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成了剑门关 » 第三十三章 宫里才是最豪的

第三十三章 宫里才是最豪的

    抑制豪强的这个事,大家都懂,但是改造豪强,是什么意思?如何改造?

    况且在三国,抑制豪强实在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情。

    全天下也就只有曹操在起兵之初是抑制豪强的,但很快就遭到了反噬,到了晚年已不得不对豪强世族进行拉拢,还搞得一地鸡毛。

    客观来说,如果不是曹操被豪强世族严重反噬,刘备当年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赢汉中之战,关羽也没有机会威震华夏。

    等到了曹丕接班之后,直接就一转曹操的国策,向世族门阀投降了,原本被抑制得很厉害的豪强也开始愈发的变本加厉的报复,土地兼并和人口买卖的现象比之东汉末年时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

    虽是敌对,但蜀汉的这些人也不得不承认,曹操这人确实是大魄力,大本事,而且整个曹魏几乎都是人家筚路蓝缕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连曹操都没能抑制得了豪强士族,刘禅,凭什么呢?

    更何况还要改造他们了。

    改造是啥意思?

    糜竺似是知道刘禅心中所想,却是主动上前抓住了他的手道:“吾自然知晓此事艰难,然而匡扶汉室,北伐中原,本就是万难之事,咱们要做的桩桩件件,又有哪一件事是不难的?”

    “孔明他身为丞相,所谋者都是军国政事,干系太大,有些事,也确实是没有精力去做。”

    诸葛亮诧异地瞥了糜竺一眼。

    见糜竺给他使了个眼色,立刻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事实上,最近这些天诸葛亮何尝又不是吃不下睡不好,满脑子想的都是上一次入梦时“慕容兄”给他的建议。

    他是如此聪慧的人,只要稍加点播,自然就能将自己的身后事给想得七七八八,对于自己死后蜀汉的核心问题已经心里有数了。

    说白了,蜀汉之所以强盛,能以一州之力战曹魏八州,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公府一体,君臣同心,然而要说败亡,恐怕也还是因为这独特的宫府一体。

    蜀汉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强盛的曹魏,也不是反对北伐,以李严为首的本地豪族,而恰恰是他这个丞相府,与刘禅这个君主的关系啊。

    这还真是一个他一直都忽略了的问题。

    然而真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如何去做,却是真让他犯了难,这几天一直都在想着这个事情。

    难不成真如慕容兄所说,真的要搞什么君主立宪?

    那自己和霍光,王莽之流又有何异?黄泉之下,要如何面对先帝呢?

    可要是真退一步,还政于刘禅……就眼下益州这个这么大的烂摊子,刘禅恐怕还真是把握不住,再说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么。

    更让他焦急的,是那天魏延与他一同入到了梦中,而且明显也是意识到了目前宫府一体制的弊端和短处,甚至原本历史上人家就是因为这个死的,还是死的全家。

    君主立宪的这个道理魏延也知道了,并对此推崇备至,这宫府之间的这点事儿,怕是他想拖都拖不住。

    魏延见他没动作,一定会到处宣扬这个理论的,此法既然是他们梦中所得,自然也就有了尊神背书。

    诸葛亮还真拿魏延没招。

    他都快要愁死了。

    这次刘禅入梦,得知了自己成为了后世眼中的昏聩之主,诸葛亮头都大了,说白了这不还是直指宫府一体么?

    正这么愁着呢,糜竺就站出来了,还给他使眼神。

    ‘抑制,并改造豪强?’

