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艺人训练家到娱乐大亨 » 第10章 工作进度90%

第10章 工作进度90%

    “我相信三年后的李惠一定活着,我会见到你,决定奇迹出现的不是什么神仙,而是我们自己。”

    周语堂录完一段台词,紧张地咽了口唾沫,看着录音棚外的王朝,等待耳机里传来答复。

    “OK,这遍不错,下一条。”

    “呼——”听到肯定的答案,周语堂松了口气,二十分钟的短片,一共小几百字的台词,录了一上午他自己的部分还没录完。

    配音工作远比预想中困难。

    先是对着话筒好像就不会说话了,几行字都念得磕磕巴巴,明明是背下来的台词,跟着画面却背不出来,只能跟着文本一句句对。

    而且配音本质上也是演戏,演技在前,声音在后,不是说音色好听然后像朗诵一样都给读出来就行的。

    重点全放在声音本身上,就很容易让观众听起来有“端着”或是“不说人话”的感觉。

    到这就不得不提他看过的那些国产动画的配音了,简直落后老国家队配音一个世纪,就几个做作的音色来回用。

    也不知道是这批配音演员水平不行,忙着搞粉丝经济,还是配音导演的脑子有坑,真心觉得这么配合适。

    更逆天的是明明是本国文化背景下的台词,措辞却充满外国的语言习惯,看起来就像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一样。

    实在是忍受不了有的国漫人物说话动不动就夹子气泡音,张口“可恶,嘛,呐,啧,哼,羁绊”。

    他宁愿听“用汤姆叔叔的烂靴子狠狠地踢你屁股”,至少那还真是外国背景。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这部短片的台词他都认真做过本地化处理,而不是直接翻译。

    好在片中的台词主要是旁白形式,对于情绪的要求不高,周语堂勉勉强强配完,最终效果还算是差强人意。

    至于姜曦月的部分,效率就高多了。

    棚外的周语堂感觉压力巨大,他分明从王朝的眼神中看到了嫌弃。自己这个老板怎么像整个公司最菜的,唯一拿的出手的创作靠的还是金手指。

    但是金手指用起来真的好爽。

    等以后公司做大做强,自己手里声望点有富余的时候,签个影帝之类的把他演技复制过来,然后再下场演戏,吓死这帮员工。

    懂不懂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配音工作基本完成,周语堂去粗剪样片,只是简单地把素材拼起来,因为本来拍摄的可用内容就不多,毕竟是脑子里有参考答案的人,不需要一场戏拍八个角度。

    样片交给王朝去配音效,提出的要求不高,能在网上买到素材的直接用就行了,当然预算不多,太贵的音效包买不起,实在差点无论是实录还是电脑合成,弄出来就行。

    回到办公室,周语堂开始欣赏自己这些天来的劳动成果。

    能自己主导作品细节是件很快乐的事,这是曾经的他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毕竟策划头上有领导,还有甲方,策划案做出来,到具体实行,中间经过的迭代次数不可谓不多,而且每次迭代的方向自己还管不了。名义上是策划的作品,最后具体什么样,还要看市场需求和甲方老板们的个人喜好。

    二十分钟长的短片在屏幕上播放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观感不够强,把机箱怼到休息室的4K大电视上,反正现在这里除了正在玩消消乐的房东张姐,就自己一个人,可劲祸害。

    话说张姐能给消消乐充个几十万,还是突破了他贫穷的想象力。

    从电视的大屏幕上看,短片的镜头语言,光影色彩,都十分稚嫩,说好听的叫生涩,说不好听的就是粗制滥造的网剧。

    但恰好是这种“粗制滥造”再加上后期加上的,类似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的胶片滤镜,反而多了一层朦胧青涩的感觉。

    前面的大部分观感上很好,冷冷清清,透露着一种消极但不至于绝望的哀伤,再搭配情绪波动不大的念白,别说,还挺打动人。

    就是到了全片释放积攒情绪的高潮,常志在公园长椅上哭着写日记,欺骗李惠告诉她三年后还活着的戏,总觉得差一口气。

    有种喷嚏已经到了鼻腔,但就是死活打不出来的憋闷感。

    情绪这种东西,释放不彻底,就等于彻底不释放,会像一根刺扎在身上,多难受不至于,就是膈应得慌。

    到底差在哪了呢?

    周语堂把进度条反复拉回,整个楼层里安静到能听见呼吸。

    安静?

    对,安静!

    整部片子太安静了,其他地方安静是氛围合适,但到情绪爆发点就不该再安静了,需要直观的变化,要有声音,有背景音乐。

    以前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经常晚上一个人裹在被子里,听着歌emo。

    在某些时刻,声音带给人的冲击和力量,要远强于画面,所以现在他需要首背景音乐。

    可去哪找背景音乐呢?

    手里也没有声望点了。

    看着屏幕中短片继续播放,处于两个时空的男女主出现在同一画面里,明明坐在一个长椅上却无法触碰,渐渐消失的日记像是给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强行画上句号。

    “穿梭时间的画面的钟,从反方向开始移动,回到当初爱你的时空……”

    一句歌词出现在脑海里。

    《反方向的钟》,初听时觉得怪怪的,后来却越来越喜欢的一首歌。

    非常契合短片的主题。在大脑里想象了一下画面,镜头切到远景,大树前,长椅上,同框却不同时的俩人通过日记写下最后的谎言,这时突然响起《反方向的钟》前奏的钢琴声。

    合理,非常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这首歌怎么弄出来。

    找系统买是买不起了,靠记忆,顶多就记得副歌部分。

    但是好像,只有副歌部分也不是不行,周语堂想了想,反正背景音乐只用一小段。

    打开记事本,一边哼一边回忆,写下还能记起来的歌词,然后再打开录音,唱歌这种东西,先不论好不好听,要的就是自信。

    几分钟后,录音棚里。

    王朝听着周语堂手机里略带跑调和破音的深情演唱,有些疑惑地问:“这就是你写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