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灵石证道,谈情说爱真给力OK » 第43章 到男方看家

第43章 到男方看家

    母亲愿意,李连霞自然也不会拒绝。因为她对侯权民太了解了。

    凭心而论,侯权民确实称得上才貌双全的小伙。

    不仅李连霞和她的家人这么认为,村里大部人都这么认为。

    在龙根媳妇的极力撮合下,李连霞和侯权民的订婚程序,顺理成章地向前推进。

    李连霞母亲回到自己家里没几天,龙根媳妇就来到李根山家里说,她跟侯权民母亲说好了,由她领着去侯权民家里看家。

    这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中的一道程序,主要是给女方留下一个了解男方家里情况的机会。

    这一点突破了传统礼法的限制,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为构建平等和谐家庭创造条件,体现了社会文明尤其是婚姻习俗观念的巨大进步。

    这个日子是龙根媳妇挑选的,李连霞的父母没有什么异议。

    这天上午李连霞跟着龙根媳妇来到本村侯权民家。

    信捎回来之后,侯权民母亲进行着准儿媳妇检阅的准备。

    侯权民母亲结婚之前,也到这个家里看过,那是二十几年前自己准备订婚的时候。

    那时候这个家境状况肯定没有现在好,生活上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是说一家人一年四季不用饿肚子了,建林父亲和他妈到年前不用再为购年货的事发愁了。

    只是家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三间堂屋还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下大雨的时候,西北房檐处往屋里的地面上渗水。

    厢房也没有几间,只有东厢房的三间盖了起来,西边厢房的位置还空着。

    同现在相比,那时的家境确实有些寒碜,甚至显得有些破落。当时村里各家各户的境况基本都是那个样子,她也没有嫌弃家里怎么长怎么短。

    结婚之后,旧宅子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不仅堂屋翻新成了钢筋水泥砖结构的平房,东厢房和前门楼一并盖了起来,找人进行了粉刷,居住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和村里大部分住户相比,这并不算得太突出,也就仅仅是一般的档次。但和李连霞家相比,明显又优越许多。

    “房子肯定是够住了,以后有条件堂屋可以起二层。有这块宅基地在,住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侯权民母亲对龙根媳妇和李连说。

    “住房这方面连霞肯定没有啥意见。你和建林哥跟前只有权民一个儿子,闺女们长大成了家,这处院子就不再有她们的份。以后这处宅子肯定要全部留给权民,没有人跟他争家产。”龙根媳妇说。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家里手头稍稍宽裕一点的都盖起了新房。这盖房子是人一辈子的大事,有了房子就有了安身的地方。老年人说,房子是一个家庭的一半产业。”权民的母亲很看重住,她知道这是安家立业的根本。

    “我在家的时候,村里绝大部分住的都是瓦房,好些家一下雨就发愁,外面大下屋里小下,米面瓦罐都没处放。就这几年的时间,都翻新成了平房,村里住瓦房的没有几家了。”龙根媳妇也知道,家里盖一座房子不容易。

    “村里算是沾了白云山灵石公司的光。过去附近没有厂子,在外面找事做的人少,村里发展得肯定慢。这些年有人建厂占了村里的地,厂里招工人分了一些占地工的名额,不去远处打工的一些年轻人进了厂子,还有一些上年纪的人干临时工,装车卸车不闲着,为村里增加了不少收入。”侯权民母亲提到白云山灵石公司,是想显出她儿子的优越条件。

    “以前村上没法跟现在比,除了种点经济作物,养点牲畜,就没有啥像样的副业。年轻人出去打工的不少,可影响了家里的种地。跟现在相比,还是落后了一大截。”龙根媳妇知道村里的变化。

    “慢慢地来,各村的条件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总体来说,都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庄户人家挣点钱不容易,权民在公司里干工作也是起早贪黑的。”侯权民母亲赞扬儿子工作的努力。

    “连霞,权民家住的就是这个样子,住房这东XZ也藏不住,你觉得还满意吗?”龙根媳妇问李连霞。

    “这有啥满意不满意的,以后俩人结了婚住在同一个地方,就是房子再破又不是我一个人住。”刚才龙根媳妇和侯权民谈话的时候,李连霞一直坐着,默默地用耳朵听着。

    不该插话的时候她不会插话,虽然与人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她是一个颇有心眼的人,进到侯权民家院子里以后,就对房屋的间数和布局进行了仔细观察。

    “你婶子不会害你,家里条件差的不会给你介绍。就是你以后结了婚,也会经常在村里见到你婶婶的,要是过不成日子,你婶子的脸没处搁,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爸妈!”龙根媳妇是说这件事的合理性。

    “婶子年龄大,比我见识得多,你说的话我没有不听过。”李连霞自己愿意,却推到龙根媳妇身上。

    “你平时对婶子是够尊重的,从小就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子。权民和你见过面了,你俩应该相互了解。你也知道权民他妈待人真诚厚道得很,在村里落得名声可不赖。”龙根媳妇把侯权民母亲夸了一句。

    “俺爸俺妈都相信你,你说咋着,我也不会有啥意见。”李连霞把自己的意见推到父母身上。

    “你爸你妈让你跟着我来,啥事也不能瞒着你,该让你知道的就得让你知道。这头的家境也不算很好,可能比咱那头稍微好一点。咱们是小户人家,想头不要太高,进门之后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想要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权民家里办不到。”龙根媳妇知道李连霞不会有过高要求,还是提醒一下。

    “打死您侄女也不敢有这么高的想法。”李连霞很知足。

    “这就对了。我把你给权民介绍,也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家里条件好的,人家不一定能看上你,就是嫁过去,也难免到人家里会受歧视。要是他家里条件不如咱们家,不会让你到他家里吃苦受累。媒人难当,成事了不一定让人记住好,成不了事肯定会落埋怨。婶子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成或不成,以后你都不要在心里怪怨婶子。”龙根媳妇把丑话说在前面,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你侄女是那样的人吗?”李连霞反问了一句,显出自己的聪明。

    “我只是说说让你知道,成一件事并不容易。今天你到这儿看了权民家里的情况,有啥想法回去先跟你妈妈说说,我再跟你妈透透气。这毕竟是你的终身大事,不能办得太草率。”龙根媳妇想得很全面。

    “我先回去了,我想到城里去办点事。”李连霞觉得在侯权民家停时间不短了,想找个借口离开。

    “留下来和你婶子一起吃过饭再走。”侯权民的母亲挽留说。

    “不了,我真的有事。”李连霞坚持说。

    “让权民送送你。”侯权民母亲说,从东厢房里叫出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