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苟在唐末当反王 » 第34章 风云际会

第34章 风云际会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空染上了淡淡的墨色。

    华灯初上,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夜色中闪烁。

    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院落,恭敬地向萧仿禀报:“老爷,晚宴已经准备好了。”

    萧仿闻言,站起身来,对李无妄、小莲、崔彦昭和刘允章说道:“诸位,天色已晚,我们一边用餐一边叙谈吧。”

    四人跟随萧仿,穿过曲径回廊,来到丞相府的膳堂。

    这膳堂装饰典雅,古色古香,处处透露着东方底蕴。

    李无妄与小莲走在最后,两人之间流露出一种微妙的暧昧情愫。

    小莲羞怯地抬头看了李无妄一眼,心中似有无尽的话语,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不知道我小莲几世修来的福气,竟得以嫁给少爷这样的人中龙凤?

    她越想越开心,终于噗嗤笑出一声,轻轻伸出手去,试图牵住少爷的手。

    李无妄感受到小莲的触碰,心中一暖,索性紧紧握住了主动送来的纤纤玉手。

    小莲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宛如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惊艳动人。

    她低头不语,感受着李无妄手心传来的温度,充满了甜蜜的安全感。

    “少爷,只要在你身边,我就觉得特别安心。”

    “那我以后一直陪在你身边,好不好?”

    小莲闻言,眼眸顿时如星辰一般闪烁,心跳似乎都加速了,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她轻轻地、羞涩地点了点头,甜甜地笑了。

    “好。”

    这简单的字眼,蕴含了她对李无妄深深的依恋。

    在她心中,李无妄不仅是她的相公,更是她的依靠,是她的天。

    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她心中激起千层浪花。

    李无妄看向小莲那如花的笑靥,牵着的手轻微摆了摆。

    膳堂内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精美的餐具,显得高贵典雅。

    四周摆放盆栽,绿意盎然,为这华丽的膳堂增添了一丝生机。

    五人落座后,萧仿举杯向众人敬酒。

    “诸位,今日有幸与各位共聚一堂,实乃幸事。感谢大家为振兴大唐出谋划策。在此,本相敬大家一杯,愿我们携手共进,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崔彦昭端起酒杯,感慨道:“萧相言之有理。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为国家尽忠职守。今日与李公子畅谈国事,令崔某受益匪浅。来,我们一起干了这杯酒,共同祝愿大唐国泰民安!”

    刘允章豪情满怀:“今日之聚,意义非凡。李公子智慧超凡,实在令人佩服。有了李公子的加入,我相信我们的革命事业定能取得成功。来,干了这杯,为了大唐,为了革命!”

    李无妄谦虚地举杯回应:“三位大人过奖了。学生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今日能与三位大人共饮,是学生的荣幸。为了国家,学生愿意竭尽全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来,干了!”

    众人齐声附和,一起干了杯中美酒,气氛热烈庄重。

    萧仿望向李无妄,问道:“如今我们已商讨了两大弊端,但还有第三大弊端,外族入侵,不容忽视。李公子对此有何高见?”

    李无妄放下酒杯,说道:“三位大人,要解决外族入侵的问题,加强边防建设,提升军队战斗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只有国家强大了,外族才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进犯。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这要与提拔藩将的举措进行联动。”

    闻言,崔彦昭提起了浓厚的兴趣,身体前倾,说道:“愿闻其详。”

    李无妄解释道:“先前学生说过对待藩镇割据的问题,须‘恩威并施’,这不仅仅是对内的策略,同时也是对外。外族之所以频繁入侵,无非是见我大唐的许多藩镇各自为政,不听命于朝廷,觉得有机可乘。那我们就要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整合内部力量,让外族明白我们正在极速填补这个‘缝隙’。

    “所谓‘恩威并施’,‘恩’指的是提拔忠臣良将。而对于那些心怀不轨、不忠于朝廷的将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彰显朝廷的‘威’。

    “不忠的将领,可以将他们调遣边疆,抵抗外族。

    “倘若他们拒绝前往,”李无妄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便以违抗皇命为由,发兵征讨。这样不仅能彰显朝廷的威严,还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崔彦昭皱眉道:“李公子,此举欠妥啊!中央军力量不足,如何征讨不听命于朝廷的将领呢?”

    李无妄笑了笑,道:“‘驱虎吞狼’。但凡有藩将胆敢不听从调遣,我们可以借助那些忠心的藩将之手,让他们发兵去征讨,起到威慑作用。据我所知,目前藩镇势力最强的便是李国昌将军了,有他坐镇,无敢不从。”

    “同时,”他继续说道,“如果那些不忠的藩将不得已听命前往抗击外族,那他们的军事力量在与外族的战斗中必将削弱。这对朝廷来说,是一大好事。一方面,我们能够借此机会整合内部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抵御外族入侵,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听完李无妄的计策,三位大人不禁拍手称绝。

    萧仿暗自赞叹李无妄智谋深远。

    这少年先是提出“革命”这一惊天之策,先除田令孜,再改革旧制。

    而后的千古阳谋“二桃杀三士”,利用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人性,引起藩将之间的争斗,从而分化他们,此计策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这一招“驱虎吞狼”更是绝妙,不仅解决了外族入侵的问题,还加强了二桃杀三士的威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萧仿忍不住上下打量眼前的李无妄,见他稚气未脱,也就十八九岁的年纪。

    这少年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又经历了何种奇遇,才能有如此逆天的见识,令一国之相都自愧不如?

    萧仿心中充满了好奇,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追问这些的时候。

    “李公子,解决此三大弊端的治国良策,真是令在下不由赞叹。”萧仿由衷地说道,“大唐能得李公子相助,实乃朝廷之福,也是社稷之幸啊!”

    李无妄摆手道:“萧主席言重了,学生实在不敢当此谬赞。国家兴盛,还需仰仗三位股肱大臣才是!”

    崔彦昭感叹道:“李公子过谦了,你的谋略,实乃我朝之瑰宝。有你在,我相信大唐定能重现昔日荣光。”

    刘允章附和:“李公子的加入,无疑为我朝注入了一股活力。我相信,得此三大良策,大唐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面对三位大人的夸赞,李无妄保持谦逊:“诸位大人谬赞了,学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小莲在一旁静静倾听,痴痴地注视她的少爷,眼中满是爱意,心想:少爷居然得到三位大人的一致赞赏,太有才华了。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畅叙国事,气氛颇为融洽。

    李无妄不时给小莲夹菜,两人眉目传情,甜蜜极了。

    酒足饭饱之后。

    萧仿神色一正,说道:“李公子,关于你的治国良策,我们需要尽快落实。明日一早,我便会联合二位大人,向皇上进谏。本相誓死将你的思想如数转达,让皇上明白你的治国理念,以期一切顺遂。”

    崔彦昭、刘允章称愿与萧相一同进谏。

    李无妄感激道:“多谢三位大人的厚爱。学生定当竭尽全力,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

    “不过,”萧仿忽然降低声音,扫了一眼膳房内的家眷、仆人、侍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另外一件事,须秘密进行,不可泄露半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