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九零考古之手札 » 第十章 沈先生,可以开始了。

第十章 沈先生,可以开始了。

    而就在沈魏风在文物局找专家的那天清早,苏筱晚在她二伯家早早起身,饭都没来得及吃,简单洗漱了一番就出门去了。

    今天夏秋杨要来A市,开启他的远东科考之旅。

    他这次要去的地方很多,任务也远比苏筱晚重,其中包括不少东南亚国家,但亚洲的第一站就是上海。

    既然已经到了中国,夏秋杨觉得怎么都要见一见分别了快一个月的苏筱晚。

    两人见面之前在邮件里都沟通好了。

    地点约在了位于城东的火车站。

    夏秋杨这次来除了要来探望一下独自出国工作的师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一些苏筱晚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资料带给她。

    这些东西极沉,与其耗费巨资寄航空件,不如由他亲自带来交给她,还能当面说个清楚。

    虽说夏秋杨来之前已经在邮件里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可是想到夏秋杨的到来,苏筱晚前一天晚上意外地一夜未能睡好。

    她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想到最多的就是过去夏秋杨做领队,带着自己和吴霜竹还有梁家洛以及另外几个同学在南美翻山越岭的时光。

    那段岁月充满了汗渍和浑身的酸痛,艰苦的环境,独立完成工作的压力,还有彼此间稳定的默契和深厚的友谊……

    如今这些都不存在了,自从苏筱晚开始进行田野考古工作以来,她从未像这次这样一直被一种彻骨的孤独掌控着,那种奇怪的漂泊感总是抓着她不放,让她时时难以安眠。

    近乡情怯吧。

    苏筱晚躺在床上忍不住胡思乱想,直到窗外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才勉强合了合眼睛。

    A市的早间公交车发挥不十分稳定,有时连着两三辆一起进站,有时干等十来分钟也看不见下一班车的影子。

    这天一早也不例外,在苏筱晚张望又张望的焦急等待中,踩着时间点的那班车终于到了。

    摇晃的公交车上没有几个人,苏筱晚一个人坐在前面,司机沉默地开着车,每到一站便含混地吆喝一声,并从后视镜里瞅一眼坐在座椅上正在犯迷糊的苏筱晚。

    终于,火车站到了,苏筱晚赶忙下了车,径直奔向出站口。

    到得刚好,苏筱晚一眼便看到高大的夏秋杨正从人群中走来,带着他那招牌般阳光的微笑,向苏筱晚挥了挥手。

    苏筱晚虽说有些困倦,可看到夏秋杨的那一瞬间还是清醒了许多。

    夏秋杨快步走来,重重拥抱了一下娇弱的苏筱晚,用英文低声轻呼着:我亲爱的安娜。

    在米国的时候,苏筱晚接受这样一个久别重逢后的拥抱会感觉再自然不过,可是今天,此时,这里是中国的A市,她多少有些不适爬上心头,眼光随意一扫,身边都是惊讶或轻笑的人。

    她赶忙推开了夏秋杨,抬手指向附近的一家西式快餐厅,建议去喝杯咖啡并填饱肚子。

    夏秋杨不是典型的ABC,中文听力很好算是一个明证,另外优秀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让他与那些真正的米国华裔区别开来,而苏筱晚最为欣赏的一点就是在他那种很美式的热情中多少还存留了些亚洲男人所独有的沉稳,这一点真是酷似其父。

    这顿早饭极其简单,一杯黑咖啡,一只汉堡,两人全程只用英文交流,语速飞快,他俩这种交谈除非身边是正宗米国人,一般的非英文国家的人极难搞懂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项目的事情落实了吗?我走前你给我打的电话,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夏秋杨喝着咖啡,望着对面坐着的苏筱晚。

    “已经说起了一个项目,说是在西北,具体我还要再找时间去了解,我找的这个中国朋友最近身体不太好,不方便天天去催。”苏筱晚听到夏秋杨坐下就说这事多少有点失望,毕竟他们有一阵子没有见面了,她需要的不止是见面的相拥,更需要他在感情上能多加关心。

    “西北?具体哪里?”夏秋杨学霸模式即将开启,苏筱晚倍感无奈。

    “岁黄附近。”心情低落的苏筱晚能少说话就尽量不多讲一个字。

    夏秋杨一听似乎有些触动,坐直了身子。

    “这个位置正是莫里斯教授研究的早期古突厥有遗迹存留的地方,你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应该尽快想办法去加入。”

    苏筱晚已经不想讲话,机械地点点头。

    “这可太好了!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顺利!安娜,希望你这次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要知道,如果是中国腹地的遗址项目,以你海外专家的身份是很难加入的!上帝真的是太爱你了!”

