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惠风和畅 » 55、教育现状

55、教育现状

    郑岩部长按照分工,负责安排电视台跟踪报道各位常委的工作动态,选拔学校校长及对接鳌海镇;李兰香常务副县长,负责烂尾工程及对接雷海镇;林鸿江部长负责交通干道和县城区断头路重新开工;其他常委也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对接银行、企业、不同乡镇。

    根据会议要求,做事要从快从严,郑岩部长在会后,及时召集漳云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和主要记者,对他们的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漳云县教育稳定发展,郑岩亲自跑遍了漳云县各中小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郑岩走访全县一百多所中小学后,摸排到全县中小学生竟然达到二十万之多,足见漳云县的教育,对漳云县百姓极其关键。

    他在摸排中,发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漳云县的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导致学生、教师配置非常离奇的现象。

    乡下小学,有的一所学校,教师十多位,学生十几个左右,整栋楼显得空荡荡;

    有的中学,三个班级,教师编制却有七八十个,出现教师缺岗严重现象;

    在县城区学校,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人满为患,班级数和学生数严重超标。个别小学的学生,一个班级竟然达到八十多人,教师严重缺编。

    郑岩把最后一站安排到漳云一中,原因很清楚,他的老师在漳云一中,便于了解到具体的教育现。

    还有,这里是他的母校,也是全县最有代表性的学校,可以让他窥一斑而知全豹。

    陈静宇得知新任部长郑岩要到学校调研,早早的巡查了校园之后,让林敏通知校级领导,在办公室做好接待准备。

    郑岩部长按照约定的时间,上午九点准时到达漳云一中。

    车辆在校门口停下,他带着王文峰局长一起缓缓走进学校。

    自从上了大学,已有二十年没有回到母校,不是他不想回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平时乡镇工作确实太繁琐,人家放假,他就得顶班。

    漳云一中这二十的变化,确实让他惊讶。

    他视野所到之处,除了几处原有的标志性建筑外,其它都已全部更新,校园面积也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了两倍多。

    他想:社会在发展,漳云一中也紧跟步伐!

    陈静宇站在办公楼上,一眼就看到了郑岩部长和王文峰局长,连忙招呼他的同仁,下楼迎进领导的到来。

    陈静宇走在最前面,他快步走到郑岩身边,急忙伸出手,紧紧的握住郑岩的手说。

    “郑部长,欢迎您回归母校视察。”

    郑岩笑着说。

    “视察不敢说,今天主要是过来了解一些情况,也是来向我们漳云一中各位前辈学习。”

    魏顺也跟在陈静宇身后,郑岩看到他,主动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说。

    “魏老师,我们漳云一中变化实在太大了!”

    众人在办公楼前简单寒暄后,随着陈静宇一起走上三楼小会议室,按级别大小坐定。

    陈静宇简单主持后,郑岩部长直接讲话。

    “今天过来漳云一中,很高兴再次看到各位师长,我这里先向各位师长及在座领导、老师问好!”

    大家看到郑岩如此亲切,真心鼓掌。

    “我们在来漳云一中之前,已走访了我们漳云县大大小小一百多所中小学校,也初步了解了我们漳云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发展来看,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二胎放开后,不管是县城还是乡下,公办幼儿园学校严重不能满足上学需求。”

    大家点头表示赞同,这几年,二胎甚至三胎放开后,突然之间,产生了一大批新生儿,现在有的已经要上小学了,有的准备开始上幼儿园,学校确实严重不足。

    “从小学部来看,现在乡下百姓进城买房的增多,县城区的小学部,同样也不能满足上学的需求;另外,乡下的小学,却出现人去楼空的现状。”

    王文峰局长跟着说。

    “刚才部长说的这些问题,在我们漳云县确实存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漳云县的教学资源不一样,尤其是学校设备和师资力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就县城区本身而言,学校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大家都争着要去上学,条件差、师资弱,学生家长都抗拒。”

    “是啊,这些问题,我们漳云一中每年招生,表现的很明显。我们初一年招生,任务只有一千名,可是,每年报考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少于三千人,为此,我们只能通过摇号,让三分之二学生离开。”

    魏顺本身负责学校教学教研,对招生工作了然于胸,他每年期初,都有接到不同身份的朋友,要他帮忙把自己的子女招进漳云一中,不管花多大血本,在所不惜。

    可是,初一招生,不是按照成绩的,只能根据政策要求,学籍、户口必须在县城才能有资格报考漳云一中。

    近几年由于到县城购房者太多,目前就漳云一中初一每年招收一千个学生的学位,远远达不到百姓的要求,所以,教育局出了个没办法的办法,通过摇号,留下三分之一,摇出三分之二。

    魏顺甚至在想,如果政府部门再不出具体指导性的文件,那么,也许再过若干年,漳云县乡下中小学基本都要停办了,大家都想方设法进入县城,不但要进入县城,还要想方设法进入漳云一中。

    “问题还不止这些,最近几年,我们漳云一中乡下一些优秀教师没有人想进来,最大一个原因,在我们漳云一中的教师,职称解决不了,新进入的老师,只能又得从最低级的职称开始走起,大家觉得不合算,就放弃入城考试调动。”

    陈静宇也补充说明。

    “谁想进来?没有那么傻,乡下不但有职称指标,还有乡下补贴。”

    蔡鹏远也跟着提看法。

    “嗯,现在问题汇总起来很多。单单招生这个问题,就有教学条件不平衡,师资力量悬殊大,县城人口多。如何解决招生压力,还希望各位多多提一些宝贵意见。”

    郑岩部长边听边记,他也想从这些人的口中,找到漳云县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只是大家听了他的话,又突然安静下来,问题大家都会提,你一言我一语,可以有很多问题,然而,要说到解决办法,大家似乎又都哑巴了。

    事情难办就难办在这边,提问题的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郑岩在想:谁能给我解决的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