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独善其身 » 75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75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一家饭馆中,贾琮正和赵先生对坐着,桌上已经摆了好三四个菜。

    见赵先生不动筷子,贾琮笑着提醒:

    “虽不知先生为何突然态度大变,但不论如何,饭还是得吃吧?”

    “你若不吃,我可先吃了。”

    说罢,贾琮自己先大快朵颐起来,在外头自然也没那么多的讲究。

    见贾琮虽吃得快,却不粗鲁,甚至还显得有一丝节奏感,赵先生有些惊疑。

    半晌,平静说道:

    “你不该去招惹仇豹这样的人,他就是一奸佞酷吏,不择手段的小人。”

    贾琮闻言,明白了他为何突然态度有了变化,一边吃一边摇头说道:

    “你说仇豹是奸佞小人,那我问你,他怎么奸?又怎么小人了?”

    赵先生愣住了,过了片刻,这才拍着桌子说:

    “他罗织罪名,残害忠良,难道不是奸佞,不算小人?”

    贾琮微微点头:

    “这话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可你说的忠良之人,又做出过什么大的功绩来吗?”

    这话一出,赵先生一时语塞,他哪里知道,那些忠良大臣做过什么大功绩,不过是从众心理,认为谁是忠良,就是忠良。

    贾琮见他无话可说了,再次摇头,一边夹菜一边往嘴里送,吃饭的节奏不乱,又听他说道:

    “先生既然说不出忠良忠在哪,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所谓的忠良,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若真是忠良,也没见哪个替天下百姓考虑过,也没见谁好好治理一下已经开始腐败的吏治,也不见有人捐出银两来赈灾,亦或是救急吧?”

    赵先生听了这些话,憋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反驳:

    “这…怎么可以这般说,谁说忠良就一定要做这些事情了?”

    贾琮撇嘴:

    “且不说这些自诩忠良的忠臣,就说你口中的奸佞小人仇豹,他身为风羽卫都尉,负责监视百官,稽核违法乱纪之举。”

    “可能他确实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别的缘故,冤枉过一些好人,但是,你敢说,风羽卫惩办的官员,都是好的?”

    “如此说来,仇豹至少还是做了一些好事,为维持朝堂纲纪,维护我朝律法做出贡献的。”

    赵先生听了,气呼呼地说:

    “你…你这是在强词夺理!”

    贾琮见他突然变得激动,微微挑眉,安抚道:

    “先生不必如此激动,咱们不过是互相探讨而已,这样吧,先吃饭如何?”

    “我想着,你应该也饿了吧?”

    赵先生看着他那年轻得过分的面容,一时惭愧不已,自己竟还没贾琮一个年轻人沉稳。

    轻叹一声后,也不再端着,拿起碗筷吃了起来。

    贾琮见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才是了,不论是忠良,还是奸佞,我觉得,只要能让大家吃上饱饭,那就是真正的好官。”

    听了这话,赵先生大有感触,呆愣地看着贾琮,一时没了动静。

    贾琮则接着一边吃一边说:

    “我说的或许有点片面,可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天下间,谁敢说自己毫无私念妄想?”

    “一个人即便再怎么忠心,难道他还能保证自己的门生故吏就能清正廉明?倘若他的门生故吏是奸佞,那他是忠还是奸?”

    “更别说,再伟大的抱负,那不也是一个人的私念妄想?充其量,只是为公还是为私的区别罢了。”

    听到这里,赵先生大为动容,睁大眼睛,死死地看着贾琮,嘴角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贾琮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微微挑眉:

    “故而,什么是忠,什么奸,不用太过于在意,官场中有句话叫做难得糊涂,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我看来,为我有用的,那就是忠,反之,那便是奸。”

    说到这里,看了看赵先生,见他似有所得,又接着说:

    “这话放到百姓身上也是一样,谁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吃得饱饭,不受压迫,那就是忠良,反之,那不就是奸佞?”

    “这般说来,先生可还认为仇豹就是奸佞,清流就是忠良?”

    赵先生听了,放下碗筷,起身朝着贾琮弓腰行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受教了!”

    贾琮见他这般反应,也是有些没想到,忙跟着起身作揖:

    “不过几句上不得台面的话,先生不必如此,快坐下吃饭先,大家都看着呢。”

    二人突然起身,引来周围食客的注意。

    赵先生深吸一口气,再次给贾琮行礼,又客气邀请贾琮坐下。

    待贾琮坐下后,他才跟着坐下,又正色询问:

    “在下想请问公子,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吃饱饭,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

    听他这么问,贾琮倒是愣住了,这个话题可太深奥沉重了,贾琮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见贾琮不说话,赵先生满脸严肃,拱手追问:

    “还请公子指教!”

    贾琮眼底闪过无奈,嘴角微抽:

    “没想到赵先生竟然还心怀天下之志?”

    赵先生回道:

    “前宋时期,先贤张载曾言,我等读书人,应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

    “在下虽末学陋识,却也不敢忘怀此言,一直铭记在心,时刻以此鞭策自己。”

    贾琮听了,有些惊讶,没想到赵先生还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暗暗有些惭愧。

    毕竟他只想过自保,至于其他人怎么样,和他无关。

    迟疑了好一会,才回道:

    “先生大义,晚辈佩服,也不怕先生笑话,晚辈只求自保,正如圣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能做到独善其身,便已是万幸,再不敢奢求其他。”

    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抹自嘲无奈的神色。

    贾家要被抄家这件事情,就如一柄利剑悬在他头顶,随时都可能落下,他哪里有心思去管天下人怎么样,自己都救不过来了。

    只想着,按照现在的设想,最终达成独善其身的目的,便也不算白来这个世界一趟了。

    赵先生满脸正色,反驳道:

    “公子何必说这样颓丧的话,在下虽不知公子到底面临怎样的困境,但仅从刚刚公子的话中,就不难看出,公子身怀大智慧,有着前人从未有过的理念和看法。”

    “在下虽只是一介书生,但也甘愿奉身,助公子达成兼济天下的大愿!”

    听了这话,贾琮愕然地看着他,如同见鬼一样。

    他贾琮不过一个县衙小吏,赵先生不过一个知县幕僚,在这普通的饭馆中,竟立志要做到兼济天下?

    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