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苟在唐末当反王 » 第69章 智破郓州

第69章 智破郓州

    尚君长领兵归来,至王仙芝前禀报:“将军,那赵徳言狡猾异常,我军叫骂之声震天,他竟不为所动,只寥寥数语后便自去安歇。”

    王仙芝微微一笑,道:“此等守将,不过懒猪一头。尚君长,你且吩咐下去,今夜我军轮流叫骂,不可停歇,定要扰得那赵徳言不得安睡。”

    尚君长疑惑道:“将军,此举岂非徒劳?赵徳言若铁了心不理会,我等又能奈他何?”

    王仙芝摇头道:“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赵徳言纵有铁石心肠,其麾下士卒岂能个个如此?况且,人心疲惫之时,最易生乱。你只管照做便是。”

    尚君长点头称是,随即传令下去。

    夜色渐深,青州城外叫骂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城内守军虽加强戒备,但时间一长,人人困倦不堪,有的士兵甚至哈欠连天,眼皮沉重。

    赵徳言被城外喧嚣吵得心烦意乱,数次欲起身查看,但终究抵不过困意,只得强迫自己闭目养神。

    然而,城外的叫骂声如同鬼魅般缠绕心头,令他难以入眠。

    天将破晓,赵徳言终于忍无可忍,怒喝道:

    “传令下去,速速备马,本将要亲自出城,看看这王仙芝究竟是何方神圣!”

    副将刘振邦闻言大惊,连忙劝阻:“将军不可!城外虚实未明,贸然出城,恐有埋伏。”

    赵徳言怒道:“本将心意已决,休得多言!”

    说罢,披挂整齐,提枪上马,率领数百亲兵冲出城门。

    城门一开,城外叫骂之声戛然而止。

    赵徳言策马狂奔,却见城外空无一人,只有地上零星的火把尚未熄灭。

    他心中疑惑,四下张望,忽见前方山林中似有动静。

    赵徳言大喝一声:“何人藏头露尾?速速现身!”

    话音未落,只见林中冲出数千人马,为首一人正是王仙芝。

    王仙芝哈哈大笑道:“赵徳言,你终于肯出城了!今日便是你平卢军的末日!”

    言罢,挥枪便冲。

    赵徳言见势不妙,连忙败走。

    王仙芝率众义军紧追不舍,然城内守军已列阵以待,城门紧闭。

    赵徳言侥幸逃脱,狼狈入城,心中却是怒火中烧。

    赵徳言回到城头,喘息未定,副将刘振邦急忙上前询问:“将军,城外究竟如何?”

    赵徳言怒道:“那王仙芝狡猾多端,竟敢来犯我青州,本将定要教他好看!”

    刘振邦闻言,劝道:“将军息怒,王仙芝此举,恐怕意在诱我军出城,城外必有埋伏。”

    赵徳言挥手道:“埋伏又如何?我青州城坚墙厚,兵强马壮,岂惧他小小义军?”

    言罢,赵徳言转身欲回营帐歇息,却被城外的动静所吸引。

    但见城外火光闪烁,鼓声震天,号角齐鸣,声势浩大,似有无尽人马正朝青州城杀来。

    赵徳言大惊,急忙登上城楼查看。

    只见城外火把如龙,人喊马嘶,然而仔细观瞧,却仍不见一人一骑,唯有鼓声号角不绝于耳。

    赵徳言怒喝道:“这王仙芝,竟敢如此戏弄本将!传令下去,加强城防,今夜务必严阵以待,不可有丝毫懈怠!”

    城楼上众将士闻令,皆是精神一振,准备应对城外的不明动静。

    然而,城外鼓声号角虽响,却始终不见义军踪影。

    城内守军被折腾得疲惫不堪,赵徳言亦是心烦意乱,却又无可奈何。

    直至深夜,城外动静方歇。

    赵徳言见城外恢复平静,心中稍安,却已是困倦至极,只想早些歇息。

    王仙芝在城外见状,微微一笑,对身旁尚君长道:

    “今夜之举,虽未能诱敌军出城,却已让城内守军疲惫不堪。明日赵徳言再敢出门迎战,定让他有来无回。”

    尚君长点头称是,心中对王仙芝的智谋佩服不已。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

    城内守军经过一夜的折腾,已是疲惫不堪,人人面带倦色。

    赵徳言在城楼上踱步,满脸疲惫之色,战鼓号角之声如同魔音贯耳,搅得他心绪不宁。

    副将刘振邦见状,上前低声道:“将军,敌军如此骚扰,我军士气已是大受打击,若是再不设法应对,只怕形势堪忧。”