    “可是我对独立加入这种项目没有把握……”苏筱晚还想再说一说内心的郁结,可是夏秋杨已经不太能听得进去她的话,所有的话都在新项目这事上打转,差不多彻底浇灭了苏筱晚倾诉的欲望。

    一顿早饭下来,苏筱晚感觉自己像是被遗落在角落里的破布娃娃,胸口划开的口子里翻出那么多刺眼的白棉花,可是人们看到的还是她娇美无暇的塑料脸蛋。

    “好了,你不用送我了,我去车站里等,项目有了眉目马上跟我联系。”夏秋杨来时两手空空,走时更是一身轻松,倒是苏筱晚辗转反侧了一夜换来的不过是一场失望。

    送走了夏秋杨,苏筱晚才打车去了文物局。

    到的有点晚了,小雯已经在修复室忙了起来。

    一看苏筱晚才来忍不住拉住问道:“晚晚姐,怎么来得这么晚?这位严副研究员刚才还在念叨你迟到了呢。”

    “一大早去见了个朋友,所以来晚了。”苏筱晚说着赶忙换了身工装,和另外两个男实习生一起投入了修复工作。

    转眼到了午饭时间,小雯早就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和苏筱晚一起差不多第一个冲到了食堂。

    文物局食堂的午饭比省厅的小餐厅的伙食还要好上几分,自然更强过学校的学生基本伙,小雯徘徊在窗口处,在众多美味中难以抉择,而苏筱晚却兴趣缺缺地排在她身后,早上夏秋杨带给她的郁闷一点都没散去。

    好容易小雯打好了饭该苏筱晚了,结果因为走神,她完全没注意小雯的离开,倒是排在她身后的一个人提醒了一句:跟上。

    苏筱晚这时才惊觉自己影响了后面打饭的速度,她慌忙走到窗口前,胡乱要了两个菜,一份米饭,一转身却不偏不倚撞了后面的人,抬头一看,是个高个子的男人,正目光如炬地看着她。

    “对不起!抱歉!”苏筱晚慌忙道歉中,发现因为自己突然转身一撞,这人手里的空餐盘都掉在了地上。

    “没事。”沈魏风马上弯腰捡起餐盘,表示不必在意,然后就过去打饭去了。

    苏筱晚端着手里的饭菜有些愣愣地看着沈魏风,全然不顾后面排队人对她投去的异样目光,直到小雯喊了一嗓子。

    “晚晚姐,这里。”苏筱晚这才回头看了看小雯的位置,可她仍是一步三回头地慢慢走向餐桌。

    “晚晚姐,你看什么呢?”小雯顺着苏筱晚的目光所及之处看去,可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来。

    “啊,没事,刚才我撞了个人,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苏筱晚终是放弃了对沈魏风目光的追索,开始慢慢吃起饭来。

    “呦,那可不容易!你这从国外来的,能在中国碰到熟面孔,这缘分可不浅哪。”小雯随口开的玩笑,却让苏筱晚心中一动,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这边沈魏风打了份饭菜和钱主任在餐厅的另一边吃完了才一起回了办公楼。

    两人先回了二楼钱主任的办公室,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详谈了一番岁黄的这个项目,直到下午上班两人才一起去了位于一层的文物修复室。

    一楼的走廊是半封闭的,所以有些阴暗,空气里透着一点潮湿阴凉的寒气,凭着多年从事考古研究工作的经验,沈魏风意识到这一层是有意制造出这样的空气,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一些暂存在此处的文物。

    另外,和房间众多的二楼不同,一楼几乎看不到房门,一路走到走廊尽头,沈魏风只发现了两个门,其中一个还装着防盗门,大门紧锁着。

    直到来到第二个大门前,沈魏风才发现这个走廊的尽头虽然有门,却已经封死了,整个走廊里有四盏壁灯,光线幽幽暗暗的,照明甚至还不如墙上的摄像头里发出的光耀眼。

    和昏暗的走廊里不同,修复室里非常明亮。

    堪比大会议室的房间里,朝外的一面墙上开了几个大落地窗,充足的光线毫无遮掩地洒进这里,而且天花板上两排八个白炽灯都开着,简直可以说是壮观。

    除此之外,房间里的超大工作桌案前还放置了几个金属落地大台灯,保证了精细操作的光源问题。

    沈魏风身处这样的房间竟然油然而生一种朴素的仪式感。这就像他每次在打开的一座墓葬里工作一样,悠远而沉静,在里外两个时代的交点上忙碌着,不管多么枯燥和乏味,那种强烈的意义感总会让他感到这份艰苦的工作是值得的。

