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水未逆 » 第三十章 无为寺

第三十章 无为寺

    听到鲁通询问,杨天阳回答道:“叫什么名字我不知晓,只听得他的随从皆称呼他为‘安神医’。”

    鲁通拱了拱手,上了马车,心中暗想:“难道真有这么巧,在大理还能遇到故人。”

    一行人马,在官道上一路狂奔,累了则寻那官驿歇息,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便赶到了羊苴咩城。

    一路上他们遇到许多马车拉着中了瘟毒的人,皆是各大氏族或门派的人,就连大理国高、郑、赵、杨四大族都有许多人中了瘟毒。

    “没想到情况竟然糟糕到这个地步。”段正严看着羊苴咩城外安置病人的棚子忧心忡忡。

    站在城门外老球儿吩咐道:“玉儿,我与你同去皇宫向陛下禀报,二师弟你带着三师弟和小羽庆之先回无为寺。”

    话分两头,老棍儿带着鲁通毛羽张庆之前往无为寺。

    “师弟,我无为寺住持方丈董伽罗乃是大理国第一国医圣手,请他出手医治调理你的身体,想必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康复如初了。”老棍儿道。

    “有劳二师兄了。”

    走了片刻,离羊苴咩城不足二十里,四人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前,树林在一座巍峨的山峰之下显得格外肃静,老棍儿指着林中若隐若现的庙宇说道:“那便是无为寺。”

    果然好一个妙香胜境,古木清幽,流水缠绕,一条通幽小径从林外一直通向树林深处,远处佛殿内响起一阵阵惊雀铃声安抚着世俗中人杂乱的心海,就算你红尘万丈,这一方莲花净土也足可安置。

    一棵苍劲挺拔的杉树在庙门处两尊怒目金刚的注视下耸立着,相传这棵杉树是南诏国王阁罗凤亲手所种,历经数百年依旧茂盛繁密,树上一窝窝蜜蜂飞舞,更为这妙境增添一丝趣味。

    庙后是点苍山十九峰中第八峰兰峰,庙旁是点苍山十八溪第九溪隐仙溪,山势巍峨,溪水清幽,这一山一水就这样陪着无为寺,也不知是山水庇佑着寺庙,还是寺庙守护着山水,悠悠数百年,依旧如此相得益彰。

    寺庙佛殿古朴威严,于唐贞观九年修建,当时摩揭陀国神僧赞陀崛多从天竺来到灵鹫山(点苍山古称)之麓,结茅修行于兰峰下阁老崖处,因赞陀崛多弘法利生,南诏王特在其修行的阁老崖处扩建出一方寺院,寺院建成,观音菩萨踏空而至,于虚空颂一偈: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于是赞陀崛多将寺院命名为“无为寺”。

    寺内有一泉,从南诏时一直到现在,泉水潺潺,从未断绝,每逢疫病横行,无论僧俗皆会到泉边打水,熬煮庙前唐杉枝叶,配合无为寺中高僧妙手,救人无数,大理秉义帝段素隆为泉立碑,名曰“救疫泉”。

    四人走入寺中,老棍儿指着后院一角,说道:“我无为寺有禅、武、药、花四宝,那里便是无为寺第一重宝‘救疫泉’,那泉水活人无数,日后师弟你也多多饮用,对你调养身体大有好处。”

    说着话,四人便来到了救疫泉边,此时近百人排着队在打水,一名年以耄耋,眉须皆白,瘦骨嶙峋,身披五条衣,脚踩罗汉鞋的老僧正带着几个小沙弥给打水的人分发药丸。

    老和尚远远地便看见了老棍儿,还不待老棍儿说话,他便开口道:“棍儿,快快过来,帮我分发药丸,寺里人手不够,老衲早已是手脚不够用了。”

    老棍儿摇了摇头,笑道:“他便是无为寺住持董伽罗,这老和尚,就是这么个脾气,你们先在此等候,待我先去帮他分发药丸。”

    老棍儿走向董伽罗,也不多言,提起一筐药丸,挨个给排队打水的人分发。

    “用这泉水熬煮寺前香杉枝叶,三碗熬制一碗,用汁水吞服药丸三粒,一日早晚各一次,便能防止瘟毒侵体。”董伽罗边说边拿过一枝香杉枝叶,仔细教授来人如何处理,如何炮制。

    每来一个人,董伽罗便不厌其烦地嘱咐一遍,每一遍都不差一个字,无比地耐心细致。

    等到近百人都打好水,领了药丸和香杉树枝离开,已是差不多两个时辰之后。

    老棍儿笑着对董伽罗道:“方丈,你又何必如此劳苦,这些事你吩咐小董伽罗去办不就得了,你看你一连说了两个时辰,嘴唇都干裂了。”

    “人命关天,怎能敷衍了事,我这孙儿还小,学业未成,如此重要的事,我不放心让他去做。”董伽罗严肃地说道。

    老棍儿摇头笑道:“哎,我不知如何答你了,不就是吩咐他人如何服药,如何炮制杉树枝叶,你却硬是放不下心。”

