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我的文娱时代 » 第14章 青梅开始写小说啦

第14章 青梅开始写小说啦

    回到家时,就见林瑞雪陪着奶奶看电视剧,不知道说些什么,逗得奶奶笑个不停。

    江桥心中不由得一阵嘀咕:这小丫头,看不出来啊,什么时候学会逗老人开心了?

    等看完一集电视剧,林瑞雪才把手上的一份书稿递给他,撅着小嘴说:“先说好,不许笑我啊。”

    “看了你的小说后,我就想起我姑姑的人生经历,她也很有才华,十四五岁就进了国家队。”

    “我就想以她为原型写一篇围棋的小说,还没写完,只写了一部分,你帮我看看。”

    江桥拿着书稿,和她来到书房,认真地看起来。

    小说已写了四五千字,从女主人公幼时写起,很小便展露出了下围棋的天赋,开始拜师学艺……

    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很细腻,细节上也很丰满,叙述也很流畅,她确实有着写作上的天赋,所欠缺的只是磨炼,再多写多练,水平慢慢就会上来了。

    他拿起笔,一字一字地改起来,在每页纸张上写满了字。

    林瑞雪看着江桥认真自信的样子,感觉心跳得有些快,脸燥热得很,赶紧扭过头去。

    改了半个多小时,江桥才改好,还给林瑞雪。

    “谢谢你。”

    “不用谢,你们家嘟嘟不是说以后要嫁给我吗?我们可是一家人。”

    “呸,你想得美!”

    这时已经11点多了,江桥又出门送她回家。

    巷子里很安静,时不时地听到几声狗叫声,显得格外响亮。

    江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林瑞雪落在后面一大截,再低头一看,两个人的身影却重合在一起。

    林瑞雪见他发现了,就头也会不回地快步走到前面。

    她到家时,爷爷奶奶早已睡了,叔叔婶婶还在看电视,到像是专门在等她的。

    第二天去学校上课,江桥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新的小说,他还没想好写什么。

    转头见宋禹在看《流星·蝴蝶·剑》,便忍不住和他吹吹牛:“这部小说,写得还是很有意思的,算是古龙最牛的代表作了。”

    宋禹这人只要你和他聊武侠,绝对有精神,“你也看过是吧?太精彩了,我跟你说……”

    “你知道小说开头部分,是在致敬哪部电影吗?”

    宋禹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直摇头。

    “是美国电影《教父》,小说开头还有孙玉伯这个人就是在致敬老教父。”

    “江桥你果然是天才,这样你都想得到。要是你来写一部武侠小说,肯定很牛逼。”

    江桥思索了一下,觉得也不是不能写,不过传统武侠就算了,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引领潮流才好。

    一本期刊的核心其实是读者,《临水》也不是不能登武侠,但一定是青少年喜欢的新类型才行。

    嗯,那部《诛仙》就很不错,引起了当时仙侠小说的热潮,销量也相当不错,更何况现在还是1998年?

    反正也无事,你让他再来一五一十地听初三的知识,也很痛苦。

    于是,他就随手写起来,却不想写得是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这天放学刚回到家,没多久,林瑞雪就来了。

    “我叔叔让我叫你过去。”

    江桥想了下,估计是杂志印刷数量的事情。

    县城说大不大,有点风吹草动,有些人总会马上知道。

    江桥和林松波是邻居,林松波支持江桥承包杂志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

    海龙印刷厂的肖厂长肯定也知道,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也认识林松波。

    今天早上,他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和林宋波说一声,以他的人生经验来看,林松波和江桥关系肯定不一般。

    等江桥去了,果然林松波说得就是这事。

    “你这个印数确实太大,作为长辈啊,我还是有义务提醒你一下,要注意风险,未谋胜先谋败。”

    坐在边上的林瑞雪这才知道杂志要印三十万份,惊得合不拢嘴。

    就和之前他要承包杂志一样,只要有理有据的分析才能说服林松波。

    “谢谢叔叔。我是这么分析的,也请叔叔帮着看看对不对。一份杂志上市后,卖给的是读者。所以,读者的定位非常重要。然后定位的读者群的阅读习惯和购买力,也很重要。”

    “80年代的时候,《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号称文学期刊四大花旦,最高的时候,每家的销售量在一百万多份。他们的读者是什么?是广大的各个年龄段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充满了热情。”

    “但进入90年代后,这些文学期刊的销量是在逐渐下滑的。为什么?一个是各种可阅读的期刊种类在不断增多,从读者到故事会,到知音,很多类型都涌现出来了。还有就是电视的出现,人们精神享受的方式多了。最后就是,小说阅读的门槛在不断降低,随着80年代生的人不断成长,他们更喜欢阅读相对轻松、通俗的作品。”

    “《临水》定位的读者群就是青少年,他们喜欢阅读的作品和其他年龄的读者不一样,他们也想看到反应他们的生活、喜好的作品。”

    林松波静静地听江桥说完,他没有出声反对:“我只要知道你是深思熟虑过的,就好。这就算是尽到我提醒的义务了。”

    过了一会,他又悠悠地说:“也许你能成功。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啊,也见过不少因为领先半步或者一步,就风生水起,创造奇迹的人。真希望你也是。”

    江桥出来时,回头却见林瑞雪跟在后面。

    “你这么也出来了?”

    小姑娘低着头,犹豫了好一会,才鼓起勇气抬起头说:“如果你亏了,到时候我把我攒的钱还有以后的稿费也拿给你。”

    江桥听了不禁想伸手去摸她的脸,到一半,又停下收了回来。他朝林瑞雪笑了笑:“傻丫头。放心吧,亏不了的。”

    “你才傻呢。”她跺了下脚,跑了。

    回到家,就见安芷溪和奶奶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不知道在谈些什么。

    她们说了好一会,安芷溪才来书房找正在挥笔写小说的江桥。

    她大大方方地把手上的书稿拿给江桥:“我计划写一篇关于一个天才钢琴少女的小说,写了一部分,也不知道写得好不好。”

    哎呀,这就是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不过,也正常啊,文学艺术创作者刚开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江桥看书稿写了两三千字,优缺点和瑞雪的都差不多。

    江桥也是直接在上面修改,改了好一会,才还给溪溪,并说些后面内容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