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四章 大事不好

第四章 大事不好

    夏正平说完这些,黄安便是识趣高声唱道:“汉王议事毕,诸位请回吧!”

    “臣等告退!”众臣拱手,逐渐退出了汉王府的政事堂。不过,政事堂内,却是有一人没有离开。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夏正平的军师何士元。

    夏正平见着何士元没有离去,他倒是有些意外,想必何士元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自己吧?他这么想着,挥了挥手,指了指只身旁的一处位置,道:“先生这边来!不知道先生独自留下,对本王有什么见教吗?”

    “主公啊,您此番改革,旨在废除士族特权,恐怕会招惹出一些事端啊。”何士元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臣下担心,朝堂之上的这些士族之人,虽然表面顺从,但是暗地里却未必如此。兴许,在主公您看不到的地方,他们已经悄然积聚起了反对您的力量了。毕竟,自古以来,这士族之人,世袭为官的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其观念,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军师啊,我岂能不知道,那些朝堂上的士族之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我就是要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拉拢民心的同时,也将背后的那些不服从我的力量,连根拔起。”夏正平挥了挥手,示意自己所讲的事情,并不是何士元所猜测的那般,“巴州三十万大军不是吃素的,档案有反抗我的统治,那就是找不自在。”

    最后一句话从夏正平口中说了出来,倒是显得夏正平有些独断专横的样子。然而,这一点却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统治者,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握有军队。夏正平庆幸自己当年做得对,将兵权收归了己有,否则的话,任由那些郡尉掌控兵权,一旦得知夏正平废除士族世官的特权的话,那么就是等于巴州大乱的结果。夏正平自然不愿意见到这样的情形发生,以至于他为了今日的政令,早就将军队中的一些士族之人调离了开来。

    现在的巴州三十万军队中,虽然有士族之人在里面,但是担任军官的,作为将领统帅一部分队伍的,实在是找不出来。如此一来,整个巴州军队,可以说是油泼不进,水泼不出,已经不再是那些士族之人能够插手的地方了。在巴州的军队中,包括马孟起率领的三万骑兵,可以说是夏正平一言九鼎。夏正平想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会干什么。毕竟,夏正平在诸多郡城实行的屯兵制,已经给这些军队兵员带去了实际的利益。任何人,都会为利益而献身,更何况夏正平这个为他们制造利益的人呢?没有了夏正平,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粮草,分给从军之人呢?

    “主公既然如此说,那我也大概明白了许多。”何士元眉头一皱,不过他略微一想,便是明白了许多事情,如果借助这一次的改革,能够将士族的根基,从巴州连根拔起的话,可以说夏正平算得上是彻底赢得了民心,“只是事情有所轻重缓急,主公既然下定了决心,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以免夜长梦多,发生不测!”

    他这样劝是有道理的,毕竟巴州之地,十数个郡城以及关隘,要想将诏令完全传过去并执行,的确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更何况,每一个郡城的郡守,也未必服从夏正平的诏令,可能是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不集中进行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状况。比如,靠近蜀州的郡城,就有可能会投靠蜀王,借用蜀王的力量,来对抗夏正平的策略政令。

    甚至是,位于巴郡一侧的东平郡,都有可能借助周王力量,来反抗夏正平。这种事情,虽然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做好防范措施,却是有必要的。

    “军师之言,的确如此。”夏正平笑道,“不过,本王在前几日,已经让人通知了各处郡城的郡守,前来巴郡,商议一些事情了。按道理来算,今日他们就能够抵达巴郡了。”

    何士元一愣,有些不解,发问道:“主公这是要做什么?”

