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快穿之快快乐乐当咸鱼 » 第31章善有善果?

第31章善有善果?

    在孟瑜的印象里,她妈一直是一个艳压群芳的大美人,不管是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

    她心里接受不了她妈被磋磨到失去光彩的样子。

    在看到云母的样子后,原本因为恢复记忆而消散的恨意,又重新占据了孟瑜的心头。

    同时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赚钱,让她妈过上前世那种富裕奢华的生活。

    在吃早饭的时候,孟瑜见到了她这一世的妹妹孟瑶,同样也感觉到了这就是她前世的妹妹。

    知道这一世的亲人就是上一世的亲人后,孟瑜先是惊喜,该是多大的缘分,才能两世为人,都能成为母女姐妹。

    惊喜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满腹的心疼难受,这一世怎么这么坎坷辛苦啊?

    明明她们没有做过恶,还屡屡行善积德,不说大富大贵,降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怎么也该是平安喜乐,这一世无忧无虑才对啊。

    因着之前的经历,孟瑜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都产生了怀疑。

    从小她妈就教育她们姐妹,她们生在了权富之家,是运气也是福气。正因为她们生活的富裕无忧,才更要做好人,行善事,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运气和福气不被消耗空。

    从她们姐妹六岁开始,云淑君就带着她们做慈善事业和进行公益活动,从小到大她们一半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都被捐了出去。

    一生行善积德,虽然没有想要什么奖励,可也不曾想过得到的会是恶果。

    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信念的颠覆,带来的疼痛是刻骨铭心的。

    “鱼儿,怎么了?”

    孟瑜呆呆的被陈四郎拉着往前走,在听见他的话后,抬起了头。

    男人的脸上满满的都是焦急,眼里的担忧都快溢出来了。

    被人这样看着关心着,孟瑜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当即就感觉很温暖。

    刚才是她想差了,虽然这一世她们前十多年的经历说得上是艰苦难熬,可也不是没有让她们母女三人感到温暖的人。

    这一世是运气不好,她娘云母嫁了个不把妻子当人的男人,她们姐妹也成了旷野里风吹雨打的野草。

    可她们还是有些运气的,有陈母和陈小妹这对母女和村里一些善心的大娘嫂子们的偷偷接济,让她们母女三人没有被饿死。

    她还在关键时刻觉醒了异能,保住了娘亲和妹妹的命。也是这个神异的异能,救活了陈四郎,让她的好命格的旺夫命成了真,从而有了她们母女三人在陈家生活的底气。

    即使孟瑜自己知道封建迷信要不得,可陈家人是非常信这些的,就是陈家公认最有出息最有见识的陈三郎和陈四郎心里对她的好命格也是隐隐有几分认同的。

    最幸运的是她们在被孟家人卖给人牙子之前,被陈小妹和陈母给救了,既免了沦落不堪,也免了亲人分离。

    反而是进了陈家这个福窝窝,从此吃得饱穿的暖,她和孟瑶因为年纪小,都长肉了。

    比起那些一辈子在磨难中沉沦的人,她们母女三人已经很是幸运了。

    说不得她们的时来运转,就是前世积累的功德换来的。

    而且孟瑜还想通了一点,行善积德固然是想要保住自己的运气和福气,可同时也是她们对于自己道德行为的规范。

    既是对好结果的一种追求手段,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哪怕结果不能求证,可修身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陈四郎不知道孟瑜恢复了前世的记忆,见她失落难过的样子,以为她还在为和自己分别难受。

    见到小媳妇伤心,陈四郎心里也不好受。

    他这个人有些大男子主义,娶了孟瑜,就理所应当的把她归为自己人,想要把她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陈四郎一心求学做官,追求的是荣华富贵,也不仅是荣华富贵,他更想要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裕无忧的生活,他不想再看见父母长辈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

    他的上进,为了自己,也更为了家人。

    现在孟瑜也是他的家人,是他想要呵护一生的小媳妇,陈四郎想不到他还没有让她成为官夫人,过上穿金戴银呼奴使婢的生活,便先让人因为自己而伤心难过。

    在这一刻,纵使陈四郎没有因为孟瑜的不舍而产生放弃的念头,可他心里却不由自主的对孟瑜产生了几分愧疚。

    因着这几分愧疚,陈四郎没有再和陈三郎一起读书,而是和孟瑜待在一起。

    “鱼儿聪颖,在读书上天赋异禀,才学了月余,就将蒙学书籍全掌握了。之前所学的书籍,主要是识字认字,更多的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读书的最初阶段就是识字认字,在这个时候学习的知识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的学习才会对各种知识进行细讲深讲。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三字经》所说的[详训诂,明句读]。我要教你的就是《笠翁对韵》、《广韵》、《尔雅》和《说文解字》这四本书。”

    孟瑜端坐在书桌前,认真的听陈四郎的教学,把除了学习之外的东西都抛在脑后。

    虽然她心里各种情绪起伏不平,自己也理不清楚,可她并不会让这些东西影响自己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孟瑜足够冷静,也足够专注。

    她不仅压下了自己情绪的起伏,也忽视了系统信息。

    跟着陈四郎学了半天后,孟瑜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她恢复前世记忆以后,学习效率反而不如之前了。

    在恢复前世记忆后,孟瑜拥有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清楚该如何有条理有计划的去学习。

    如果她现在学习的是跟上一世类似的知识,她的进步一定会非常明显。

    可现在她学习的是上一世并不了解的古文。

    她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学习,偏偏在恢复记忆后,她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下降了。

    学了一上午的平仄对仗,只学的孟瑜脑壳疼。

    以前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只觉得古人真的太厉害了,写出来的诗文美而引人入胜,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连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在古人都成了温情默默的阳关。

    在没有真正见到之前,只听这诗,还以为阳关该是个多么温柔美丽的地方啊。

    在这个阳关有醇香的美酒,有情谊深厚的至交好友。

    可真的到了地方,就免不了失望了,因为阳关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

    孟瑜以前挺喜欢诗词的,经典的诗词不说都看过背过,起码看了个七七八八吧。

    在她的书房里,有好几个架子都摆满了诗词文集,都是她曾经看过的。

    以前看时觉得美,可现在让她细究平仄对仗,孟瑜只觉得太难了。

    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孟瑜还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