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垦南大荒 » 第四章:议论

第四章:议论

    第二天,华刚来到教室,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议论纷纷。大家一看华刚走了进来,便停止了议论声,眼睛一齐看向他。

    华刚笑着说:

    “同学们都看着我干嘛,不认识了?”

    李盈盈说:

    “班长,你把上山下乡的事情,具体的跟我们说说呗。”

    华刚说:

    “同学们,我跟你们一样,也不知道学校是怎么安排的,我也是在等学校的通知。”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

    “上山下乡都得去吗?”

    华刚说:

    “没有特殊情况都得去。”

    男同学马伟伦接过话题道:

    “唉,我当初还想,再过两个月,我们就毕业了,到时候找个工厂学点技术,当个技术工人挺好的。

    没想到工厂去不成了,还得下乡,你说这些年的文化知识不是白学了吗?

    种地那么简单,那里用得着文化知识呀。我们这些年读的书,岂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女生张小凤接过话题道:

    “马伟伦,你学习好咋的!别人都没说啥,就你净说怪话。你有什么资格谈资源浪费呢?”

    马伟伦的好友李伟松接过话题道:

    “张小凤,你别在这唱高调,下乡你爱去呀?”

    张小凤回答说:

    “什么叫唱高调,响应国家号召不对吗?

    你们总是阴阳怪气的,难道你们想反对国家政策吗?我看你们的思想有问题呀!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李盈盈抢过话题道:

    “国家刚刚解放,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现在很贫困,尤其是广大农村更加贫困。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都很低,还有一部分人是文盲。

    所以,农村非常需要我们这些,有知识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说种地不需要文化知识呢?

    你们这个观点真的很可怕,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彻底的改造一下自己的世界观了。”

    李伟松说:

    “你们不要乱扣帽子好不,我们也没说不去上山下乡,更没有反对国家政策的意思,我们提点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都不行吗?

    那我问你,你说上山下乡,需要文化知识。那你说说,种地需要那些文化知识?

    旧社会和古代的农民,有几个有文化的,难道他们因为文盲就不种地了吗?”

    最后一句话,把李盈盈和张小凤问的张口结舌,说不出来话来。

    李盈盈不自觉地重复道:

    “文盲就不种地了吗?”

    她不禁脱口而出:

    “对啊,古代和旧社会的农民,确实没有几个有识字的,他们一样把地种的挺好。

    那我们上山下乡,在什么地方能用到文化知识呢?”

    “华刚班长,你知道这个问题吗?你能解释一下上山下乡,在哪儿能用到文化知识吗?”

    华刚说:

    “旧社会和古代的农民种地,确实是不需要文化知识,照样种地打粮食。

    那是条件和年代的局限,也是农民种地为谁服务的问题。

    我想问一下大家,旧社会和古代农民种地是给谁种地?

    这个问题很简单吧,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以前农民种地,是给地主老财剥削阶级种地。

    地主老财剥削阶级,他们不需要农民有文化,更不希望农民有文化有,否则他们就无法剥削贫下中农了。

    要知道,农民如果有文化,有知识。他们就会跟剥削阶级摆事实,讲道理,那样那些剥削阶级,怎么会堂而皇之的剥削农民兄弟呢?”

    “现在中国解放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了。

    所以,农民种地是给自己种地,是给全国人民种地。

    那么给全国人民种地,还用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方式方法种地。

    那么毛主席鼓励农民学文化,在农村开学校,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现在到农村种地,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马上就用上,但是,我们很快就会用上。

    因为现在种田,提倡科学种田,只有科学技术,才是我们摆脱贫穷落后的最有效的方法。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我们现在到农村上山下乡。是到人民公社,到大队里,而不是到某个人家个。

    那么,人民公社,大队里的人全是文盲吗?这肯定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就拿最基层的大队来讲,大队队长,大队书记,大队会计,他们一定有文化,决不是文盲。

    这点不就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文化能行吗?”

    马伟伦说:

    “班长,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我就想知道,我们下乡种地,如何把知识用到种地上去。”

    华刚说: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现在就回答你。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古代和旧社会农民种地,是不是靠经验,靠老天的赏赐?”

    同学们齐声回答:

    “是”

    那我在问一下:“靠经验,靠老天,农民种地的产量高不高?”同学们又回答道:“不高”

    那我在问一句:“为什么不高?为什么古代和旧社会有那么多饿死的老百姓,难道他们没有种地吗?”

    同学们都不说话了,都在低头想这个问题。

    华刚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就敲了敲桌子说道: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了人,我们当家做主人了,大家明白了一个简简单单的道理。

    那就是无论我们是进工厂上班的工人,还是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他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社会服务。

    所以,大家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工作热情。那跟旧社会给剥削阶级干活,那都是天壤之别,本质之差。

    那你们说,我们现在种地的产量能不提高吗?

    再有,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如果还靠经验,那么我们的产量想提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国家现在,有农业大学。在有的地方农村,还有试验田,这些实验田包括了各种农作物。

    实验田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那么我们的实验田,是不是用文化知识作基础,用科学技术当先锋的。

    所以,我们以后在农村种地,你们谁敢保证不会用到文化知识,谁敢保证我们的科学实验田,不能培养出优良品种。”

    “旧社会地主老财压榨剥削农民,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知识和权势。

    因为你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他们剥削你了,你想告状,你都告不了,自己连状纸都不会写,怎么去告人家。”

    大家说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文化行吗?”

    华刚一席话说完后,赢得大家一片热烈的掌声。

    华刚挥了挥手说道:

    “我该说的也说了,大家就别在这浪费时间了,赶紧回家准备吧。”

    华刚的话说完后,便起身准备离开教室。李盈盈喊住华刚说道:

    “班长,你去没去过乡下,对乡下的情况了解不了解?”

    华刚说:

    “我上小学放署假时,年年暑假都跟我妈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们。对农村的生活多少还知道些,有时也会到地里干点简简单单的农活。”

    曲风说: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去过农村几次,有的甚至一次都没去过。你就把你到农村的所看到的,所学会的,跟大家讲讲呗,也让大家涨涨见识。”

    大家一起起哄到:

    “讲讲”

    华刚涚:

    “讲讲可以,但今天不行,明天我到课堂上在讲。

    今天学校又没信了,我看大家今天都回去准备吧,明天我们在来等信。”

    说完便离开了教室。大家一看都在这呆着也没事,大家也都一哄而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