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寻找与呼唤 »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丽娟和刘永伟顺着山路下来迎接他们。丽敏抱了一下丽娟,大声说:姐,这变化太大了。丽娟看了一眼刘永伟,来我给你介绍,这是我爸妈,刘永伟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和杨清平握手,您好,您好,杨校长。我叫:刘永伟,叫我小刘吧。杨清平看着刘永伟说:哎,“职”早退了,叫我杨叔吧,刘永伟回答:好的,杨叔,杨婶你们好。杨母看着刘永伟回答,好,好。第一次看到刘永伟。杨母对比了一下,刘永伟个头没有姑爷大志高,但也算是高个了。大志在她面前像个孩子,有自己儿子的感觉,而刘永伟言谈举止更像老伴的同事,更像是上级管理人员。刘永伟冲丽敏说:老妹来了。丽敏指着对面山庄,刘哥,你可真行,刘永伟回答:哪里,都是大家干的。走吧先到餐厅稍事休息后,我领你们看看,杨清平回了一句:谢谢。刘永伟看了丽娟一眼说:应该的。

    一边走,丽娟一边问,妈你们吃早饭了吗?吃过了,母亲回答。来到餐厅,丽娟介绍了任嫂,任嫂也叫杨校长,也被杨清平制止,今后一律叫大哥,他见过老任,二人握了一下手。老任高兴地说:杨大哥,老嫂子你们身体还好吧?杨清平拍了一下胸脯回答:我好着呢,指着老伴,她“将就”。任嫂忙说:坐,快坐。我倒茶。杨母一直看着刘永伟。丽敏凑到丽娟耳边,小声说:姐,以前没注意,今天看刘哥,真挺像样的。丽娟低下头,脸有些红,没回答。任嫂问:大哥,大嫂你们中午想吃啥,尽管说。杨母说:劳烦您了,我那个外孙,就说您做的菜好吃,今天我们有口福了。任嫂回答:哪里,就是这里大铁锅炖的家常菜,他们不挑剔就是了。老任看着大家说:看,还谦虚上了。任嫂瞥了丈夫一眼:没你什么事。大家笑了。老任站起来说:大哥,大嫂,您们先歇着,我该忙去了,等中午,我俩整两杯,杨父回答:好,好,一定,一定。老任离开了。杨父看着刘永伟:你在这还习惯妈?刘永伟站了起来,刘永伟看着丽娟回答:这地方很适合我。你坐,杨父接着问:您父母还好吧?刘永伟坐下脸色变得凝重,微微摇了一下头回答:他们都走了,他慢慢低下了头。杨父表情惋惜,嘴里发出了一声,哦。可惜呀,又问,你姊妹几个,刘永伟回答;我姊妹四个,姐姐老大,还有两个哥哥,我是老小。杨父感慨:噢。命也都挺苦的。杨父看了一眼女儿丽娟,而丽娟眼睛看着刘永伟。心想,先别问这些了,他有他的计划。他站了起来:好吧,小刘,那你就辛苦了,带我们转转,刘永伟点头:好的。

    刘永伟走在前头,带着他们三个人,先看了一下鱼塘,杨母看着鱼塘边的人说:这么多钓鱼的呀。刘永伟微笑着回答:这个我们也没想到,垂钓爱好者会这么多。丽敏急着说:刘哥这么多钓鱼的,你们这下可发了,刘永伟只是略微微笑了一下,不做答。他的脸部表情细微的变化都被杨父看在眼里,此人没有一点得意忘形,表情平稳。他们开始上栈道,来到九龙凉亭。丽敏瞪大眼睛:妈呀:真好看,来妈在这坐一会。杨母点头:好。杨父没坐下,他站在那看着凉亭,问刘永伟,这是按南方园林设计的,刘永伟回答:是的。杨父一边点头一边说:我去过苏州,看到几个园林。这个亭设计的非常漂亮,庭上的瓦也不应当是本地产的。刘永伟回答:是从南方运来的。杨父很高兴被自己猜中:我说吗,本地没有。这休息的靠椅也是南方的设计,有弯曲度,还是榫卯结构。非常好,非常好。他仔细地看着牌匾上的字,点头:好词好字。请问:出自谁的墨宝?刘永伟谦虚地摇摇头,没有作答,杨父反应过来惊叹:小刘不错;大手笔,造诣很高。刘永伟忙说:哪里,哪里。他绕道另一个进出口看没挂牌匾,疑惑问:这是什么情况?刘永伟看着杨父说:听丽娟说,您对书法颇有研究,我想这面的匾应该您出手。杨父忙摇头回答:这不行,我那是业余,怎能挂如此之重的地方。刘永伟说:杨叔,这副牌匾是专门给您留的,木板早已准备就绪,就等您出手了。这时丽敏从凉亭出来对父亲说:爸您就别谦虚了。杨父一脸严肃地说:你懂啥,这么美的凉亭,我写那字挂上去添丑呐。刘永伟说:杨叔,这是我们农场全体人的意见,您就别推辞了。老伴也站起来说:让你写,你就写一副,还“拿把”上了。杨父一时没回答出什么,随后说:可这,可这。摇了一下头,最后点了一下头;好吧,容我回去想词练上几天。刘永伟点头:那谢谢您了,一定会是点睛之笔。杨父摆手:勉为其难,献丑。

