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 第13章爱学物理,帮助村民

第13章爱学物理,帮助村民

    夜幕降临,秋天的风吹着人有些冷意,但赵恪站在房门前,搓了搓手,敲了敲门。

    “潇潇,我要进来了。”

    “嗯。”

    赵恪听见一声少女的微哼,于是推开门。

    开门瞬间,赵恪只觉得一股香气钻进鼻孔。

    “学个物理,这姑娘弄这么香干嘛?”

    赵恪有些纳闷。

    慢步走到屏风后,赵恪的眼睛都直了。

    只见在明亮的烛光下,映照出一位宛如画中仙子般的女子。

    她的秀眉如远山含黛,明亮的双眸深邃而又温婉,流转间流露出万种风情。

    鼻梁挺直精致,樱桃小口微闭,透出一种娇羞与期待。

    她侧卧在床上,一头乌黑的秀发如瀑般散落在丝质枕头上,增添了几分柔情与妩媚。

    一袭轻薄的睡袍裹住了她优雅的曲线,却又遮不住那份端庄雅致的韵味。

    此刻,她的心跳略显加速,脸颊染上了淡淡的红晕,犹如春日初绽的桃花,带着少女般的羞涩与新娘的甜蜜,那双灵动的凤眼正瞥向赵恪。

    “夫君,潇潇想学物理了。”

    “学物理好啊,我爱学物理。”

    赵恪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直接小跑吹灭蜡烛,一秒钟内就褪去繁琐的外衣,钻进被窝……

    窗外娇艳的花儿,在这深秋中竟散发出一抹春意,愈发娇艳……

    “步伐一致,行动同步,你们每个人都要记住,你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个集体!”

    烈日下,一排排士兵整齐地站在空地上,笔直的身姿像一排排白杨树。

    赵恪挺着黑眼圈穿梭在队伍间,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犹如雷鸣般震撼人心。

    士兵们在几天的军姿训练后,已经逐渐习惯了王府的训练生活,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王府训练十分艰苦,军姿时间已经从最初的二十分钟,增加到了一个小时。但总体上,还是快乐大于痛苦的。

    毕竟在来王府之前,他们每天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饭菜,最重要的是还量大管饱,随便造,不少人甚至都感觉长胖了一点。

    赵恪这几日无论是在饮食,或者住宿,对士兵们都是言必行,行必果。在众多士兵心目中已经建立了信任,所以对赵恪的话,几乎都是深信不疑。

    大多数士兵都在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训练,争取把自己的奴籍取消,重新做回平民。

    当然,众口难调,队伍中还是有好吃懒做的人存在的,但是在赵恪软硬兼施的调教下,也慢慢地在改变。

    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赵恪一定会赶走,毕竟他又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逮着一个人耗费太多精力。

    赵恪的目的是想把这只小队培养成一支特种部队。在小规模作战中,包括情报收集,特殊地形,刺杀,保护中能起到奇效。

    反正他现在也在软禁中,可以不着急,慢慢训练。

    他的大致训练计划是,在第一周先训练军姿,行走,礼节,狠抓纪律,做到令行禁止。

    到了第二周,开始白天练体能,在晚上要学习识字,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思想工作上要到位。

    第三周,开始培养士兵特殊技能,比如情报收集,伪装技巧,观察记忆,分析判断等能力,从中在筛选和淘汰一部分人,选出一批士官建立基本班底。

    这几天,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染红天边,赵恪便会领着劳累的士兵围坐一圈,花个半个时辰,来讲述一些“微不足道”的规矩。

    比如:与百姓交谈要和颜悦色,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无论是田间的一粒稻谷,还是村头的一棵柳树,都不能损坏。

    赵恪的言语深入人心,被这些士兵们发自内心的认同。

    毕竟这些人出身寒微,大多数都是贫苦百姓家的孩子,只是出于各种无奈,才被卖进王府或者牙行,成为奴隶。

    正是因为他们的出身,士兵们在赵恪身上倍感亲切。在休息的同时也期待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干饭时间!

    时间飞逝,经过几天的纪律训练与思想熏陶,侍卫队已经初具规模,士兵们已经和刚到王府时的死气沉沉截然不同。

    现在的士兵不在衣衫褴褛,而是穿着赵恪专门定制的黑色飞鱼服,腰间别着一把绣春刀,而且最重要的是,眼里有光!

