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 第九章 农学巨匠徐光启

第九章 农学巨匠徐光启

    曹操吃完了一碗米饭,看着争斥的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国丈,说道:“两位岳丈,朕的内帑无银可用,辽东欠饷严重,朕想向两位岳丈大人借点银子,不用多,每人一万两应应急。等朕有了银子,如数带息奉还。”

    这一番话,顿时让两位掐架的国丈偃旗息鼓。

    周奎道:“陛下,不是我不借,只是去年收成不好,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

    田弘遇也道:“是啊,江南去年也发生了洪涝灾害,还有倭寇横行,抢走了许多渔船。”

    曹操没打算真借,只是借此堵住两位岳父的嘴巴,“两位岳丈,朕还有要事处理,先走一步。”

    说完,又看着田贵妃道:“正月十五元宵节,你就再置办个猜灯谜的宴会吧,弄的热闹点儿,银子从内帑里出。”

    ……

    出了正月就是二月。

    古诗有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种植农耕的时节。

    皇帝每年都要举行春耕大典,祭祀拜天,乞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曹操觉得这是好事,除了进行祭祀大典外,还来到了离着京城最近的一块农田。

    看着远处的田地,不由得想起来曾经“割发代首”的事。

    因此感慨万千,言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农民的天。而朕是大明的天子,需要做出表率。”

    他亲自挑选了一匹肥壮的耕牛。

    王承恩配合着给它披上红绸子,头上戴上花环。

    曹操牵着牛围着农田转了几圈。

    这还真不是做秀,曹操心知大明各地灾害严重,长此以往,将民不聊生,却苦于没有想到任何良策。

    就在这时,在田间地头传来一声呼喊:“陛下体桖民情,重视农耕生产,大明百姓有福啦!”

    曹操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老大人跪地叩首,手中还拿着两个红色的农作物,于是询问道:“此官是何人?”

    吏部尚书张瑞图立即应对道:“陛下,此乃翰林院新晋的庶吉士徐光启徐大人。”

    “让他上前跟朕说话。”

    “是。”

    守护在周围的锦衣卫还有一些太监让开了一条路,让徐光启走上前来。

    “爱卿手中拿着何物?”曹操因为好奇,直接开口问道。

    “回陛下,这是番薯。”徐光启将手中的番薯呈上。

    曹操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片刻后再问道:“朕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农物?应该不属于五谷吧?”

    众所周知,五谷一般指稻、麻、稷、麦、菽。

    稻就是指比较常见的水稻;麻的种类有很多,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稷,齌也,粟、高粱、不粘的黍皆为稷。麦本义为麦子,泛指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菽则是豆类的总称。

    曹操所知的五谷中,却从未见过这种东西,甚是奇怪。

    徐光启很有耐心地讲解道:“陛下,此乃一位名为陈振龙的经商人在吕宋贸易时,见当地遍地都是此种作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一根藤蔓带了回来。”

    “试种下的幼苗不到四个月成熟,启土开掘,发现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且食之味同梨枣般甘甜。后来,陈经纶根据所学的种植知识以及躬亲种植经验著成《种薯传授法则》。”

    “万历年间,福广闹饥荒,陈振龙之子陈经纶向当时的地方官金学曾推荐了这种适应性很强、不与稻麦争地、耐旱、耐瘠薄的高产作物。金听取了陈的建议,各县如法种植,救活了不少灾民。”

    “臣在天启初年在老家试种,并著有《甘薯疏》,向县民介绍种植之法,目前已有初步成效。”

    曹操心中震惊,世上居然能有如此高产作物!

    他撇了一眼周围的那些内阁大学士,心中微微恼怒,正值春耕的好时节,这样的农作物居然不禀报,抓紧时间推广种植,果然全是一群酒囊饭袋,真该让这些人全部回家种番薯!

    相比之下,他看向徐光启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第一个人才,终于找到了!

    曹操大喜:“爱卿所说的《甘薯疏》可有副本?拿来给朕瞧瞧。”

    徐光启回道:“臣在进京的时候,带了原稿,就在臣住的地方。”

    “让人取来朕看!”

    曹操刚刚下达了命令,便觉得心中如同猫挠一样心痒难耐,然后说道:“朕亲自去取!”

    一帮文武百官第一次见陛下这么激动,跟随着一起来到了徐光启在翰林院的住处。

    进了门,迎面供奉着一个十字架。

    曹操觉得奇怪,问道:“徐爱卿,这是谁?怎么绑在十字架上。”

    徐光启小声介绍:“陛下,这是耶稣。三十岁传教,宣扬福音。后被犹太祭司该亚法控告,经犹太行省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然后升天。耶稣是西洋人所崇拜的“神”。不瞒陛下,臣也信奉天主教,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曹操心道,不管什么教,只要不造反就行,如果有异心,定要杀他个干干净净!

    徐光启从书房中取来一本簿册,正是《甘薯疏》。

    “……岁戊申,江以南火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曹操翻看了第一页的序,如获至宝。

    然后再猛然看见书房的桌面上还有一些没有写完的书稿,随口问道:“这是何书?怎么绘有图画?”

    徐光启答道:“回陛下,因为包含了农耕的各个方面,因此臣命名为——《农政全书》。”

    “快拿给朕看看。”

    徐光启又将农政全书的一部分书稿呈上:“陛下,该书共有60卷,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等,每门又各分若干子目。这是初稿,尚未定稿拓印。”

    曹操看着房间内一摞摞的书稿,内心又被深深震撼了一把。

    “徐爱卿大才!朕最近正为灾民犯愁,有了番薯这种高产作物,等在皇庄内种植推广后便可缓解灾情,你可帮了朕的大忙!朕现在就封你为户部尚书!”

    站在一侧的来道宗傻眼了,户部尚书的位置屁股还没有坐热乎这就被抢了。

    徐光启诚惶诚恐,叩首谢恩:“陛下心系黎民百姓,大明必将国富民强,走向辉煌!”

    ……

    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农学巨匠,曹操很高兴。

    这几天的忧愁一扫而空,晚上去了坤宁宫,准备好好睡上一觉。

    但是白天的事情,周皇后还在生气,曹操好生安慰了几句,这才让他上床睡觉。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光春耕开始,春闱马上也要开始了。

    因为是在春天举行的会试,因此又叫“春闱”。

    一共九天,分别为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考三场,每场三天。

    春闱是科举考试中重要的选拔方式之一,是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较殿试低一级的考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秋天,故叫“秋试“,又叫“秋闱”。同样为九天,分别是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考三场,每场三天。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按照规制,只有殿试才由皇上钦点,但是曹操求贤若渴,担心这些庸臣有眼无珠,在会试中放过了人才,所以决定亲自去考场,通过暗中观察寻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