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灵石证道,谈情说爱真给力OK » 第44章 聘礼随俗

第44章 聘礼随俗

    聘礼是收麦前大约一个多星期时送过去的。

    聘礼的多少和种类是龙根媳妇和连霞母亲以及权民母亲三个人商量之后确定的。

    那天送走连霞之后,龙根媳妇和权民母亲回到堂屋,两个人进一步讨论了这件事情。

    龙根媳妇并不担心李连霞会对侯权民家里有什么负面的印象。即使有,相对于正面印象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这种判断是基于龙根媳妇对于李连霞家庭及本人性格的了解。

    一个姑娘订婚肯定有自己的择定标准,李连霞的家庭状况和个人条件决定了她不可能有过高的要求。

    侯权民个人的条件和家庭状况完全可以满足李连霞的择婚要求。

    “连霞来家里看过了,她不会有啥意见。咱这头得做好下一步的准备。”龙根媳妇对侯权民母亲说。

    “是不是等一等连霞跟她爸妈商量之后看咋说,等回话了再准备聘礼的事?”侯权民母亲用商量的口气问龙根媳妇。

    “不用等,再有几天就该麦忙了,还是麦收之前把这事定下来。要是拖下去到了麦收,我可就忙得抽不出时间了。这件事一搁置下来,说不定中间会生出啥枝节,可就麻烦了。”龙根媳妇说,很显然她有点急性子,而且似乎胸有成竹。

    “你说得也是,能顺顺利利把这事办了最好。”侯权民母亲只得顺着龙根媳妇的意思说。

    “俗话说得好,趁热打铁才会成功。这件事现在双方都没有啥异议,能定下来暂时都能安下心。”龙根媳妇把事想得挺顺畅。

    “聘礼咋置办先说说你的想法,我和你哥的心里有个谱,以免到时候出了差错,显得咱这头太不会办事。”侯权民母亲征求龙根媳妇的意见。

    “至于聘礼咋置办也没有个啥标准,有了多拿没有少拿。拿多拿少得让连霞的爸妈心里如意,不能让人家觉得咱办事寒酸。”龙根媳妇这是为两家成事的方面考虑。

    “现在不能和咱年轻时候比。那时候家里人都是刚刚能吃饱了饭,聘礼显得薄了一些。现在家境比那时候好多了,聘礼也得比那时候丰厚一点,才说得过去。”侯权民母亲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这事你和权民商量着办,量力而行。要是现在聘礼送得过多,造成家里财力透支,到商量办事的时候,置办彩礼可就作难了。”龙根媳妇考虑到侯权民家的处境,知道权民母亲做事不容易。

    “该咋办你得划出个道道。”这件事侯权民母亲还是想听龙根媳妇的意见。

    “首饰这一块只送一个戒指肯定是不行了。连昆跟他媳妇订婚的时候,连昆家只送了一个戒指,他媳妇心里不愿意。”龙根媳妇提醒说。

    “一个戒指成什么话,难怪让人看不到眼里,只有一克拉多的戒指拿不出,要送就一个大的。”侯权民母亲很慷慨地说,虽是妇道人家,却有男人的胸怀。

    “现在肯定不能和那时候比,现在一克拉多的戒指肯定拿不出手。现在都已经流行三金了,家境能说得过去的,送这种首饰算正常的了。”龙根媳妇说出当下农村订婚发展的趣势。

    “要说这不算过分,咱这家境不能说太寒酸,该给连霞买的不能少了。”侯权民母亲表态说。

    “聘礼置办好了就尽快送过去,我在家里等着。有啥话想好了到时候见了连霞的爸妈再说。不管咋说,咱办事得符合传统礼法,不能让别人说咱办事不照路数”龙根媳妇还是略懂礼法的。

    聘礼是侯权民母亲送过去的,男方的家长得和连霞的父母打个照面。

    儿女的终身大事不是儿戏,下聘礼是订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男女双方的家长在一起共同确认,符合礼法中规定的正常程序。

    聘礼除三金之外,有烟酒,肉类,化妆品和一些小生活用品,还有象征着“万里挑一”的一万零一元现金。

    肉类用一个帆布做的中间开口的旧式钱袋子装着,其它的礼品则装在一个中间带拉链的包里。

    侯权民母亲先到龙根家里,然后在龙根媳妇的陪同下将礼品送到李连霞家里。

    双方家长谈话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侯权民和李连霞的婚事展开。

    有龙根媳妇在一边打圆场,双方的谈话相当投机。侯权民母亲没有在李连霞家里停留多长时间,告辞出来之后,龙根媳妇又将其领进自己家里。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连霞的爸妈接下了聘礼是不会轻易变卦的。连霞的爸心里可实在,说过去的话一言九鼎,在门前门后,对谁承诺过的事情决不会食言。”龙根媳妇让侯权民母亲坐下,说。

    “我清楚连霞爸妈的为人,在村里的名声不赖。连霞她爸的性格跟你哥的性格有点像,为人处世都比较厚道,轻易不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乡邻闹纠纷。”侯权民的母亲说,她知道结亲不仅要看孩子,也要看父母。

    “这肯定是一门好亲戚,从大人到孩子我觉得两家人十分般配。”龙根媳妇对成就这件事很满意。

    “办啥事都不容易,没有十全十美的,我开异过权民,说咱应该现实一点,有闺女愿意嫁到咱家,就应该感到满足。要是高不成低不就,到最后可能把事情耽误了。”侯权民母亲考虑得很现实。

    “权民这孩子怪捣蛋的,小时侯都怪听你和俺哥的话。”龙根媳妇夸了侯权民一句。

    “几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算犟,不经常气人。我的话他姊妹几个还是能听进去的。”侯权民母亲对几个子女的评价。

    “今天中午咱们吃拌面条吧,昨天下午我到麦田里拔了一些刺角芽,怪嫩的,拌面条挺好吃。”龙根媳妇挽留侯权民母亲吃午饭。

    “不了,他婶子。这件事这么顺利多亏你从中间穿针引线,费了不少心!”侯权民母亲说了一句感谢的话,起身告辞。

    “我和龙根知道嫂子孤儿寡母办事不容易,就尽力从中间撮合。”龙根媳妇的话让侯权民母亲感到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