    “除了少数郡城以外,我是比较放心的,比如赵叔掌管的郡城,相信他就能够贯彻执行我的诏令。但对于其他的郡城,我并不放心,所以我来个斩首行动。只要将这些郡守控制住了,那些郡城群龙无首在,自然会顺从我的诏令的。就算有反抗的动作,我也拍羽林二十九将,率领一队人马,奔赴各个郡城,以进行镇压。”夏正平说着自己的计划,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毛头小子了,而是成长起来,变成一个政治老手了。

    何士元闻言,不由得大喜,钦佩道:“主公圣明,此番一些动作,必然能够成功,稳定您在巴州的绝对统治权。”

    夏正平摆了摆手,便是呵呵道:“军师之言,怕是过奖了。能走到这一步,我们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军师不是出自士族,想必也看的清楚这其中的弊端在哪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是不进行改革,我深怕自己会走老路,成为千古的罪人。”

    “的确如此。”事实上,在何士元的心中,是极为支持这样的改革的。他自身不是世官之人,自然明白世袭官职的弊端。一旦世袭官职,久而久之就会讲一个家族固定在了某个位置上,从而让他们掌控了许多的资源,相当于凌驾于众多百姓的头顶上。何士元是受到过这种待遇的,若不是他才华出众,恐怕也不会被许多人看的起。

    他看的清楚,自然支持夏正平这么做,他的担心,只是因为某些方面的。殊不知,那些方面,已经被夏正平处理的极为稳妥。以至于,不是一般人,极难领悟到夏正平这么做的用意。

    夏正平将何士元留在了政事堂中,又是说了一番话,方才起身回到后庭去用膳。直至下午的时候,有官员通报,说各郡郡守已经抵达巴州,夏正平方才再一次出现在了政事堂内。

    下午,政事堂内的官员,已经换了一次面孔。除了巴郡郡守之外的,其余郡城的郡守都在这里。夏正平扫了一眼,心里盘算着时间,大概这个时候,废除士族世袭为官特权的命令,已经发布出去了吧。事实上,这样一个命令,早在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巴郡。

    夏正平时间计算的极为精准,命令抵达各个郡城的时间,正是这些郡守抵达巴郡的时候。这样子,就能够完美错开一些事情,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不为其他的,只为一件事情,相信在座的各位,必然感兴趣。”夏正平的声音之中,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显然是在陈述一件极为平常事情的真实情况,“说出来的话,诸位也不要大惊小怪。”

    “主公请说无妨!”一些郡守摸不准夏正平的脉,只好不痛不痒的回答道。他们是曾经夏正平治理之下的郡守,如今归于夏正平了。事实上,若不是当年夏正平的实力强大,恐怕这些人也不会服从于夏正平。毕竟,在他们眼里,夏正平至始至终都是个叛国篡逆之贼。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士族,他们才选择了归顺。

    与他们的想法一致,当初夏正平攻占他们的郡城之时,也是考虑到这些人所占据的士族之人势力太大,自己有所忌惮,所以让他们依旧治理原本郡城。除了均为额的兵权收归夏正平手中,其余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然而,现在的夏正平,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对巴州军队有着绝对的统治,压根就不怕巴州那些深不可测的士族。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他们有人能抵挡得住夏正平的这三十万大军吗?当然,那些只是极端情况罢了,夏正平也不过是假设。

    听着众人的言语,夏正平嘴角笑了笑,手一挥,在他身边的黄安,便是上前一步,展开一份帛书,念道:“即日起,巴州境内,所有士族之人,所担任的官职,不可世袭。三年一考核,以确定其能力高低。能力高的人,晋升职位,能力低的人,撤销其职,发回原籍,不再录用。”

    “啊——”政事堂内的诸多郡守,闻听黄安的言语,皆是惊讶,旋即他们的脸色变得阴沉下去了。这是要出大事了啊,世袭之官不再,士族之人岂不是要闹翻了?

    更何况,他们本就是郡守,指望着传承官职给自己的儿子呢,这一下,夏正平的这道政令,直接将他们一竿子打翻在地,让他们没法直起身子来。或者说,换句话说,从今往后,巴州境内,所有的官职将不会再是父子相承,而是黄安口中的考核。

    这一件事情太可怕了,为什么没有提前知晓这种消息,也好做准备啊,或者说是暗中使一个绊子,让自己活得更多的利益啊。他们的神色,变得很是阴沉,这一切,已经让夏正平看在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