    这是为了让陛下给自己背锅啊。

    事做得若是成了,自然是陛下英明神武,豪强如果能加以抑制,于他治政治军而言有着无穷的好处,则益州必然会在自己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兵强马壮。

    若是不成,自然是刘禅少年心性,肆意妄为,胡搞八搞,到时候自然有自己这个相父拨乱反正,整肃超纲。

    诸葛亮知道,糜竺跟尊神的关系其实比他的更近,这才是尊神真正的代言人。

    眼珠稍稍一转,便道:“子仲,是有何良策么?这……莫非也是尊神的意思?陛下,子仲与我不同,他身为神庙主持,于尊神关系匪浅。”

    糜竺闻言笑着道:“尊神不会插手人间之事,只是自我拜神入梦以来,所见所学,皆是豪强之道,陛下请看。”

    说话间,糜竺站起来指着外边的养殖场。

    “尊神十分看重经营之道,臣于梦中也懂得了,豪强经营之道,未必都是损公肥私,反而可以利国利民。”

    “陛下您说,像是这种养殖场之类的经营之物,若是能集中于成都附近,开办一个大大的经营之所,而后或使威逼,或使利诱,引这益州诸豪强皆汇聚于此,再由陛下您引领他们进行改造,岂不是造福天下?”

    “经营之道,造福天下?”

    然后,糜竺就开始给刘禅讲了刘家四兄弟的故事,甚至还凭着自己那极其浅薄的见识,开始给刘禅似是而非的讲起了经济学。

    “臣于尊神常有沟通,可以确定,我大汉若当真想要大跨步的发展,北伐中原,使百姓安居乐业,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可避免的触动豪强。”

    “传统豪强,若是不能抑制、改造,改造得和刘氏兄弟一样利国利民,纵使尊神有通天之能,孔明有周公之贤,汉室大业,只恐也难有功成之日。”

    诸葛亮闻言道:“你的意思,是在成都,也模仿广元,开办养殖,或是其他那个叫……企业?是为了聚豪强之力,为朝廷所用么?此必是要得罪人的事,让陛下来做……”

    “我做。”

    刘禅其实听得似懂非懂,反正,他不想跟相父争权,却也真不甘做个后人眼中的废物昏君。

    虽然他扔是稀里糊涂的,还是不知道这豪强应该怎么改造,什么叫做企业,这一切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但他相信,自己的相父和舅舅绝对不会故意坑害自己。

    至于事情本身难或不难,那反倒是不太重要。

    “舅舅,相父,我具体需要怎么做?”

    却是由诸葛亮道:“具体,可以先从茶叶开始,当然,也可以去问问尊神,如果尊神能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那就更好了”

    “茶叶?”

    诸葛亮笑着道:“是,臣近两个月大量的收购野茶尝试炒制并销售,可谓是获利颇丰,目前已经让蛮夷,吏户,以及部分民户大规模的进行人工种植。”

    “然而,有部分手眼通天的益州豪强,也开始收购,或是种植这个茶叶,同样也是卖给凉州羌胡,这一来二去,不但和咱们官方形成竞争,压低了价格,更是可能会因炒茶之法不得当,败坏咱们蜀茶的口碑啊。”

    刘禅:“那,朕要怎么做么?严厉禁止他们收茶,卖茶,种茶么?可是这样的话……”

    糜竺笑道:“这样的手段,无非是使些强酷吏去做各地长吏,与以前并无什么不同,这般事,孔明自己就能做,倒是并不需要麻烦陛下。”

    “那朕做什么?”

    糜竺对此早有想法,对刘禅道:“陛下可以亲自种茶,然后集体炒茶,集体分拣,集体对内外销售,拉拢蜀地豪强一同入股,共同经营咱们益州蜀茶的品牌,如此,只要让那些豪强自己收茶,种茶,全都无利可图,这,便是咱们大汉改造豪强的第一步啊。”

    “陛下您要做的,不是传统的,通过强吏去抑制豪强,而是另辟蹊径,使宫中,少府,成为咱们大汉最大的豪强,从而挤压各大中小豪强的生存空间,并且引导,拉拢,改造那些识大体的豪强,像刘氏四兄弟一样一同去做那利国利民之事。”

    “此,便是不适合孔明亲自去做,却极适合陛下亲自去做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