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 第14章声名鹊起,暗访卧龙

第14章声名鹊起,暗访卧龙

    夜幕降临,月光悄然洒满幽州王府的一间宽敞厢房,灯火摇曳,映照出室内一幅幅专注的面孔。

    赵恪端坐正中,目光炯炯有神,他的身旁围坐着锦衣卫众将士,他们正在上赵恪精心安排的“政治课”。

    作为现代人的赵恪深知,一支强大的队伍不仅需要精良的武艺,更要有坚不可摧的信念作为支撑。

    在二十世纪,某军队甚至能坚持作战,战至最后一人,纵观世界历史都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对于战斗信念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让士兵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牺牲。

    一句话,活要活得明白,死要死的明白,不能浑浑噩噩一辈子。

    此时王府的房间内弥漫着木质家具散发出的淡淡檀香,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更显室内的静谧肃穆。

    赵恪在权衡之下,让自己手下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谢均,来做教书识字,做思想工作。

    谢均是他父亲那一辈的老人,如今已经年过五旬,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半截身子入土,他的双鬓已经斑白,眉宇间的皱纹如同岁月的沉淀。

    “诸位,国之根本在于民,民之福安在于忠。

    诸位,你们需知道为何而战,是为了王府的一口粮食?还是为了王府的俸禄?或是为了王府的特权?”

    士兵们听得入神,有人低头沉思,有人举手回答。

    “程度,你来说。”

    谢均将举手的程度提起来回答问题。

    “谢管家,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我只知道王府给我一口饭,我就给王府卖命。”

    程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没关系,程队长所言不无道理嘛,人活着就要吃饭,人活着就要花钱,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谢均摸摸胡子笑着说道,但随后话锋一转。

    “但是,如果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呢?不知道将士们考虑过没有。

    你们今天可能不明白,但以后一定会明白的,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

    如果没有你们,那么陈人,金人的屠刀就会伸向你们手无寸铁的家人,百姓。到时候整个燕云必将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谢均的话语如同洪钟一般敲响在有些将士的心头。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些茫然,不知道谢均在讲什么。

    随后的日子里,锦衣卫们白天挥汗如雨地练习武艺,晚上则听谢均讲课,探讨人生意义。

    一个多月内,锦衣卫们奔走于幽州城郊的各个村落,破土建屋,帮做农活,每一个村庄都有着锦衣卫坚实的脚印。

    而又恰逢秋收之际,金黄的稻田随风起伏,宛如一片金色海洋。

    卫青带着锦衣卫们与村民们共同劳作,收割稻谷。

    卫青同时又亲自带领将士们搬运粮食,他的汗水顺着脸颊滴落,融入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英武的脸庞也多了几分黝黑。

    燕王锦衣卫的名头在各村落迅速传播开来。

    百姓们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这个锦衣卫。

    他们不同于以前残暴的士兵,而是真正的王师。

    一时间,赵恪和他的锦衣卫风光无限在这燕云之地,尤其是幽州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股势力,当然也包括——世家们。

    这风光的背后,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这个赵恪,他要干什么?啊!”

    一个上好的花瓷杯被封成摔碎,封成正在他的府邸为赵恪的事情而发怒。

    “爹,孩儿观这赵恪不过冢中枯骨而已,您又何必为此动怒呢?咳……咳。”

    说话的是封成的大儿子,封逸,他生的一副好皮囊,身着华贵而素雅的文人服饰,面容苍白却清秀异常,眼神深邃且充满智慧。

    只是每次说话都伴随着几声咳嗽,身躯有些病弱。

    “逸儿,你还年轻,不曾接触当年赵昊(赵恪的父亲)来燕云之前的时光,那时候的燕云是兵荒马乱,底下的百姓们屡次起义,虽说被镇压,但是那种场面我至今都是心有余悸,所以,百姓的力量不可小觑啊。”

    封成威严的脸上竟多了几分惊恐,封逸还是第一次见他父亲如此失态。

    “倒是孩儿见识浅薄了,那父亲,不如我们先去和袁公一同商议,再做决策吧。”

    “正合我意,逸儿,你就别去了,在家养好身体要紧。”

    封成立刻让下人备轿,准备前往袁家。

    几天后的夜晚,月色朦胧,王府内的庭院寂静无声,只有回廊下的灯笼摇曳着微弱的光影,映衬着夜的神秘。

    赵恪与慕容潇在卧房内,一同躺在床上闲聊。

    自从上次赵恪有了学物理的经验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赵恪便彻底爱上了学物理。

    赵恪与慕容潇的关系也突飞猛进,不仅可以零距离接触,甚至负距离接触。

    慕容潇的眼眸温柔地看着赵恪,她知悉赵恪定然是今晚有事找她,不然按常规时间,两人现在肯定已经开始学习了。

    “潇潇,我……我这几天想出去转转。”

    赵恪看着慕容潇精致的俏脸说道。

    “夫君,潇潇也想让夫君出去,可是姐姐那边怎么办呢?”