    这时陆陆续续栈道上来人了。他们继续向前走,进入了森林氧吧。杨母大口吸着空气:妈呀,这的空气是不一样,天天吸这样的空气,啥毛病也没有了。刘永伟说:杨婶,这地方负氧离子含量高,所以人在这地方会觉得舒服。杨母点头:真舒服。他们来到了观景台,这里已经有两个人在写生,在画那副巨画。杨父在电视上看过,但也是一带而过,杨母和丽敏连电视也没看到,他们被这幅巨画震撼到了。一时间他们都没有什么语言。杨父用手指着那副巨画激动的问:小刘,这画的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刘永伟微笑着回答,是照出来的。杨父说:不是,我说的是用花体现的创意,刘永伟只回答了四个字,因为太美。杨父点头说:确实美,这个也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丽敏问,刘哥,这个是我姐和小新吗?刘永伟点点头。丽敏高兴地说:这套衣服的颜色和头上的方巾我知道是我姐有,她高兴地晃晃着脑袋。杨父问:小刘,这副画占多少亩地?一百亩,刘永伟回答。杨母惊叹道:妈呀,用这么大的地方,刘永伟点头:是的,只有从远处方可看到全景。杨父也点头:是的,太壮观了。身后上来游客越来越多,除了惊叹赞扬,之后就是拍照。丽敏也拍照,杨父从侧面看着刘永伟。

    下山后,刘永伟领他们到对面的采摘园,他们进了一个大棚。阳光普照,棚里很暖和。员工们正在给大棚通风。杨母说:在大棚里呆着也很舒服,省着穿那么多衣服了。杨父看着地上的秧苗问:这好像是什么瓜苗吧?刘永伟回答:是香瓜苗。杨父说:啊,我看像吗。刘永伟停顿了一下说:我以前从没接触农业种植,来到这里才知道,这里讲究不少,去尖,打秧,施肥,很有意思。我这几天正和他们学呢。杨父点头:好哇,人有一个爱好,是好事。我这天天闲着,就觉得没有意思,赶明个,我到这,也加入这项劳动,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卸任后也在农场种菜,我也不差那呀。杨母撇一下嘴说:你还和人家总统比,你可真是的。大家笑了。杨父摇头说:不可理解,不可理解。

    出了大棚,他们来到一个花坛前,圆形花坛全部用万寿菊花铺设,橘黄色的花格外耀眼。花坛中间是一个高八米,用几色花设计的巨型立体仙女像。仙女一只手高高托起一轮元月,肩上有长长的飘带。底座上用花拼写的四个字,仙女奔月。很多人都在这花坛拍照留念。杨父说:非常好,点头,这个也不小。问:里面是用什么支撑起来的,刘永伟回答:框架是钢筋焊接的,里面有铁丝网衔接便于栽种植花草。杨父点头;好。丽敏笑着问:刘哥,这个仙女也是按我姐设计的吗?刘永伟看了她一眼,机智的回答,图画不是是按你姐设计的,这个是按你设计的。丽敏马上回答;快拉倒吧,有我姐,那能轮到我什么事。杨母看了丽敏一眼小声说:人家塑造是仙女,有你们什么事。丽敏拽了一下母亲说:妈,我逗刘哥呢。杨母说:快拉倒吧。

    他们来到饭庄前,迎面也是用花塑造的一个大型月亮门。杨父驻足:漂亮,刘永伟指了一下巨幅画说:主要是和花海配套的主题意思。杨父点头:很好,很好。丽敏和杨母左右拍照。

    一进月亮门,就是用葡萄架起的拱廊。杨父感叹到;这个也配套。刘永伟回答;是的,是康杰想出的点子。杨父:哦,那小子。听说被你给“招安”了。刘永伟微笑着说:哪里,他也是一个干事业的料,这山庄都是他建造的。杨父看了一眼刘永伟,没有言语。不过心想,这个人一点也不争“功”,谈论的都是别人的好处,好像没他什么事是的,语言简单,很有说服力,城府很深。