    董伽罗还欲再说,老棍儿知道劝不住他,连忙止住说道:“方丈,我与你介绍几人。”

    老棍儿招了招手,鲁通带着毛羽张庆之连忙上前,对着董伽罗施了一礼。

    “这是我师弟鲁通,师弟,真真的师弟。”老棍儿指着几人说道:“这是我两个师侄,毛羽,张庆之,师侄,真真的师侄。”

    老棍儿转头对鲁通三人道:“这位是无为寺方丈,董伽罗。”

    鲁通忙施一礼,说道:“见过董方丈,在下鲁通。”

    老棍儿呵呵一笑道:“三师弟,你错了,他是方丈,叫作董伽罗,但却并不姓董,姓尤。”

    鲁通愣了一下。

    说起这董伽罗,那可是在西南地区有着赫赫威名的人物。

    南诏时期,唐天宝年间,南诏与大唐发生战争,南诏第五代王长寿王皮逻阁与大唐名将李宓于羊苴咩城外龙尾大关相持不下,当时来了一个苦行僧,他站在关前口念阿含经,双手向空中一抛,十二粒佛珠化作十二因缘大阵,将唐军悉数困于阵中,南诏军借此大败唐军。

    这苦行僧便是第一代董伽罗。

    相传,大理国海东东山箐有一对为人和善,勤劳朴实的尤姓渔民夫妇,他们出海捕鱼时,在洱海正中发现一个巨大的蚌壳,蚌壳开着口,里面有两只仙鹤和一个婴儿,仙鹤捕食喂养婴儿,婴儿微笑不已,看到渔民夫妇,仙鹤展翅离开,婴儿伸手求抱,渔民夫妇无子,便将婴儿抱回家抚养。

    婴儿身上有一帛书,上写“童子顶生草”。

    当时,恰逢天竺神僧赞陀崛多到大理弘法,他见到渔民夫妇和那孩子,夫妇俩向其求解,他解说道,草生于童子顶则为“董”,《阿弥陀经》中说仙鹤乃是念佛、念法、念僧之鸟,是祥瑞的象征,孩子与佛有缘,赐佛号“伽罗”,其俗家姓尤,则名为“董伽罗尤”。

    赞陀崛多收董伽罗为徒,悉心教导。董伽罗年到十五岁已是才智非凡,佛法高强,他精通佛咒,法力无边,在帮助南诏王大败唐军之后,被阁罗凤封为国师,迎娶南诏王妃之妹为妻,生子董三廊,世代为佛教密宗世家。

    赞陀崛多圆寂后,董伽罗接替他掌管无为寺,成为世代方丈。

    时光如梭,来到五代时期,国师董伽罗尤家,又出了一名董伽罗,他才智过人,智谋无双,帮助大理太祖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的残暴统治,为大理开国立下赫赫功勋,成为大理国的“开国四大功臣”之一。

    听完老棍儿的介绍,鲁通等人对这传承了几百年的显赫家族也是肃然起敬。

    “我们方丈乃是尤家第三个唤作‘董伽罗’的高人,为人慈悲,医术精湛,武艺高强,要不是他性格低调朴实,那五圣十三杰定有他一个位置。”老棍儿笑着说道。

    话音刚落,董伽罗啪地拍了老棍儿一下,那枯瘦的手掌似乎软绵绵的,看不出一丝力道,老棍儿却被拍得坐在了地上。

    “你这棍儿又在取笑我,老衲我和你拼了。”董伽罗佯装发怒。

    老棍儿嬉笑道:“小董伽罗,快拉住你爷爷,他又要与我拼命。”

    一个八九岁圆头圆脑,双眼光彩熠熠,胖嘟嘟的小沙弥捂着嘴呵呵笑道:“棍师傅,你一回来就惹我爷爷。”

    看到这一幕幕,鲁通三人已被惊得合不拢嘴。

    老棍儿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着对鲁通等人说道:“别见笑,从我师傅开始,我们与老方丈就爱开玩笑耍闹,实则亲如一家。”

    董伽罗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向鲁通细细查看起来,他那双眼睛似乎能透过表皮,深入肌髓。

    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董伽罗观察了一炷香时间,才缓缓开口道:“鲁通,你这伤势颇重啊。”

    “方丈,你看看要怎样调理医治,才能让我师弟恢复如初啊。”老棍儿急道。

    “不容易啊,不容易啊。”董伽罗摇了摇头,“这事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往后慢慢再说。”

    鲁通不再言语,老棍儿也难得的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董伽罗的脾气,要是能治他必不会是这副表情。

    车到山前必有路,老棍儿摇了摇头,不再想那么多,他问董伽罗道:“方丈,这瘟毒为何闹得这般严重,难道连你都没法处理吗?”

    董伽罗走到一个石凳子边坐下,端起一杯水喝了一口,悠悠说道:“哎,老衲这次是真的束手无策啊。”

    “为何,不都传闻是那五神窟搞的鬼吗。”老棍儿又道。

    董伽罗愁眉道:“老衲这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五神窟的蛊毒我也算熟悉,并不算太难对付,但这次却有些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