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19章 各有各的考量

第19章 各有各的考量

    就在老徐暗暗气得窝火之际,电话总算是打通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女儿的声音。

    “喂?”

    老徐的儿子问了一句。

    “姐,你现在在哪儿啊?”

    电话那头的女儿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妍妍出什么事了?”

    “妍妍没什么事,我就是问一句你在哪儿。”

    “是不是爸催你打的电话?是不是妍妍又不乖了?”

    姐弟两人话没说两句,老徐就忍不住从儿子手中夺过电话,皱眉质问道。

    “雪梅,你是不是和张勇吵架了?”

    电话那头的女儿听到老徐的声音,顿时就不说话了。

    老徐本来就是直脾气,依他年轻的年纪,说不定现在已经开骂了。

    这结婚吵架,婆家不理,娘家不回,不声不响的把孩子丢在这儿就跑,这算是什么事?

    不过人到岁数,的确是方方面面的脾气都会消磨很多。

    女儿以前没嫁出去的时候,老徐还不觉得,现在女儿嫁出去了,他每每回想起来,总感觉对女儿有所亏欠,现在又怎么舍得骂她?

    他犹豫了一下,心里憋着的一口气提到了嗓子眼,又化作了轻声细语的一句话。

    “有什么事,你回来说清楚,当初你结婚的时候,你妈就跟你说清楚了,你要是结婚之后遇到什么困难,你尽管回来找我们。这是不是你妈之前跟你说得好好的?现在你妈不在了,你还怕回家来了?”

    电话那头的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嗯了一声。

    老徐听到她点头,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皱着眉头道。

    “张勇,我就先帮你打发回去,你晚点过来一趟,具体是什么情况,你跟我说清楚,我来看怎么解决。”

    “嗯,那我晚点回来。”

    电话挂断。

    老徐转头就走到了客厅,看了一眼不着调的女婿,心中腾的又是一股无名火起。

    这一次幸亏自己女儿没做什么傻事,要不然老徐非得追过去给他两拳。

    简直太不像话了,结婚吵架了,竟然两三天都不过问一句。

    幸亏他这次还是亲自过来登门找人,如果只是打个电话过来,那老徐非得追去婆家骂他一顿不可。

    老徐心中窝火至极,不过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他还是秉持着一个做长辈的态度,没有轻易发火,只是冷着脸说道。

    “张勇,你先回去等通知,具体的事,等我了解清楚之后再说。”

    女婿迟疑道,“爸,你这……”

    老徐腾的一下就发火了,“我喊你回去等通知,你听不懂?”

    “……”女婿顿时就不吭声。

    虽然被拂了面子,但是女婿其实也自己理亏。他结婚的时候就没什么排场,不仅结婚没有给彩礼,办结婚酒的时候说是老徐带着材料人工去帮个忙,结果最后连结婚办席的钱都没给他。

    这种事情,怎么想怎么混蛋。

    老徐当初就一直憋着火,只不过女儿结婚的时候,老徐的老伴儿还在,她一直在中间调停劝和,这才没让老徐去他们婆家要说法。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女儿在结婚前两年,一直没有和老徐来往。

    老徐生气的原因其实不单单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他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结婚要彩礼,本来就是量力而行,可多可少,但是一定不能少,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以前结婚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要点彩礼,哪怕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也要挑两担子谷子,提几块猪肉去提亲。

    讲究的就是一个登门求亲,叫做讨媳妇。

    要不然结个婚,嫁个女儿,一分钱不要就这么随随便便的送出去了,那结这个婚就不值钱了,人也跟着轻贱了。

    街坊邻居传出去,说是老徐家嫁个女儿,一分钱彩礼都没有,赶着把女儿嫁出去了,这算什么?生怕女儿嫁不出去?这丫头就天生贱格?

