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惠风和畅 » 16、专用电房

16、专用电房

    陈静宇对新任局长检查校园工作,留下不好印象这事,一中耿耿于怀。自己虽然再过一年就退休,但也不能让自己给漳云县百姓留下不好的印象,越是到最后一百米,做事越要谨慎,才能确保全身而退。

    他独自在办公室筹谋着,怎么化解这个局面?

    他在想,当前自己在退休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漳云一中要稳定;二是清华、北大上线人数不能低于十个这个底线;三是堂弟陈静元顺利交接。

    第一个问题就让他很头疼,当前教育越来越难办,除了学生不时的出现这个那个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疫情过后,经济一直低迷徘徊,人心浮躁,学生的前途充满着新的挑战。原本是上大学,然后可以多方面就业,大家没有太大压力。

    现在,疫情之后,似乎所有高校毕业生都瞄准公务员考试,一年一千多万的新毕业生,再加上累积的往届毕业生,压力太大了,能就业的太有限了。

    这让许多家长重新再审视,读书的出路在哪里?

    进工厂?送快递?宅家玩游戏?

    这与上大学又有什么戚戚相关呢?

    但这给新一代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犹豫不决。

    更要命的是对中学教育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一校之长,不能不深思啊!

    不想了,最先要处理的,就是如何改变新人局长对他的看法。

    犹豫之中,他还是拿起手机,给在市委上班的儿子打了电话:“伯贤,在忙吗?方便说话吗?”

    陈伯贤,陈静宇的儿子,博士后毕业后,优秀人才引进,给现任市高官当秘书。

    这是陈静宇最骄傲的一件事,自己在教育界摸爬滚打一生,就培养这么个儿子,人人羡慕。

    陈伯贤那边传来声音:“还行,有什么事吗?”

    “我想跟你说件事,你能不能给我们局长打个电话,就说老爸想找他汇报工作?”陈静宇知道,儿子本事不小,各县领导,大都认识,更何况是一个县级的局长。

    “你们局长叫什么名字?”

    “王文峰。”

    “没事。我先跟他约看看。”

    陈伯贤挂了电话,一会又回来电话:“你现在就可以过去教育局,他今天刚好没有下乡。”

    陈静宇顿时兴奋起来,他相信,有了儿子的沟通,原本在这里算是大事的事,现在一下子就不是事了。

    陈静宇立马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办公室,开着自己那辆五层新的奥迪,火急火燎的前往漳云县教育局。

    漳云县教育局位于县城中心,占地不大,仅有的一座六层办公楼,建筑已有些年份,略显古老,不过,周边环境绿化优美。

    陈静宇直接上楼,进入局长办公室。

    王文峰局长正在与几位年轻校长交流,大家看到陈静宇校长进入办公室,先是打了招呼,再依次退出。

    “陈校长,你儿子是在市委办上班?”王文峰看到陈静宇进门后,一边招呼着他坐下,一边问着。

    “是啊。5年前,我们市委招了一批北大博士后,他就直接进入市委办。”

    “哦,挺优秀的。”

    “马马虎虎。”

    “刚才伯贤主任打了电话,说你要跟我交流一下。我说,欢迎啊。希望以后我们多互动。”王文峰知道,陈伯贤是市委办副主任,不过,级别比他大了一点,人家年纪轻轻已是副处级领导,他也就特地称呼为陈主任。

    最关键的是,陈伯贤是在权力部门,他一个局长,自然不敢轻易得罪,别说是他,就是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估计也是跟他一样。

    陈静宇知道了王文峰已清楚自己儿子的岗位,想必沟通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据说,陈校长明年8月底就要退休了?”王局长对陈静宇年纪不清楚,但任职以后,对各校情况都做了一定了解,许多领导私下也曾经谈起陈静宇的年纪。

    “是啊。满打满算,还有一年零五个月就退休了。”陈静宇陪着笑说着。

    “哦,那对漳云一中今后的校长人选,陈校长心中有数吗?”王文峰试探着问。

    陈静宇明白,作为新人局长,校长人选对他而言,重中之重。人家这个时候考虑校长人选,是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漳云一中,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尤其在外面教育局直接正确领导下,我们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注意抓好班子建设,人才培养。”一旦涉及政治性谈话,陈静宇都会习惯性的铺垫一下,接着又说,“现在漳云一中有两位副校长,你也见过,不知道今后校长人选能不能从中选拔?”

    这最后一句话,显然带着试探性。

    “呵呵,人选问题,我们只是推荐。你也知道,漳云一中是正科级单位,校长人选不是我说了算,最终还要我们县委林书记通过常委会研究决定。你能说说这两位副校长的工作情况吗?”这王文峰说的是实话,他确实只是起着对县委推荐作用,但推荐什么人,这就关键了。

    “陈静元,今年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以前是从基层年段长干起,后来历任学校政治处、教务处、总务主任,四年前提拔为学校副校长。”陈静宇对陈静元如数家珍,他太了解陈静元了,可以说,陈静元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他的大力推荐,而且每次推荐都能如愿以偿。

    “另外那位呢?”王文峰对魏顺也是不熟悉的。

    “魏顺副校长的经历也跟静元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他没有担任过学校总务处主任。”陈静宇对魏顺,没有太多的了解,所言也只是学校工作情况。

    “你认为两位副校长,哪一位能力更强?哪一位在跟同事相处中更和谐?”问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王文峰直视着陈静宇。

    “我个人认为。。。。。。都差不多吧。”陈静宇原本想说,陈静元略胜一筹,但话到嘴边,临时改变。

    “嗯。如果让你推荐,你更愿意推荐哪一位?”王文峰单刀直入。

    陈静宇沉思一下,说:“我认为两个都合适。”

    在敌我不清的情况下,他作为一个老校长,知道有些话不能乱说的,小心隔墙有耳。

    “嗯,我们去检查的时候,你们播音系统的建设,是陈静元负责的吧?”

    “是的。我今天来的目的,也是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陈静宇望了王文峰一眼,接着说,“其实在前几年,每次高考前,我都提出,我们漳云一中的高考播音系统、线路、备用电,真要重新改建,但县政府一直没有资金拨付,所以这项工作一直拖着。”

    “这项资金大概要多少?”

    “如果要改建,包括发电房设备,我们测算了一下,应该要200多万吧。”陈静宇上任校长以后,在学校高考专用配电和播音系统设备上,确实多次反映,但今年只是改进了费用较少的播音设备,发电房建设和配备一直悬而未决。

    “嗯。我觉得,无论如何,高考专用电电房设备一定抓紧建设,才能确保高考期间,避免日常用电出现意外而造成事故。”王文峰局长自从检查高考听力系统和用电情况后,内心一直感到不安。

    他知道,高考期间,一旦临时断电,那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