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世奇谈, » 第九章 墟卒(四)

第九章 墟卒(四)

    一件灭门惨案在众目睽睽之下,悄然发生,身着粗布麻衣,手执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身旁跟着一位身穿破衣烂衫如同乞丐,却意外的干净整洁,就在众多的目光中,镰刀砍下守门小卒的脑袋,冲进了朱红色的大门。

    镰刀的技艺并不出神,却十分有效,人头如同田野间的麦秆、草枝,轻易间,滚落在地,拿着武器,身体还在向前冲杀,只是失了头,或在片刻的迷茫后,跪倒在地,手臂还举着武器,找不到目标,或继续向前冲着,失了平衡,倒地后的抽搐,像是身体寻找头颅的始末,又像是头颅对身体最后的控制。

    假道士游走在屋檐墙头上,挥手间将外逃的人逐一击毙,玉卿则在院落中,尽情的挥舞着镰刀,目光所及范围内的人,一一斩首,衣服上沾满了喷涌而出的血液,点缀着麻衣单调的背景颜色,镰刀上的锈蚀肆意舔食者滚烫的鲜血,愈发的鲜红,一滴血珠晶莹剔透,顺着刀刃流到刀尖,那不远滴落的模样,更像是嗜血的贪婪。

    没有意外的发生,玉卿也并非是绝对的良善人,府邸中只剩玉卿和假道士两个活人,顾不上尸横满地,假道士从厨房去来吃食,坐在地上,狼吞虎咽。

    “接下来,想要做什么?”假道问道。

    玉卿猛灌了一口酒,思考了片刻,十分坚定的说“起义”

    “起义?”

    “安朝已经亡了,我要用毕生精力令时代安定”

    “起义,哦……”假道士若有所思,露初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平静如清泉的眼眸,在此刻泛起点点波澜。

    借着这座府邸内的财富和几位打小的相识,很快,玉卿完全占据了城池,同时建立起一支刚过千人的队伍。

    ……

    玉卿所在城池为界城,往南有座羯城,邻近龙门江,羯城长年驻守着一支十万人水师,只因沿着龙门江顺流而下,不出两日就可以直接到达沿海,以作支援,安朝皇城毁灭后,羯城同样也受到了消息,只是一如既往的驻守在龙门江边,十年如一日的操练着,随时等待着支援的信号,防备海外贼寇的突袭。

    羯城是玉卿下一步的打算,不说别物,十万水师足以令玉卿眼热,更何况龙门江的水道商运全数掌握在羯城,技艺高超的放排人运送的可不仅仅是竹子和木材,还有各式各样的货物,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能够运送,可这条快速又便捷的商道还是引来了数不清的商人,每到放排的两个月份,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都想抢到放排人运货的资格,而运货的终点无有例外,就是羯城,即使放排人有限,可羯城受到的税收一点也不少,那两个月龙门江的流速之快让一众打家劫舍的水贼望而生怯,任凭水贼本事再高,也不敢在龙门江劫掠,并且顺流而下只能到羯城,十万水师不会让任何水贼逃脱,这也是安朝皇城毁灭后,羯城的水师依旧稳固的资本。

    玉卿想要的就是十万水师,以及这取之不竭的税收,只是想要收复十万水师却十分困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登门造访,本意只是联合,交谈过程中,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为何,来人相信了玉卿,更相信玉卿前途无量、大业将成,随机改变了主意。

    正这人的出现,改变了玉卿的全部计划,使得原本困难的事情迎刃而解,促使玉卿短时间内成功,以及后来的发展。

    界城中入驻了大量的兵马,羯城不费吹灰之力,纳入玉卿的麾下,连带着十万水师和充裕的税收,这一切都是之前来人的功劳。

    从这时起,玉卿的起义之路正式开始,也是从这时,玉卿走进了各地藩王的眼中,同样吸引了不少的效仿者,各地掀起来一阵起义的浪潮,当然多数被各地藩王打压,少数成功的效仿者,或占山为王,落草当了土匪强盗,或盘踞一城,以枭雄之姿,拥兵自立。

    一如往日,藩王归于平静,无人登位上首,重建庙堂,藩王也默许了这些枭雄的发展,一时间,枭雄如日中天的扩张着自己的地盘与势力。

    两三年后,各地的枭雄已有称王的姿态,从一开始收复了十万水师的玉卿,无疑是当中最出众的一位,诸多的起义者在冥冥之中达成了一众特别的默契,都在等待着玉卿称王,昭告天下的一天,毕竟作为第一个起义者,玉卿无疑是枭雄们心念的启蒙者,大有玉卿未立王名,天下永无王者的现象。

    只是如今,起义者各有成就,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欲望,迫不及待的想要称王,以号令天下,但没有一位起义者愿意在玉卿之前称王,与其说是对其的尊敬,倒不如说是谨慎,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发展离不开藩王的不作为,自己占据的不过是内些世家豪绅百年来积累家业,都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想来藩王的不作为,也不过是借机消减世家豪绅的存在,所以说,等待玉卿称王,更多的是为了观摩各地藩王的态度。

    只是玉卿一昧的攻城略地,令起义者很恼火,不光是称王的问题,玉卿攻占的很多城池已经触及了起义者的利益,甚至就是起义者占据的地域,可偏偏玉卿的势力无人可挡,光是将近百万的兵卒,便让他们不寒而栗,更何况,这百万兵卒的训练的诡异军阵和强劲的攻城器械,属实难以对付。

    起义者也没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玉卿的想法,谁也不愿意先行对抗玉卿。

    “天下差不多了吧”假道士问道

    “快结束了,剩下的几个,不足为惧”

    “那几个藩王什么态度?”

    “皇权宗室,谁坐高位,谁承大统,并不关我的事”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想好怎么应对了”

    “不会,他不是那样的人”

    “你怎么知道,就凭他叫你一声知己?还有,其他几个呢?”

    玉卿不再答话,心中早有思考,几年征战,玉卿从未称王,甚至不曾出面,底下的兵卒,只有最开始跟着他打天下,到如今,还活着的老兵,依稀记得他的容貌,这样做,就是为了淡化士卒心中的对于他的形象,以及将天下还给安朝皇室的打算。

    玉卿最初遇见的是藩王之一的齐王无杰,也正因如此,玉卿的势力才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大范围扩张,手下有两位良才将领原本就属于无杰,羯城的十万水师也是通过无杰纳入麾下,虽然到现在,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玉卿的领军之才人人心知肚明,就算没有无杰的帮助,也不过多几年罢了。

    一开始的玉卿以天下安定为己任,可皇位却没有想过,无杰的出现恰好正中玉卿下怀,自此,不再思索这事;而且,新皇登基,总是逃不开一个名正言顺,总是需要一个由头,用以表示顺应天命,说服天下百姓,当然,也不一定是天下的百姓,不过是避免有人借题发挥,造反得来的天下总归是不正当的;若有心引导,使得这乡野村夫竟皆自命不凡,还不天下大乱,让有心之人为非作歹,到时候便由不得谁坐皇位了。

    玉卿并不担心这些事,终归要还于安朝皇室,名不正,言不顺,与玉卿无关,更何况玉卿从未做那称王的事,自然也就没有这般烦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