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 第24章 第一个被抓的

第24章 第一个被抓的

    胡季犛最终还是没有答应退位的请求。

    虽然他竭力保密条约的内容,但是有心之人很快就将消息传播了出去。

    京都沸腾。

    知道了胡季犛不愿意自己体面,城里的大户们就打算帮着胡季犛体面。

    范巨论是第一个被抓的。

    当时他接到旨意要上朝,便急冲冲地赶入皇城内,而他的贴身侍卫被留在了南门外。

    范巨论感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但是也没多想。

    当范巨论刚走进大殿内时,专门对付他的几个卫兵马上走了过来。

    大殿里范巨论很快就被扭住了。他惊慌失措,大声说:

    “我是来见官家的,你们要做什么!”

    范巨论很快就被个个身手不凡的卫兵制服了,反扣着被压到了大殿中央。

    “范巨论!背离人伦,欺君罔上,带头假传旨意、谗言天军王师。汝还有什么可辩解的!”

    说话的是位于殿阶之下的范世矜。

    看着满朝官员愤懑不平的姿态,又看到了高台上胡季犛沉默不语的样子,范巨论顿时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不禁恍惚:大虞的事业就要结束了吗?

    胡季犛作为当前的统治者,名义上的太上皇帝,自然还有些利用的价值。

    而范巨论自己,怕是只能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只要陛下能活着,大虞百姓能活着,这样就好了。

    大殿内又响起了一声怒吼,打断了他的失神:

    “范巨论!汝贪恋权势,诬陷天朝,而迫使我圣主不得下决心以请罪。汝得罪于天,可否知罪!”

    然而范巨论却没有被范世矜的气势所震慑,反而一直保持着平静。

    他没有回答范世矜的指罪,而是转而看向了他,眼神里满是希冀。

    “希望尔等能善待陛下,善待大虞百姓。”

    “这是自然。”

    范世矜不耐烦地说。

    于是范巨论点了点头,便做出一副要下跪的姿态。

    以为他是要认罪了,范世矜便轻蔑地笑笑,挥挥手让卫士们放开了他。

    “签书枢密院事臣范巨论启奏大虞皇帝陛下曰:臣,无愧于官家,无罪于大虞。”

    一听这番话语,范世矜顿时脸都绿了,赶紧示意卫士们重新上前去欲堵上他的嘴。

    范巨论看着周围快速靠近的士兵,凄惨地一笑,随即抽出袖子里藏着的匕首来。

    见他持有武器,卫士们不由停了一拍。

    就在这一切都仿佛静止了的时刻,范巨论却是将目光直直地投向高台上的胡季犛。

    “官家保重,臣,去也。”

    说完,他将手中匕首向着脖颈一横,顿时鲜血喷涌,飞溅到大殿的柱子上、周围官员的衣服上。

    紧接着,等他彻底倒下之后,整个地板上满是一滩血红。

    胡季犛面色复杂地看着台下的动静,看着一班朝臣惊慌失措的姿态,沉默良久过后,反而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就流下了眼泪。

    “朕致力改制维新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大虞之独立强盛,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殿内的众人听得此话语,顿时惊惧不已。

    范世衿脸上表情却是如常。他似乎没有听到胡季犛的话一般,只是拜跪道:

    “臣请圣上归隐退位,还政陈氏,以保天下太平久安。”

    台下的众人跟在范世衿的后面,一同齐声发言。

    一时间,宽敞的大殿被整齐的请愿声填满了。

    -----------------

    “安南国国主臣胡季犛拜见天使,敢问天使无恙、圣朝大明皇帝陛下无恙?”

    “孤躬安,皇帝陛下亦无恙。胡卿免礼。”

    “谢天使隆恩。”

    一番礼节性的寒暄过后,朱文奎算是同胡季犛见了面。

    紧接着室内就陷入了沉寂。

    朱文奎本来有许多话想和这位大虞国的豪杰谈谈的,但是到了嘴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整个厅堂内,只余了马欢持续不断的记录声。

    许久过后,胡季犛终于出声了。

    “臣胡季犛,万望天使能善待安南百姓。”

    “叫孤善待?呵,汝可知汝自己做的是什么事吗?”

    朱文奎却是毫不客气地回复道。

    听了这番尖利的批评,胡季犛反倒是苦笑了一下。

    “殿下,多说无益。臣只能说,有心而无力罢了。”

    朱文奎顿时沉默了。

    没错,有心无力。

    朱文奎来时经过了多少安南郡县,其中大部分见到大军来临就瞬息而降了。

    这当然不是他们深明大义了,而是因为那套善待当地土绅的政策。

    安南的绝大多数郡县,早已被当地的土司贵族们瓜分了权利。

    他们明面上听朝廷的命令,而实际上却是鸟也不鸟朝廷派来的官员。

    于是一看见朱文奎他们打着善待土绅的旗号,当地的郡县自然毫不犹豫地开了城门。

    这不禁让朱文奎想到了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让**飞》。

    即便皇帝想要做什么,当地的官员早就被地主们腐蚀了。

    而若真有些认真做事的官员,也必然被地方势力所阻挠。

    圣上的旨意是好的,只是被下面的人执行坏了。

    这时候,要的不是温文尔雅的改革,而是维新,自下而上的维新。

    只有一场彻底的、完全的维新,才能洗刷干净旧社会的一切污渍,才能制造出符合崭新世界的容器。

    而做出这个决定的魄力,胡季犛自然是没有的,朱文奎自认也不会有。

    明明有识之士都已经看出了问题,却没有解决它的勇气。

    在他的记忆里,只有一位真正伟大的人做出了这个决定,且将这个决定贯彻了终生。

    他后来的命运似乎和眼前的胡季犛差不多,也是被当时的人们谩骂指责。

    而朱文奎自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评价这些伟大人物的资格。

    “何其难也!”

    朱文奎没有动摇这个庞大体制的框架,甚至都没有打算去改良它。

    反而他至今为止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维持土司贵族们的统治罢了。

    他没有解决矛盾,而只是暂时将其缓和了。

    其最终的后果,反而会让矛盾变得更加激烈。

    而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维持大明在当地的统治。

    作为一个汉人,一个大明人,他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合乎大明的利益,是最能给天朝的子孙后代带来收益的方式。

    然而,一个现代普通人的灵魂,却令他无法无视眼前广受压迫的兆亿生民。

    不过,胡季犛的那些举措真的就是好的吗?真的能维护到小民的利益吗?

    还是说他的努力,单单只是因为被当地势力破坏掉了,这才没能发挥出其价值呢?

    这些他都不得而知。

    他所能做的,就是应所有人的期望,令眼前的这个遭到万夫唾弃的人,可耻地下台。

    但凡他敢做其他多余的事情,那些拥簇他上台的土司们转眼间就会放弃他。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文奎也和胡季犛一样,同样也不过算是某个利益团体的傀儡而已。

    “有心,而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