    再者说,没有彩礼来定个心意,那男方心里就对这场婚姻完全不会重视,他对于这个轻易得到的媳妇儿也不会重视。

    老徐当年想的是哪怕是万儿八千,只要女婿给了彩礼,他就准备包个红包把这笔钱都送给女儿做私房钱,之后还准备了一些喜被、枕头这类的小物件作为嫁妆。

    没想到这个张勇不仅一分钱都没提,转头把他诓过去办了个酒席,还是一分钱都没出。

    从头到尾,这结个婚,倒像是老徐急着把女儿送出去一样。

    这件事一直横在老徐和女婿之间,女婿直到现在也没提这件事。

    现在老徐少见的吼了他一句,女婿也不敢抬头和他摆脸色,下意识的抱着小外孙女就要走。

    老徐见状,眉头一皱,阻拦道。

    “妍妍就留在这儿。”

    “……”女婿看了他一眼,一反常态的没有回绝,就这么把那小丫头放在了沙发上。

    小丫头伸了伸手,还想抓住他的衣角,嘴里喊了一句爸爸。

    女婿也没有搭理,转头就灰溜溜的走了。

    他走得这么狼狈,不仅没有让老徐感到一丝快意,反而心头平白的泛起一丝不安。

    老徐也是过来人,他很清楚当姑爷女婿的人,在老丈人家里都有点虚,但也不至于心虚成这个样子。

    他这个女婿说是一无是处也不为过,但是平时过来也是吊儿郎当惯了,完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时不时还会和女儿当着他的面吵架。

    按理来说,泥人尚且有三分火气,老徐都这么摆脸色了,他这女婿竟然一句话都不说,直接灰溜溜的就走了。

    这只能说明,他做贼心虚,之前两口子一定吵得特别厉害,说不定还打了一架。

    老徐想到这里,心里平白的觉得堵得慌。

    就在这时,儿子走了出来,问了一句。

    “爸,怎么了?”

    老徐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心情烦闷的不想和他说话。

    儿子的脸色明显有些黯淡,突然没头没脑的被摆了脸色,他估计也不太舒服。

    老徐把他的反应看在眼里,虽然不太想解释这些事情,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想跟他解释一句。

    毕竟再过几年,他要是走了,就只剩下他这对儿女相互扶持。

    如果女儿又出了什么变故,受了什么委屈,好歹可以找他帮帮忙。

    再者说,儿子也大了,这些人情礼短的事,其实没什么可避讳的。

    想到这里,老徐皱眉说道。

    “你姐和张勇吵架了,张勇过来就是来问你姐回来没有。”

    “……”儿子有些懵,对于这件事他不太好发表意见。

    老徐也知道他会是这样的反应,不过还是点了他一句。

    “你娃儿继续懒嘛,我看你以后媳妇儿跑了,你也差不多。再过两年,我死了,你和你姐就两个人,要是她再和张勇吵架,回来找你帮个忙说个话,你多多少少还是给她开个门,你晓不晓得?”

    儿子“嗯”了一声。

    老徐看着他这不咸不淡的反应,暗暗无奈摇头,说道。

    “家里没什么菜了,你去菜市场买条鱼回来。”

    “要啥子鱼?”

    “带条花鲢嘛,三四斤就差不多了。再买包巴沙鱼片,那种九块九的,处理好的。”

    “嗯。”老徐的儿子点了点头,换了身衣服就出了门。

    他一走,这房间里就安静了下来。

    老徐心里憋着的一口气一散,原本佝偻的身形更显得萎靡。

    他突然感觉有些无助,尤其是这种时候,如果老伴儿还在,多多少少还能打个商量。

    他一向很少处理儿女的事情,一直都是老伴儿在管孩子,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

    平心而论,老徐是看不起这个女婿的,整个人完全没有一点事业心和家庭观念,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就知道去钓鱼,要不然就是打电脑游戏。

    老徐心里对他有无数的怨言,但是作为一个老父亲,他还是不太想在女儿面前数落女婿。

    原因很简单,那两口子已经结婚这么多年了,女儿都五六岁了。如果他这个当爸妈的,一时说了气话,最后害得女儿离婚了,那结果其实未必会比现在好。

    老徐是个过来人,他这辈子办了这么多年结婚酒,也听过很多人离婚的故事。

    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本身经济条件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问题,而且也很难再找合适的对象。哪怕不说这些,单单为外孙女着想,这孩子现在五六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她妈再婚,那别人男方肯定不想帮着养这个小孩。