    赵徳言揉了揉太阳穴,眉头紧锁,沉吟道:“敌军虚张声势,意在诱我出城,我岂能轻易中计?但如此骚扰下去,我军士气必定大挫,确非长久之计。”

    刘振邦补充道:“将军,敌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实则兵力有限。我等若坚守不出,待其疲惫,再寻机反击,或许能扭转局势。”

    赵徳言摇了摇头,叹道:“敌军狡猾,岂会让我等轻易寻得反击之机?况且,青州乃军事重镇,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刘振邦思索片刻,提议道:“将军,敌军既意在诱我,我等何不将计就计,向平卢军请求增援,让宋威将军率兵前来,到时内外夹击,定能一举破敌。”

    赵徳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点头道:“此计甚妙!速速派出传令兵,向宋威将军求援,言明黄巢号称三万大军来攻青州,形势危急,请他速来驰援!”

    刘振邦领命而去。

    ……

    安丰城。

    宋威闻听探子急报,面色骤变,沉声道:“青州告危?此言当真?”

    探子单膝跪地,拱手道:“千真万确,将军。青州守将赵德言已遣使来报,言称王仙芝号称三万大军来犯,局势危急。”

    宋威紧握长剑,对身旁的张洪道:“王仙芝竟敢如此猖狂,视我平卢军如无物!传令全军,即刻出发,驰援青州!”

    张洪领命而去,宋威随即下令全军整顿,准备出发。

    平卢军五千精骑,浩浩荡荡,向着琅琊大道进发。

    ……

    琅琊大道。

    黄巢、林言等人早已依照李无妄的计策,在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

    黄巢立于高处,望见远方尘土飞扬,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他对身旁的尚让道:“平卢军快到了!此番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尚让不禁夸赞李无妄的妙计,道:“李将军此计简直设得巧夺天工!此战必胜无疑!”

    林言亦是一脸兴奋,手持弓箭。

    黄巢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低声道:“待敌军全部进入陷阱,听我号令,一举歼灭!”

    平卢军行至琅琊大道中段,忽闻前方马蹄声雷动,尘土飞扬。

    宋威勒马而立,目光锐利地扫视前方,心中隐隐不安。

    张洪策马上前,低声道:“将军,前方似有异常。”

    宋威点了点头,沉声道:“传令全军,小心前进。”

    然而,为时已晚。

    平卢军刚行至陷阱处,地面忽然塌陷,数百名骑兵猝不及防,纷纷落入陷阱之中。

    与此同时,两侧密林中箭矢如雨,平卢军顿时大乱。

    宋威怒喝一声,挥剑斩断数支射向自己的箭矢,高声道:

    “列阵迎敌,勿要慌乱!向敌方弓兵冲锋。”

    平卢军骑兵虽乱,但训练有素,闻令之下,迅速列成队形,欲以速度优势冲杀义军的弓箭团。

    却在此时,黄巢大喝一声,率领五千铁骑冲出。

    他策马骑行,直取宋威,哈哈大笑道:

    “宋威老贼,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宋威见黄巢来势汹汹,不敢小觑,挥剑迎上。

    双方的骑兵杀声冲天。

    义军和唐军的两位将领也展开了激烈决斗。

    剑枪相击,火星四溅,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好枪法!”宋威赞道,同时脚下用力一蹬,马匹跃起,避过黄巢的连环枪击。

    黄巢一惊,没想到宋威这把老骨头还能如此矫健。

    他枪势一转,朝宋威身旁的一名平卢军将领刺去。

    那将领猝不及防,被黄巢一枪刺中,跌下马背,一命呜呼。

    平卢军士气受挫,阵型微乱。

    宋威见状,怒喝道:“勿要慌乱,随我冲锋!”

    他挥剑指向义军弓箭手,率领残余骑兵朝对方冲去。

    然而,义军弓箭手早已严阵以待,箭矢如雨下,平卢军骑兵虽勇,但在密集箭雨之下,也难免有伤亡。

    黄巢趁势率领铁骑杀入平卢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

    他长枪所指,无人敢挡,平卢军阵型大乱,溃不成军。

    宋威眼见局势不利,心知再斗下去,唯有死路一条,于是大喝一声:

    “随我突围!”

    经过一番血战,宋威领着最后三百亲兵从乱军中杀出,保住了小命。

    这场伏击战,平卢军折损四千余精锐骑兵。

    ……

    郓州城外,晨雾未散,义军已列阵待发。

    李无妄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立于阵前,直视前方巍峨的城墙。

    他身旁,李诗涵、瞿萝、柳香影并肩而立,英姿飒爽,各自手持兵刃,严阵以待。

    李无妄举剑高喝:“众将士听令,郓州守军兵力薄弱,今日一战,务必一鼓作气,攻下此城,为我义军再添一胜!”