    赵恪将这支队伍正式更名为锦衣卫,这倒不是赵恪有什么恶趣味,而是水平有限,确实感觉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不如顺水推舟,就把历史上那支锦衣卫提前造出来。

    赵恪按照人数将他们划分为五个小队,每队十人,任命卫青为锦衣卫指挥使,小队全部由卫青掌管。

    任命卫青的时候倒没有人有异议,这么多天的训练中,大伙对卫青的实力有目共睹,而且卫青名声在外。

    反倒是五个小队的队长,引起了一阵争论,但赵恪声明训练还没完成,现在只是暂时代理队长,以后每个人都有机会,众人这才作罢。

    随后,赵恪决定一些实践活动。他安排人马,准备前往幽州城附近的乡村,让锦衣卫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干农活,解决一些恶霸土匪,也算进行实战演练了。

    当然,由于赵恪仍然被软禁,这些行动全权由卫青负责。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照亮队伍前进的道路,锦衣卫整装待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激动。

    车队在曲折的乡间小路上行进,路边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在欢迎这支与众不同的队伍。

    卫青一身黑色飞鱼服,策马走在前方,英武不凡,他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心中涌起对未来的憧憬。

    他心中明白,这次的行动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但正如赵恪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幽州甚至燕云的百姓必将心向于赵恪,到时候只需振臂一呼,燕云大地也许就要变天了。

    在广袤的幽州平原上,卫青麾下的锦衣卫,在他的带领下,如一道涓涓细流润泽着周边的十几个村庄。

    卫青严格按照赵恪所训诫的原则行事,他们纪律严明,深入民间,不取百姓一丝一毫。

    相反,他们挽起袖子,同村民们一起耕作劳作,修复破旧的房屋,清理淤塞的水渠。

    燕云百姓们早已饱经战火,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军队这样帮助百姓。

    在卫青他们初到时,说明来意,尽管温声细语,态度和蔼,百姓们还是不敢相信,在卫青又说明自己身份后,多数百姓还是将信将疑。

    百姓们只当是这群士兵换个方法来欺压百姓。但是百姓也不敢得罪士兵,毕竟在这年头当兵的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

    直到这群士兵真的亲手干活,把自己家的屋顶修好后,把农活干完,百姓们才敢相信,世间原来真的有这样的军队。

    “卫将军,这是老朽家里的老母鸡下的蛋,老朽家里穷,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一些鸡蛋,你们一定要收下啊!老朽感谢你们啊!”

    说话的是张家村的一名老汉,人称张老汉,他年纪已经古稀之年,妻儿皆是死于战乱,孤身一人生活多年。如今生活全靠养鸡卖蛋和乡民接济。

    他的屋顶坏了好久,一下雨就漏水,弄的满屋都是,自己想找人修,但又没钱。

    今天卫青一行人帮助他修好后,他最为感慨,一直拉着卫青的手,嘴里嘟哝着,不拿鸡蛋不让走。

    卫青这张在陈生面前巧舌如簧的嘴,这一会儿在面对朴实的张老汉时,却不灵光了。

    他不想收下,但是又执拗不过这老头。

    “大爷,我们军队有纪律,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你给我们就是让我违反纪律。”

    卫青继续推辞着。

    这个张老汉继续颤颤巍巍地说道,激动地看上去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要背过去。

    “你们真的是燕王的军队?燕王真是个仁德之君啊!老朽活了七十余年,今生还是头次见这样的军队。”

    一阵拉扯之后,卫青推辞不过,老汉才终于把鸡蛋送给卫青。

    他站在家门口,浑浊的目光目送着卫青一行人离去。

    “将军,您怎么收下鸡蛋了?这可是违反咱们定下的纪律啊!”

    正在说话的是五个代理队长之一,而且是年纪最小只有十六岁少年的程度。

    程度在训练时表现突出,而且学习认字也是遥遥领先,在受赵恪感染后,成为赵恪忠实簇拥,赵恪立马提拔程度为代理队长之一。

    卫青听到程度这话笑了笑。

    “程度,你能给我提醒,本官很高兴,但是本官今天也要交给你一条道理,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程度青涩的脸上有些蒙圈,卫青摸了摸他的头,骑着马笑着走了。

    张老汉在门口站了许久,才慢慢地拄着卫青他们给他打造的新拐杖回家。

    老汉来到堂屋,顿时呆住了,过了一会儿,一行泪水顺着满是沟壑的苍老面庞留了下来。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堂屋的新木桌子上,此时正摆着一筐整齐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