    那张工作桌案上面铺着毡布,桌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修复工具,几个石膏模型集中在一起,上面已经粘连了一部分碎片,其余的还在旁边散放着,看起来已经拼接了一部分,但离完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除了桌子上摆着的,周围两面墙上都放满了置物架,上面摆着不少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的各种陶器,钱主任指着其中一排道:“这些前前后后忙了有一年,请了两拨外援才总算有了现在的模样。你不知道刚送来时它碎的,谁看了都不相信还能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沈魏风当然明白,他们考古队有时候为了尽快能出结论也会直接在现场驻地进行抢救复原,那些在墓葬里捡的每一块碎渣子都要小心保存,以保证这个“拼图”工作能尽量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文物的原貌。

    就在这时,严副研究员带着套袖和棉线手套从这个大工作室里的一个小房间里走了出来,沈魏风几乎一眼就判断出了他的身份。

    在严副研究员身后还跟着两个穿着蹭了不少石膏粉长工装的男学生,他俩正合力抬出一个沉重的家伙来。

    而他们身后还有两个女生,一人手里抱着一只正在修复中的陶器,两人都小心翼翼地,生怕手里的东西失手掉在地上。

    “咦,老钱啊?”严副研究员没想到这个时候钱主任会过来。

    “我来看看你们忙得怎么样了,顺便问个事情。”钱主任满面含笑,语气恭敬,态度和蔼,两眼盯着两个女孩儿中看起比较小的那个。

    那女孩儿这时才发现了钱主任,喜笑颜开道:“大舅,你来了。”

    钱主任对外甥女笑了笑,问起严副研究员:“小雯这孩子怎么样?有没有偷懒?您可要严格要求她啊。”

    小雯一听不太乐意,撇了撇嘴没说话。

    严副研究员马上应承道:“学这种技术是慢功夫,得慢慢来。”

    这时,钱主任走到严副研究员跟前低声说了几句,严副研究员听了点点头,摘了手套走过来,和沈巍风重重地握了握手,满脸笑容道:“欢迎,欢迎!有客来,未远迎!见谅!见谅!”

    沈巍风感受到这位副研究员的真诚和热情,马上自我介绍了一下:“我叫沈魏风,是岁黄地区冯村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很高兴认识您!”

    严副研究员看了看周围:“不好意思,这里是工作室,咱们就随便坐吧。”

    说完严副研究员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一个跟他从小屋里出来看起来颇为年轻的女孩儿这时走上前来,给沈魏风递上一个方凳。

    对方是个年轻姑娘,沈魏风也不多看,接过来道了谢转身就要让给钱主任,却不成想那女孩儿制止道:“这是给你的。”

    沈魏风愣住了,这才认真看向这个姑娘。

    这女孩儿比钱主任的外甥女看起来年龄要稍大一些,年纪应该在二十四五岁,长发在头顶扎了一个光滑的圆髻,身量颇高,宽大的长工装像是挂在她身上似的,看得出体形偏瘦,露在长袖外的一双手白净而纤细,脚上一双雪白的运动鞋,九分铅笔式的窄脚牛仔裤,满脸笑意盈盈,青春感十足,和这个房间里陈旧的古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不知为何,钱主任遭到了这样的区别对待并没有半分不快,马上自己找来一张斑驳的方木凳,还招呼沈魏风赶紧坐下。

    “我可以参加吗?”递方凳的女孩儿大大方方走过来,直白地表示要加入。

    “我是要和严副研究员谈谈,不好意思!”沈魏风很为这个女孩儿的主动所震撼,可是他有要紧事情,不能陪这些小孩子瞎闹。

    “严副研究员有资格听,我也有资格!钱主任,您说是吧?”这女孩儿看向钱主任。

    钱主任马上点点头,对沈巍风道:“我介绍一下吧,这位是美国Y大学的苏筱晚博士,人类考古学专业,这段时间在我们这儿学习文物修复。”

    钱主任话刚说完,苏筱晚就端来一张木凳,坐到了沈魏风对面,微笑看着沈魏风:“开始吧。”

    这是苏筱晚第一次离沈魏风这样近,近到他需要重新整理思路,弄清自己的谈话方向。

    而且他后来过了很久后才记起这件文物修复室也不是他们初见的地点,在这之前,在米国的学术会议厅,在文物局的小食堂,他们都有过那擦身而过的一点点交集,只是这些都牢牢刻在了苏筱晚的脑海里,他却花了好久才重新拾回这最初的短暂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