    众将士齐声应诺,士气高昂,战意沸腾。

    城门缓缓开启,一队守军步出,为首一员将领,手持一柄梨花开山斧,甲胄鲜明,却是郓州守将孙文德。

    孙文德指着李无妄怒喝:“李无妄,你不是死了吗?”

    李无妄剑尖轻挑,笑声中透着几分戏谑:“你们这帮庸碌之辈,如此简单的计策便能骗得你们团团转,我李无妄是何等人物,岂会轻易死在尔等手中?”

    孙文德面色一沉,厉声道:“李无妄,你既敢现身,可敢与我孙文德大战三百回合?”

    李无妄尚未开口,李诗涵已抢先一步,柔声道:“李郎,我等在齐鲁大地已有两年,各州的守将我已有所了解。此人乃是郓州守将孙文德,好使一柄梨花开山斧,威力非凡。我等兵力优势,攻城即可,无需与之单挑决斗。”

    瞿萝点头附和:“主公,李姑娘所言极是。我等以多战少,不必涉险。”

    柳香影亦道:“主公,请三思。我等兵力充足,只需一鼓作气,便可攻下郓州,主公无需与孙文德刀剑交锋。”

    李无妄听罢众人之言,指向孙文德,道:“孙文德,你虽勇猛,但今日之战,非为个人荣辱,乃为天下苍生。你若是识时务,当速速开城投降,尚可保全性命。否则,待我军攻破城门,定叫你身首异处!”

    孙文德大怒,喝道:“休要口出狂言,看斧!”

    说罢,挥舞着梨花开山斧,直取李无妄。

    李无妄却不闪避,反而挥剑迎上,两马相交,剑斧相击,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李诗涵、瞿萝、柳香影三人见状,忙率兵冲杀上前,义军将士士气高昂,一鼓作气冲向郓州城门。

    城内守军见义军来势汹汹,纷纷冲上城头,放箭抵抗。

    城头的刺史崔安石向下喊道:“孙将军,速速回城,镇守郓州,以待援军。”

    然而孙文德置若罔闻,他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手中梨花开山斧挥舞得虎虎生风,定要与李无妄一决高下。

    李无妄见孙文德如此执着,微微一笑,手中长剑轻扬,剑尖直指孙文德,朗声道:“孙将军,既然你执意一战,我便奉陪到底。只是这刀剑无眼,还望将军小心了。”

    言罢,两人策马冲向对方,剑斧相交,发出震天的金铁交鸣之声。

    孙文德一声大喝,斧法“破山”势出,开山斧带着凌厉的劲风,直劈李无妄头顶。

    李无妄身形一矮,剑招“流水”随之而出,长剑如流水般绕过开山斧,直刺孙文德腰间。

    孙文德反应极快,开山斧一横,挡住了李无妄的长剑。

    两人你来我往,剑斧相交,招式层出不穷。

    孙文德的斧法“断岳”、“裂地”接连使出,开山斧威力惊人,每一次挥出都仿佛能劈山断岳。

    李无妄却不慌不忙,他剑法“随风”、“追云”运用自如,长剑时而飘忽如风,时而迅疾如电,让孙文德难以捉摸。

    两人激战正酣,周围义军与守军也杀作一团,但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位将领身上。

    突然,李无妄剑招一变,使出自己从“五法”中悟出的绝招“剑指乾坤”,长剑化作一道长虹,直刺孙文德咽喉。

    孙文德大惊,开山斧全力劈出,“天地无极”斧招威力无比。

    但那李无妄的长剑却如同鬼魅般穿过斧影,直逼孙文德要害。

    孙文德避无可避,只得硬接这一招。

    只听“叮”的一声巨响,长剑与开山斧再次相击,孙文德只觉得一股巨力传来,手中开山斧险些脱手。

    他借势后退数步,这才稳住身形。

    李无妄乘胜追击,剑招连绵不绝,孙文德虽奋力抵抗,但渐渐落于下风。

    最后一次交锋,李无妄长剑一挑,将孙文德的开山斧挑飞。

    孙文德大惊失色,欲要后退,却被李无妄一记“剑影留痕”击中肩头,跌下马来。

    义军见状欢声雷动,一鼓作气冲向郓州城门。

    城内守军见主将落败,士气大挫,在刺史崔安石,与城内官员的投诚下尽数受俘。

    义军攻下第一座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城池,郓州,为将来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