    通过三十米长的拱廊,视野开阔,饭庄呈现在他们面前。杨父看着左右餐厅门上的字,心想,有点意思。这时康杰从餐厅跑了出来,校长来了,大婶来了,快,里面请。杨父看着康杰说:哎呀,有好多年没见到你了,听说你前几年到南方发展去了?康杰脸红了,语言不连贯回答;瞎,瞎忙,没干什么。丽敏抢话:大杰,怎么,不养牛了?康杰脸更红了:老妹,你笑话我。丽敏晃着脑袋嘻嘻笑着。杨母对女儿说:行了,别嘚瑟。丽敏收回面孔。

    进了餐厅,还没到饭口时间,已经有几桌客人就坐。杨父问:康杰,生意怎么样?康杰看了一眼刘永伟,满脸自豪回答:中午台都已经定满了,没办法,着急的就在外面凉棚就餐了,再就等翻台了。杨父点头:好,好,康杰,噢,对了,校长,您不赏光在这用餐,我只好把这的特色菜一会给您送过去了。杨父回答:谢谢,谢谢。刘永伟对他们说:杨叔,杨婶,后面是游乐园,有单独项目和群体项目。杨父:啊,他回头看了老伴一眼,算了,下回吧,你婶累了,先回石头房歇会,好,刘永伟带路。康杰马上说:我开车送您们,杨母挥手:不用,这么点道还能走,不用了,杨父也说:不用,走回去,不远。

    他们回到了石头房餐厅,任嫂和丽娟正在灶台忙活着。杨母对任嫂客气道:大妹子,今天你麻烦您了。大姐,别说这个,不麻烦,您和大哥歇会,马上就好,娟,这也没你啥事了,你陪你妈去吧,丽娟看着任嫂,这。任嫂抬了一下下巴:去吧,没几个菜,对面饭庄还送呢,这不忙,去吧,去吧,你妈很少来,去陪陪她,丽娟点点头。他们都坐下后,杨母轻轻把头靠在丽娟的肩膀上,眼睛时不时观察刘永伟。一上午的参观,着实有些疲乏。丽娟问:妈,要不你到我屋去躺会,歇一歇。杨母想一想回答:不了,马上吃饭了,下午回去歇吧。丽娟看着父亲,可父亲没有给她任何信号的表情。父亲和刘永伟谈着游感。老任问:老哥哥,转一圈,感觉怎么样?杨父面带笑容回答:意犹未尽,没想到小刘把这改造的这么美,而且还很有才华。刘永伟马上回答:哪里,都是大家的主意。

    敲门声,丽敏开门,对面山庄送来了巨煲鱼,和巨煲土鸡。杨父看着送来的巨煲说:这个好,东北天气冷的时候多,这个保温。任嫂也开始上菜,丽敏马上过去帮忙。杨父说:老妹子,辛苦,辛苦,任嫂:别客气,做的不好。一道羊排炖山药,点缀枸杞,一道肉馅锅塌豆腐。杨父看到这道菜说:这个菜现在可很少有人做了,我的最爱。一道炒“龙须”菜。杨父也看着说:这个菜能称为东北山菜之王了,今天有口福了。老任也在为老伴暗暗点头。一道红烧林蛙,令人垂涎欲滴,四个凉拌小菜上完后,任嫂说;还有山菜大叶芹包子。杨母看着满座的菜:哎呀妈呀,光闻味,就香死人啦,我今后住着不走了,工资全交给大妹子,在这也太有福了。杨父对老任说:看见没,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大家笑了。哎,不对,小新呢?杨母问。丽娟说:他刚才吃了,骑车玩去了,杨母埋怨:外甥狗,白眼狼,我来了,也不看我一眼。大家又笑了。刘永伟站了起来,打开旁边的一个柜,拿出一瓶名酒。这是他第一次到农场为感谢大志时买的。他想到大志略停了一下,转身面带笑容,杨叔能喝白酒不?杨父点头回答:正有此意。刘永伟给杨父和老任倒上,看着杨母,大婶?杨母忙摇头说:不,不,谢谢。丽娟对刘永伟说:妈不喝酒,我们喝水。

