油,对于他这种作风西北军中大都极为不齿。就算他溜号了,但董卓还真不敢拿他怎么样。

    这时候的我多么希望,文优先生能在我的身旁出谋划策。哪怕还得强攻,但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筹莫展了。

    吕布自己一门心思扎在军队整编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把这六万人吸收到他的麾下。让自己筹码更足。一路上徐荣几次找他商议对策,他都一直扎在军伍当中。后来索性担子一甩,让徐荣全权负责军议。他自己则抢过指挥权进行各部曲紧急协调配合训练,不过你别说他手下统合练兵的好手确实不少。

    无奈的徐荣只得转而召集自己这边所有下属进行商议,但商议来商议去。除了不停地把球踢给我这个冤种外,几乎毫无头绪。毕竟阳平关实在是太险要了,而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汉中的情况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帐内阴云密布。内心的焦虑不断叠加,哪怕是徐荣都开始皱起了眉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打断了这场无止尽的皮球游戏。“将军!既然各校均无良策,不凡让在下大胆一试?虽然小子并无把握,但总比强攻雄关要好上一些。”这时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我的身侧,张既!我紧张地都忘了他还在我的身旁了,毕竟他年纪与我相仿我真没想到他能有什么好点子。

    父亲倒是大为意外,他一直以为这位小兄弟是我找来管理账目和后勤的。而张既的确是商贾之子,做的也确实不错。“哦!本将记得汝乃公衡校尉麾下军司马,自然无妨!只要能骗取阳平,本将必为尔记下首功。说把,都要些什么。本将一定尽全力满足!”

    “只需借将军虎符,及一匹快马即可。待大军行至城关时,自有人出城相迎。”张既显然是有了一个计划,但看他的样子恐怕是对对方的实际反映没什么把握。然而我们没得选,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若是成了那可就能省下一大摊子事了。

    虎符这个东西本不该外借,因为这是调动官军的最高凭信。一旦丢失那可是大过,被敌人见到还可能被唬骗倒戈。但这个东西对这支六万人的新军来说却没什么用,这个虎符本就是出征前董卓临时走个形式给的。因为他们跳过了朝廷,在太尉府内私自起兵。训练和整编都是同一批人,没有调任过。相当于是私兵,各部曲的西北军骨干也只认自己的顶头上司,根本不知道董卓给的调兵虎符长什么样。

    徐荣也没想过能有用得上自己这半块虎符的时候,因为董卓所部长期的人员固化。西北军的所有核心骨干将校,早就对各自的上下级熟悉无比。而塞入的新兵根本就没资格接触命令。而朝廷军在频繁对换部曲调换将校后,调兵的唯一依靠虎符自然也就形同摆设。

    而吕布手上的另半块就更用不上了,他的私军现象远比西北军还要严重地多。

    片刻之间一切便已准备妥当。张既自知时间紧迫,径直扬长而去。日夜兼程,混在人流之中通过了不断向东部疏散百姓的阳平关口。说它是关更不如说是一座小城,此关依山口而建两侧皆有城墙。作为雍益二州的主要通道。来往商贾常常都在关中驿馆歇息,生意着实不错。驻防将官的起居和家业也大都在这。

    张既作为左冯翊有些名气的商贾世家,自然少不了涉足丝绸产业。从益州运输丝绸前往雍凉,一直都是笔大买卖。经常通过汉中往返,他对于汉中的实际情况还真是略知一二。这次他敢下决心前来实行计划,其实还是占了他父亲和雍州商会的光。

    张鲁把持汉中肆意增加商税早就让北部雍凉的商户们怨声载道了,毕竟他们从西川拿丝绸要付的税都是最高昂的。而包括张既父亲在内的各大商户早就开始密谋打破张鲁的垄断局势,最起码也要制造一股不差的力量来让张鲁投鼠忌器。而他们的成果也很显著,被暗中资助的杨家也已经要膨胀到张鲁快压制不住的情况了。各大要害官职在南北两侧商会以及部分官员的共同支持下,几乎全被杨家收入囊中。而张鲁自己确实不会统兵,只得让分别安排族人监视以防不测。但显然这反而激起了杨家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