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独善其身 » 76 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怎样

76 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怎样

    对于赵先生说出的话,贾琮一阵愕然,只觉得他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

    他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更别说去兼济天下了。

    不过,他倒也佩服赵先生的远大志向,换做其他人,恐怕想都不敢想。

    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为了自己向往的去努力而已。

    不管能不能成,至少赵先生敢这么想,心存大义,就值得贾琮佩服。

    也引起了贾琮内心些许波动,如果最终,这条路无法走通,还是没办法避免抄家带来的影响,那他是不是也该选择掀桌子呢?

    想到这里,贾琮内心逐渐跳动起来,一个全新的赛道似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虽然看不到任何的未来,但至少他多了一条路可以走。

    只是,一切还得回归现实,很显然,以他现在小吏的身份,想这些,还是过于好高骛远了。

    先看看‘独善其身’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再说,待他拥有更多的底气时,再谋划‘兼济天下’的路子也不迟。

    赵先生见贾琮沉默不语,脸色阴晴不定,到这时,似乎定下来,神色恢复了平静,便问:

    “公子,可否想好了?”

    贾琮微微点头:

    “我很佩服赵先生你有这样大的志向,只可惜,我现在恐怕无法去做什么兼济天下的大业,先做好独善其身便心满意足。”

    赵先生听了,有些失落:

    “若是如此,那真是太遗憾了,只可惜公子这满是奇特的理念。”

    贾琮不再接话,眼下说再多,也不如多做一件实事来得好。

    赵先生喟然长叹一番,也默默吃起饭来,不再多言。

    就在这时,一群乞讨之人来到这饭馆乞讨,多为妇孺老人。

    “大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饭馆伙计急拿着扫把驱赶:

    “去去去,去别处乞讨去,别耽误我们做生意。”

    有一老者当即拉着扫把,苦求:

    “小二哥,行行好,就给一点剩饭剩菜也行!”

    那伙计当即将扫把扬起,将那老者推开,又鄙夷道:

    “没有,剩饭剩菜都是我们东家拿去喂猪的,快滚,再不走,我可就动手了!”

    说话间,作势要打人,吓得那一群乞讨者四散而逃。

    “等一下!”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声呵斥。

    说话的正是赵先生,他对伙计的做法有些不满,可伙计也是帮工,只能自己掏钱请这些乞讨者一人吃两个馒头。

    饭馆掌柜的见了,恭维道:

    “客官,您真是大善又大气,只是,您真不用在意这些人,如今这世道,多得是这样的人,你救得了他们一时,也救不了他们一辈子。”

    这话引来饭馆中不少食客的附和,直言如今这世道,自己吃饱饭就不错了,哪还能管别人死活。

    还有人说,天下吃不起饭的人多了,赵先生又能搭救几个?

    赵先生毕竟是个文士,本以为做了这样的好事,会引来大家夸赞,没想到,反而引来讥讽。

    一时脸色憋红,双手握紧拳头。

    就在这时,只听贾琮郎声说道:

    “这位先生或许无法做到接济所有人,可他却实实在在地在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而你们却在讥讽他,今日你们嘲笑这位先生接济这些苦命人,岂知他日,你们会不会也回沦落到乞讨的地步?”

    “到那时,恐怕再无人像这位先生一样心善,替你们买哪怕两个馒头充饥了!”

    这话一出,周围食客们都面露惭愧之色,皆不再多言。

    也有不服气地说道:

    “难道你们能够救济天下所有苦命人不成?”

    贾琮带着几分正气回道:

    “虽不能救济所有人,但只要遇到了,就一定会出手相助,而不是坐视不理,甚至于出言讥讽。”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今日尔等还能在这饭馆中坐着吃饭,岂知明日就不会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地步?”

    话音刚落,就有人反驳:

    “那你又岂知,他日我们不能飞黄腾达?”

    贾琮冷然接话:

    “若是那样,你就更不应该冷嘲热讽了,他日你能飞黄腾达,说明上天眷顾于你,若你一味的只顾自己发财,我敢断定,过不了多久,你定会破家荡产!”

    听了这话,众人不好再反驳了,贾琮这话说得虽偏激,但确实有点道理。

    最主要,贾琮揭露出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谁也不敢保证,他日自己是不是也会落魄。

    若真是有一日落魄了,那么他们嘲笑的不过就是未来的自己罢了。

    赵先生这时满心感动和触动,嘴唇嗫嚅着,想说点什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多谢这位公子,和这位先生,多谢……”

    得了两个馒头的乞讨者,纷纷跪下给贾琮和赵先生磕头,很快又都散去。

    这一幕,让众多食客看得心酸又惭愧,后悔刚刚确实不该嘲讽赵先生做好事。

    有人羞愧难当,灰溜溜离开,倒也有大方之人,勇敢承认错误,向赵先生赔礼道歉。

    贾琮看了看赵先生,回到原来的桌子前,继续吃了起来。

    赵先生机械性地回应了那些赔礼道歉的人,迟疑片刻,也回到贾琮对面坐下。

    盯着贾琮看了看后,赵先生似笑非笑:

    “公子不是说只想独善其身么?为何要帮我说话?”

    贾琮一边吃一边回应:

    “我只是觉得,他们不该嘲讽先生你做好事而已。”

    赵先生明白了什么,不再多言。

    倒是贾琮,放下碗筷后,问道:

    “先生,为何天子脚下会有乞讨为生的人?府县两级官府的人不管么?不怕传到今上耳朵中去?”

    赵先生轻叹:

    “世道艰难,对于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在京城生活就更难了,不说朝廷定例赋税,大多数京城以种地为生的百姓,都是权贵们的佃户。”

    “按理说,给权贵们当佃户,也不是很差,可其实,权贵们也有变动,一些权贵渐渐没落,田产业就慢慢转移到新的权贵手中。”

    “而这些佃户也不知被倒卖几手了,最终叠加在身上的重担,让他们随时都可能交不起赋税和租子,更何况,还有天灾人祸。”

    说到这里,赵先生再次叹息起来,又看着贾琮道:

    “天灾就不说了,老天爷发怒,非人力所能改变,而人祸…仅我知道的,就有不知多少。”

    贾琮听得心惊:“哦?先生指的是?”

    赵先生喟然长叹:“正是苛政猛于虎,官府巧立名目,各种各样的税收,让那些本就压着重担的普通百姓,更为艰难。”

    “我之所以跟在方丕身边,就是想劝导他,不要再添加什么名目了,百姓们已经不堪重负。”

    “一开始,京城是不允许出现乞讨者的,有的话也会被赶出城,至少在内城是看不到。”

    “后来,乞讨为生的人越来越多,官府哪里还赶得完,也就任由他们去了。”

    “至于今上知不知道…”

    说到这里,赵先生噤声,似乎不敢再说下去。

    而贾琮则暗忖,看来这个王朝已经有乱世之像了,自己得早做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