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贺喜专使

第一百三十二章 贺喜专使

    这是过去仅次于丞相的高职。

    本来已经取消,忽然又启用,众人感到奇怪,不免暗中议论。

    王翦这时还年轻,偷偷对叔王龁说:

    “此位虽高,却无兵权,朝中将有大变动,您要有心理准备。”

    不久,王龁便奉密旨被召入宫……

    擒贼先擒王!

    张禄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决魏冉。

    按惯例,丞相魏冉总要等文武百官排序排到完毕才肯到位。

    朝上拱手一拜便坐在秦王案边早已备好的座位上。

    向秦王汇报最近一段时间对军、国大事的处理情况。

    秦王只能说“好”,无须另拿意见。

    然后魏冉把各官交到秦王案上的奏章收好,准备带回丞相府去处理,就可以宣布散朝。

    论说也不错,秦王可以不必为政务操心。

    但今天魏冉刚坐下,昭王忽然宣布:

    “寡人有旨!”

    魏冉一愣:

    “这小子想干什么?”

    昭王的近侍已喝道:

    “魏冉听旨!”

    这虽然不符合“惯例”,按法规,魏冉却必须跪听,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只听那近侍悠扬顿挫地朗朗读道:

    “舅父穰侯,辅国多年,操劳半世、功高无比,奈年事已高,寡人实不忍让舅父辛苦终生;

    特进爵三级,准其归封邑颐养天年,善莫大焉,钦此!”

    原来是要把自己免除职务,强制退而致仕!

    魏冉气冲斗牛,腾地站起:

    “老臣无罪!”

    秦王一招手,过来两个武士又把魏冉按到座位上,笑了笑:

    “寡人一片好意,您何必发火?

    若说无罪,三十年大权旁落、王位如同虚设是谁之过?

    寡人不忍追究也就罢了,一定不服,请看殿下!”

    魏冉回头一看,不禁黯然失色。

    跟随自己的护卫虽然手中还握着武器,却已横七竖八地倒在血泊之中。

    王龁、王翦等手按剑柄,脸如凝霜般瞪视着百官,秦王的卫士们也围在各处,虎视眈眈。

    整个朝殿已经全被对方控制。

    自己的党羽没有准备,手无寸铁,谁敢反抗立遭杀戮,毫无还手之力。

    料想留在宫外的卫队,也都当了俘虏,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找机会通知太后下旨,才能挽回局势。

    张禄亮相了,深深一揖:

    “穰侯、魏丞相,实不相瞒,通往后宫的各道门都已封锁。

    太后的印玺也被收缴,不能再给您以任何援助了。

    大王对自己的亲舅绝无加害之意,在下劝您见好就收,回家享福去吧。

    这么一大把年纪何苦还做恋栈之马、在官场上争斗不休呢?”

    魏冉掌朝政三十余年,只以为是稳如泰山,可以父子相传,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今日剧变。

    一时间束手无策,只得跪下:

    “臣魏冉,遵旨。”

    紧接着就由大队兵马押着他回府,立刻收拾东西、装车走人;

    仅运家财的牛车就用了千辆,可见说他“富可敌国”并不委屈。

    这么多的钱足够他几代人享受的。

    又被严禁藏匿武器,受到严格监视,也就不能、不想东山再起了。

    朝堂上的百官呆若木鸡,有的人不禁浑身筛糠,暗自掂量自己的下场,不料昭王却平静地宣布:

    “穰侯之事已毕,咱们继续正常朝会,请各部门把要处理的奏章都交上来吧。”

    原来并不牵连诛坐。

    心怀鬼胎的如获大赦、喜出望外;

    惟恐天下大乱的见局势平稳,也都放下心来,朝政竟没受到影响。

    逼走魏冉后,其余“三贵”不费吹灰之力就一齐处理完毕。

    也是一个不杀、一个不抓地送回封邑,禁止参加政治活动,基本上软禁。

    对他们的党羽也很公正,无罪的不罚,照常供职,所以人心稳定。

    白起果然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现。

    芈八子太后倒是向昭王哭闹了一顿,也仅仅是哭闹而已。

    除掉“四贵”后院平安,当然是张禄做了丞相,第二步就是推行“远交近攻”的扩张政策。

    但为了营造一个“和平”的氛围,张禄先向各国派出使节。

    一方面宣告自己上任,日后“请多关照”;

    一方面表白自己厌恶争斗,希望在自己任职期间能与各位“和平相处”……

    一般的相国上任,不必像新王登基那样派专使祝贺。

    但这位是秦国的丞相,听说帮助秦王驱除“四贵”立了大功;

    秦王依为左右手,言听计从、宠信无比,已是秦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果能和他搞好关系,以后在处理对秦关系中,也许能有帮助。

    既然人家先表示出“友好亲善”的姿态,更得积极响应。

    于是各国纷纷派使者赴秦祝贺。

    一时里咸阳上空和风煦煦、祥云飘飘;

    街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高级驿馆、客栈,全部爆满,顿时热闹非凡。

    魏安釐王当太子时就患有严重的“恐秦症”。

    从他登基的第一天,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取得秦的欢心,以保自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王位上。

    因此,他与信陵君争辩了好多次,渐渐厌烦弟弟也与此有关。

    所以向秦丞相贺喜之事并不跟信陵君商量,只同魏齐研究。

    别看魏齐在国内粗暴专横,在对秦关系上与安釐王的意见倒是一致:

    “臣以为可向秦王、秦相各送一份厚礼,再写一篇热情洋溢的贺词,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祝福。

    总之,礼多人不怪。”

    须贾主管外交,为表示尊重,当然要由他去了。

    一般说“贺喜专使”是个美差使,不但没有危险,还会受到丰盛招待。

    而且对方也要回赠“纪念品”,所以他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咸阳之路”。

    可惜他们不跟信陵君商量,否则,为了避免有损国格,他一定会拦阻……

    须贾是到咸阳最早的一批。

    按规定,应先到秦相府报到、登记,由相府做好统一安排,再去朝见秦王、递交国书。

    而在拜见丞相,特别是这位在秦国灸手可热的第二号人物时,就应该先把礼物送上。

    须贾深谙此道,所以第二天起个大早,穿戴整齐,抬着价值千金的“土特产”来到相府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