    酒和水都倒满,杨父看着刘永伟,刘永伟马上看着丽娟说:杨叔,她是东道主,这第一杯理应她提。杨父,哦,我忘了,算了,我年龄大,我先提一杯行吗?刘永伟马上回答:应该,您是他父亲,也就是东道主。杨父微笑了一下,端起酒杯,刘永伟马上站了起来,老任也站了起来。杨父摆手:不用,不用,都坐下,站着就太客气了,这酒就没法喝了,一家人不用客道。二人坐下,杨父看了一眼大家:来,不管怎样,小刘和任老弟,在这农场付出这么多,把这建设的这么美,超出了我的想象,为这我敬你们二位。刘永伟忙说;谢谢杨叔给这么高的评价,三人举杯呷了一口。放下酒杯,老任对杨父说:来吧大哥动筷,用筷子指了巨煲鱼说;,鳌花鱼,细鳞鱼和花羔红点鲑一起炖的,您尝尝,杨父夹了一块鱼细细品尝,点头:嗯,到火候,人间美味。丽娟给母亲夹了一块羊排。老任对杨父说:来大哥我敬您一杯,杨父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刘永伟一眼回答:好,一起吧。他们一同喝了一口,放下酒杯。杨父明白女儿丽娟老看着他,他知道今天来的目的,他该干活了。他看着刘永伟问:小刘你以前干过什么工作,有这么好的思维?这句话即是问又是夸奖。刘永伟不慌不忙的回答,我干的工作不多,在工厂当过工人,做过小生意,后来一直搞营销管理工作。杨父觉得回答的有些轻描淡写,不具体,但回答的也算完整。又追问,那么你管理到什么级别,刘永伟对这个早有准备,回答:我在民营公司,级别再高也是民营企业的一种叫法,不像您教育口的有国家职称级别,我完全是庶民一个。杨父说:你谦虚,民企高管都是精英,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稍停,刘永伟说:杨叔,我敬您一杯,杨父端杯:好,一起来,二两的杯,三口干了。刘永伟又给倒上。杨父只有接着问:小刘,你对现在这个农场有什么打算;刘永伟愿意回答这个提问:目前只是个雏形,还有很多配套没有完善,丽敏急问:都这么好看了,还没完善。杨父摆了一下手,示意丽敏别插嘴,让刘永伟说下去,刘永伟接着说:作为一个休闲农场,不能光靠吃来吸引人,要想留住人,还要盖一些地方特色民宿,我想了一些创意,不知道是否能行,大家停下筷子的动作都看着他。杨母时不时看着刘永伟她在想,大志的脸上有孩子气,感觉像自己的儿子,而刘永伟遇事和言谈感觉平淡,好像说的不是自己的事。一副经历风霜的表情,但和丈夫对话中,此人显得很真诚。刘永伟接着说:对面是山坡,东北这地方最古老的居所应该是“地窨子”,冬暖夏凉有地方特色,大家纷纷点头。刘永伟接着说:外地来的游客可以留宿,近一点的双休可以住一天。建立孩童生活体验馆,和亲子同乐体验馆,丰富了才能留住客人,那样就有消费,不能老靠传统的,需要新生事物的注入,当然;世间没有登峰造极的事物,也不能一下改变世界,改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现在这些就算是一个起点,现在把眼前的事物通过劳动和创造变得更好一点。他停顿了一下;我想以后在这建一个养老院,人生到老的历程在灵泉就能体现。大家都直点头。杨父点头说:好,着眼于未来,非常好。杨母说:那我第一个来,大家笑了。杨父看了女儿一眼问刘永伟:那么这些都办好了,你自己有什么打算,你会一直呆在这吗?这是今天最关键的一句话。丽娟直目看着他怎么回答。刘永伟也看了丽娟一眼回答:这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只要您女儿东道主不撵我走,我不打算离开这么美的地方。丽娟松了口气,马上也诙谐地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大家笑了。

    杨父看着女儿丽娟轻轻点了点头。丽娟脸略红把头轻轻靠在母亲的肩膀上。

    夜晚,小新已经睡了,丽娟照着镜子,想着刘永伟今天回答的每一句话。传递的信息足以明了,就差一个中间人说,你俩应该在一起了。想着想着,她的脸红了。什么是开心愉悦,那是明天有期待。

    第二天丽娟上班,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她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和打扮。

    自那以后,刘永伟和丽娟之间的话越来越少,纽带是眼神和心确越来越近了。

    几天后杨父的字帖送了过来,刘永伟一看字和词就知道校长下了一番功夫。上联是;步云登高观仙境,下联是;聚欢龙亭是神仙。横批;聚仙亭。刘永伟立刻找人雕刻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