    “没关系的,我乔装打扮一下,而且我每次外出天黑就会回来,潇潇。”

    在赵恪恳切的目光和一番肺腑之言的软磨硬泡之下,慕容潇拗不过赵恪,最终还是轻轻点头。

    赵恪立马摆着慕容潇亲了两口,慕容潇娇靥似桃花,两颊布满红霞,赵恪见状立马吹灭蜡烛,开始学习。

    为了出王府而不引起旁人怀疑,赵恪又精心乔装一番。

    他换上了一身布衣,褪去了往日的华丽,打扮成一个寻常商贾模样,面容被半遮的斗笠隐匿在阴影之中。

    临行前,他对着铜镜审视自己。左看看右看看,又整理几遍衣服。

    “赵老板,可是有什么不妥?”

    一旁的卫青穿着粗布制成的长衣,也扮成商贾模样。按照赵恪交代的称呼喊道。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我为什么还这么帅,会不会被人一眼认出来?”

    卫青额头瞬间出现了一排黑线。原来你是这样的赵恪!

    这一天清早,月亮还挂在天上,街头巷尾尽是淡淡的雾气,像是给整个幽州城披上一层薄纱。

    赵恪,卫青脚步轻盈,悄无声息地穿过王府后门,走了许多条路后,踏上了一条曲折小径。

    而这条路通往——卧龙岗。

    赵恪的心跳有些加速,见到诸葛亮该怎么说呢?他会不会不愿意跟随自己,自己现在只有那可怜人的一丁点名气,也没什么正统,没地盘没实力。

    系统只是负责传送过来,这说明人家不是一定愿意给自己卖命,万一诸葛亮要是跟陈国跑了怎么办?自己是不是直接炸了?

    他一边走,一边回味着与慕容潇那句“万事小心,早日归来”的叮嘱,一边又是担心诸葛亮的追随问题。

    周围的环境安静得几乎能听见自己的呼吸,每一步踏过石板路的声音都仿佛敲击在他的心头,提醒他此行的艰难与风险。

    赵恪与卫青一路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深入卧龙岗。卫青见赵恪面色很难看,于是开口道。

    “赵老板,有什么事吗?”

    “卫小哥,此次前行卧龙岗,咱有些担心啊,总是心神不宁,患得患失。”

    卫青一听原来是因为诸葛亮,想了想说道。

    “赵老板,以前卫某年少在喂马之时,也总是担心未来,如今燕云士族当道,寒门几乎永无出头之日,整日喂马时,长吁短叹,愁容满面。

    直到有一天,卫某突然明白,会不会有人赏识,能不能出人头地,这都是我无法控制之事。

    而现在我只能专注武艺,勤学苦练,这些才是我能控制的。

    卫某认为,世间影响人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所以从此以后,卫某专注武艺,再无二心,不论严寒酷暑,照练不误。

    赵老板当日观卫某剑法时间虽短,但为这片刻,卫某已经苦练数十年有余。”

    山路两侧,林木葱郁,鸟鸣虫唱,仿佛世间烦扰皆被这静谧的自然景象洗涤殆净。

    赵恪沉思着卫青的话,有些想说,但又无从说起。

    学会区分什么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控制自己能控制的。

    影响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我现在要专注于见面时的话术,这才是我能控制的。先想想要说什么好。”

    赵恪不在彷徨,开始思考自己的话术。

    卧龙岗上,一座简朴雅致的茅庐静立于竹林深处。

    晨曦微现,东方天际渐次泛起鱼肚白,随着夜幕的最后一抹深蓝逐渐褪去,天边开始显露出一线瑰丽的金黄。

    那一刹那,仿佛大地还在沉睡,万物静待苏醒,只有那轮红日即将崭露头角,预示着全新一天的来临。

    赵恪一步步踏入那片翠绿的世界,每一片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低声诉说着时间的沧桑。

    当他们抵达茅庐门前,一门童正打扫门前的青绿台阶。

    赵恪道:“燕王赵恪,前来拜见你家先生,你家先生可否在家?”

    “我去禀报,你且稍等。”

    还好,孔明没有出门游玩,看来自己第一次就能见到了。赵恪心中暗喜。

    不一会,书童回来,引赵恪,卫青去往屋内。

    当他们抵达茅庐门前,只听一书生手执羽扇,端坐于榻上。吟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赵恪立刻恭敬地行礼,开口言道:“久仰卧龙先生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实乃赵恪之幸。”

    赵恪言语间透露出真诚与敬意。而书生微微一笑站起身来。

    他身姿峻拔,约莫八尺之躯,容颜清秀,面庞白皙如冠玉,眉目含威而不失温文尔雅。

    头顶纶巾束发,身着一袭宽松洒脱的鹤氅,尽显名士风骨。

    “燕云闲人,疏懒性成,枉燕王费心前来,不胜愧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