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挽心承明录 » 第44章 事情绝非一死了之这么简单

第44章 事情绝非一死了之这么简单

    龙总兵早有准备,这一刻在他脑海中已经推演过千百遍,他甚至有些奇怪,钦差来得也太晚了些。

    当陆炳走进中军帅帐,龙本怀一眼就认出了他。灵境寺时,他便知道陆炳绝非常人,可他确实也没有道理把陆炳和锦衣卫或者官场联系在一起。此刻详见,龙本怀又惊又喜,颇有“似是故人来”之感。

    几人简单寒暄了一番,龙本怀也不玩虚的,直接问道:“想必上差已经巡查过军营,对各处的布置安排都有些了解了吧?”

    黎有德接过话来,他不知龙将军好心歹意,试探道:“南桥卫的军容雄壮,兵械良足,真是让黎某大开眼界。不知道其他几个卫所情况如何?”

    龙总兵道:“宣府镇眼下是六个卫所,基本情况与南桥无异,只不过有的兵甲足些,有的战马多些。唯此而已。”

    黎有德一听,深感事情难办,也不再接话。

    陆炳道:“龙大人,可还记得陆某?”

    龙本怀本想相认,见对方身份已便,也不敢贸然唐突。待陆炳这么一问,脸上不由笑容蔓延,喜道:“上差曾为老朽解惑,堪为我师,一刻不曾忘却。”

    见对方神情舒展,言语恳切,陆炳心中不免一暖。他又问:“不知这几日暂别,龙将军可曾开脱迷津、脱离繁困?”陆炳知道山寺相遇的时候,龙总兵为了自保,纠结得心力交瘁。眼下,如果他依然囚困个人得失,以目前的现状,怕是很难改变了。

    龙本怀从寺上下来,对佛学禅宗有了些兴趣,也不知道他在哪个庙里听来些道理,此刻由心而发,道:“不生不死,不爱不恨,不得不失,不来不去。”

    陆炳听他说的这些似是而非的“不二法门”,知道他未曾勘破,道:“龙将军有何打算?”

    龙本怀道:“既然宣府、大同的情况已经败露,那朝廷彻查此事想来也不过早晚。连日来,我就在想,如果把我龙本怀斩了,这事情能否解决?”

    陆炳道:“龙大人以为可否?”

    龙本怀道:“并非老夫惜身,便是把我斩了,这宣府一万铁甲精锐,该怎么处理?”

    黎有德心想,你这老头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道:“奏请皇上,派一员心腹大臣,接防便是。这有何难?”说着,他瞧了瞧陆炳,言下之意便是陆炳取代龙总兵。

    龙总兵看着黎有德也不说话,显然是嫌他只顾眼前,不思将来。

    陆炳知道龙本怀的顾虑,他说道:“龙大人即便以身彰法,那副将、游击、千户、百户这些,该如何处置?”

    黎有德临行前自然听说了内阁的“一体缉拿”,当然知道这做法完全行不通,真要这么干,除了全军哗变,别无可能。到时候,就算玉皇大帝来都挽救不了。

    见二人不做声,陆炳又说到:“天下的事情要定规矩、立法度,自然不能靠一个人两个人的道德品性。根本问题不解决,仅仅是换个帅,又如何能解决?所以这一万精兵是问题的关键。第一,当前宣府吃的军饷,按照在籍军户年俸十两银子算,一年拨款就是数十万两白银。眼下宣府六卫的吃穿用度,军械兵刃,不仅仅靠军田里种出的那些粮食,更主要的便是这些银子。换了帅,军饷还拨不拨?没有银子,铁骑还能不能维持?他们会不会哗变?甚至,他们会不会投靠鞑靼?”

    龙本怀点点头,觉得陆炳还是目光如炬;黎有德闻言满头是汗,对这些可能都是惊惧不已。

    陆炳接着说道:“自古有道是‘由奢入俭难’,不论作何调整,士卒们都接受不了。”

    黎有德憋了半天,提出个方案,道:“如果把外四营与之换防,把这批精锐,编入五军都督府,与‘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合为四大营,或许可为?”

    陆炳摇摇头,龙本怀轻轻一笑,都表示不认可。

    黎有德此时也不知错在哪里,放下钦差做派请教。

    龙总兵对陆炳道:“公子以为不可,是何原因?”

    陆炳道:“人的追求无外乎财富、权利、尊重。换防京城,虽然环境好些,可财富不增反减,所到之处尽是达官显贵,一方称雄沦落到卑躬屈膝。对军人而言,这也说不上什么优待。”

    龙总兵点点头,又对黎有德道:“上差可知道什么叫‘军户不如绝户’?”

    黎有德常年在京城,哪听说过这些边塞习俗,况且绝户是天大的灾厄,军户怎么能与之作比?他一脸茫然,道:“愿闻其详。”

    龙本怀问:“黎大人几房妻妾啊?”

    黎有德更是一愣,寻思这有何相干?他答道:“三房。”

    龙本怀长叹一口气,道:“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务农、经商、从学、考官都是犯法的。边城百姓家的女儿,便是嫁给贩夫走卒,都不愿与嫁给响当当的大好男儿。久而久之,就传出这么句话来。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壮,只因身为军户,便怎么也娶不上媳妇。个中滋味,黎大人怕是难以体会了。”

    陆炳突然想起,陈文瑜曾说过,龙总兵一生未娶,此刻他才知道是这么个原因。他自己静心修身,自然没有这番苦恼,但设身处地作想,也觉得这事未免难熬。

    龙本怀顿了顿,又道:“现如今不同了。宣府镇全体兵将,除了老夫这般年高体衰的,都成了家,都续上了自己的一门香火。十年间移风易俗,黎大人可知为何?”

    黎有德神色低沉,道:“世人拜高踩低,倒也寻常。”

    龙本怀道:“在这里,将士们虽名为私兵,却是人人尊崇个个艳羡的主。不然,这十万军丁也不至于弃籍成为流民,也不愿为国靖边了。”

    三个人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都默默想着,这军户制度坚持到现在,实在是弊大于利。可那是祖制,皇上都不敢微有言辞,何况他们仨?只能心里想想便了。

    良久,龙本怀伤感地叹了一句:“万事因我而起,此刻我便是想以死赎罪,却终究是化解不了。上差们大可以拿了我去交差,老夫无话可说。只求你们能念在将士们护国有功,给他们谋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