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如果我可以如果 » 第四十五章 三元及第!

第四十五章 三元及第!

    林如山深吸一口气,迈步跨过了那道无数人想踏足的门槛,考场内,众人一片肃静,唯独能听见监考官的脚步声和考生翻阅试卷的细微声响。

    林如山坐如一个钟,轻轻展开试卷目光如炬,瞬间便沉浸在了广阔的题海之中,手中的毛笔笔尖舞动,字迹遒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大师雕琢的艺术品,仿佛都注入了灵魂,文章蕴含妙语连珠的文采。

    每个题目的对策,犹如宝剑出鞘快狠准,精简且直指利弊!他的经义解释,宛若大师传授一般如清泉一般流淌,不经意间沁人心脾。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林如山的额头渗出了小豆般大小的汗珠,丝毫不影响他做题的速度,挥动的毛笔愈发流畅自如。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考场,林如山的最后一笔也悄然落下,他缓缓站起身,气定神闲的走向外面,将试卷交给考官,心中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解放的味道。

    转眼到了放榜之日,京城的街道上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林峰的名字,如同银河里最璀璨的星辰,高悬在那张金光闪闪的榜单的最顶端。

    林如山的成就,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乡下农村的辉煌时刻。在人群中,有人欢呼雀跃,也有人黯然神伤,而林如山,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淡淡的望着那张代表着荣誉的金榜,仿佛一个大师一般伫立在那。

    会元,对于林如山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这么久发奋图强的果实。他知道,科举还没结束,接下来到了难度最高的殿试,不仅在皇宫大殿上举行,而且还是由乾隆亲自主持。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下个月,在天边刚泛起一丝银灰之时,皇城的保和殿已被一股盛大而又庄重的气氛所笼罩。

    今日,便是殿试之日,对于那些饱经风霜、苦读多年的天之骄子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决定命运走向的考试。

    林如山,一名出身乡村却拥有上帝视角的青年才俊,正是这其中最为有希望成为状元一位。

    林如山踏进那扇象征着通往着成功的大门,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四周弥漫着墨香与汗水杂糅的味道,正是进京学子们苦读数年的痕迹。

    乾隆洪亮的声音在宽敞的考场内回荡,宣布着这场顶尖智慧的较量的正式开启,考题一经揭晓,宛如一颗投入静谧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众人连忙在内心思考如何作答。

    这是一篇探讨清朝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宏伟策论,要求考生们献上他们毕生的真知灼见。

    林如山此时紧锁眉头,脑海中翻滚着无数经典篇章与民间实况,甚至思考到二十一世纪,不到一根香的功夫他的心中早已酝酿出一套完整的理念。

    随即提笔蘸墨,颇有大师风范,林如山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挥洒自如,每一个字符都仿佛有了生命,在纸上有规律的活动,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画。

    林如山的论述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基,又充满二十一世纪创新的灵光,更饱含对底层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随着笔尖的舞动,他的额头上因为过于专注逐渐凝聚滴滴汗珠,不过他的眼神却是异常坚定无比,手中的笔更是稳健如磐石,动笔良久也没有一丝手抖。

    狗血的是就在林如山全神贯注之际,一阵突如其来的妖风吹了而过,竟然将他倾注全部心血的考卷吹起,考卷吹到地面,上面的墨迹也与地面零距离接触,留下了一坨严重影响感官的污渍。

    林如山本来平静的心骤然一紧,好在的是他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慌乱,反而迅速从考篮中取出备用的纸张,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冷静与专注力,重新开始了他的作答。

    这一幕恰巧被一旁的乾隆看在眼里,那双阅尽人间沧桑的眼睛里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赞赏与惊叹。

    日照三竿,当最后一笔圆满写出,林如山轻轻的放下笔杆,嘴里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眼睛透过窗户,看着那个即将隐没于地平线下的夕阳。

    林如山考完后很兴奋,这场才能与意志的较量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是漫长的等待,等待金榜揭开最终的谜底。

    数日过后,金榜揭晓之日,林峰的名字再次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悬挂在榜单之巅,这次的含金量远远高于之前两次,这次林峰将被授予状元的称号,不仅如此还成功完成了“三元及第”的壮举!

    他殿试写的那一篇《论民富国强之策》,以深刻的洞察力与卓越不凡的远见,赢得了乾隆的高度赞誉,以及满朝文武的一致推崇。

    从此,林峰的人生轨迹实现了真正的飞跃,从一位来自乡里默默无闻的穷苦书生,马上华丽转身为清朝的中流砥柱。从此刻起,林峰的命运将与清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过了几日,林峰的传奇故事就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的被世人传颂,他的故事将成为无数穷苦书生的精神支柱。

    而林如山的仕途才刚刚开始,他将一个人在官场上奋斗,得到状元头衔的林如山正准备大展身手,发现自己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

    前面还有正六品、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真是遥遥无期望不到头

    翰林院主要是论撰文史,其所撰之文,有祝文、册宝文(册立册封后妃等)、册诰文(册封王公等)、碑文、谕祭文等项。

    凡纂修实录、圣训、本纪、玉牒及其他书史,或由翰林院承办,或派送编修、检讨人员参与纂修,对书史的编纂校勘,是翰林院官的主要职务。

    简单来说,林如山目前就是做文秘工作的,并没有什么实权,必须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准备三年后的散馆考试,通过后就可以在核心院任职,才算有一点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