    到时候哪怕老徐能够接济几年,这丫头又该怎么办,甚至于哪怕老徐让儿子帮忙再养几年,等这丫头长大了,她心里也会觉得别扭。

    老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老徐现在已经过了心直口快的年纪,也看淡了这些人情世故。他知道晚上女儿过来,他要是一时图痛快,跟着数落女婿的缺点和罪证,反而容易把矛盾激化。

    他作为当父亲的,现在非但不能跟着拱火,反而应该尽可能的权衡利弊,帮女儿把这件事定下来。

    他也是过来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本身经济条件各方面就处处受限,当年他结婚头几年也是差不多的处境,到处都挣不到钱,穷得叮当响。

    好就好在那个时候是在农村,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条件,哪怕家里穷一点,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在城里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柴米油盐,水电煤气,再加上网络这么发达,别人都过好日子,自己过得不如意,肯定就容易心生不满。

    老徐觉得这次女儿他们两口子吵架,他先要理清楚事情的头绪,如果是小问题,那最好还是让他们回去继续过日子。

    一日夫妻百日哀,本身结婚就是在一起经营一个家庭,哪能说散伙就散伙。

    老徐琢磨这些的时候。

    沙发上的小外孙女就安安静静的坐着,不哭也不闹。

    老徐阴沉着脸考虑了半晌,突然注意到那小丫头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他,虽然老徐的心情不太好,但是看着这个小家伙,他倒是难得的心一软,走过去,牵着她的手坐下。

    “你这丫头还怪文静的,怎么不吱声?”

    “……”小丫头看了看他,没有吭声。

    老徐摸了摸她的小脸儿,这小孩儿的脸蛋儿就是娇气,软乎乎的,带着温度。

    老徐看得出来她这小外孙女的确很懂事。

    她应该是她妈比较亲近,但是在外人面前也很少闹脾气,只是偷偷观察着四周的人或者事,一双明眸黑溜溜的,带着小孩子天然的好奇心。

    不过她的性格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家庭因素的影响。

    老徐看得出来,这小丫头虽然不怕人,但是也不乐意开口说话,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沟通,这可是很大的毛病。

    别人家五六岁的小姑娘,大部分都已经奶声奶气的很喜欢说话了,这丫头却不太喜欢开口。

    老徐寻思着有机会真该让她在自己身边多待几天。

    一来,他本来就是半截入土的小老头了,好不容易能够和自己孙辈亲近亲近,这相处的时光也是数着日子来的,自然能多看两眼算两眼。

    再者,带这小丫头多去菜市场转转,见见生人,也让她的性格活泛一些。最重要是女儿和女婿三天两头的吵架,他把外孙女接回来,也好让这两个年轻人安静的处一处。

    想到这里,老徐伸出手,说道。

    “来,让外公抱一个。”

    “……”小外孙女虽然没说话,却还是任由老徐把她抱了起来。

    这五六岁的小姑娘说是豆丁那么大,但是抱在怀里份量还不轻。

    老徐差点被闪了腰,赶紧便坐在沙发上,玩笑着逗了她一句。

    “喜欢不喜欢外公这儿?想不想在外公这里多耍两天?”

    小丫头抿了抿嘴儿,眼神有些飘忽。

    老徐笑道,“在外公这儿,天天都有肉吃,你喜不喜欢吃肉?”

    这下算是唤起了这小丫头的馋嘴,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奶声奶气的说道。

    “喜欢。”

    “嘿,你这个小馋嘴儿。”老徐更乐了。

    他早就看出来了,这小丫头馋嘴得很,一碗土豆丝都能津津有味的吃半天。

    老徐不乏得意的说道,“喜欢就对了,你外公是个厨子,你在外公这儿,外公天天给你做好菜吃。”

    聊到吃的,这小丫头好像也来了精神,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老徐更是笑得开怀。

    他坐在沙发上和小外孙女聊了没两句,儿子就把菜买回来了。

    老徐一看他提着个大润发的袋子就知道这小子偷了懒。

    老徐本来想让他去菜市场买鱼,没想到这小子图省事直接去超市就把菜买回来了。

    老徐顺口抱怨一句。

    “又去超市买的鱼?都跟你说了好多遍了,买鱼还是去菜市场买,新鲜而且便宜多了。你这点儿好多钱嘛?”

    老徐的儿子没有回答价钱,只是辩解道。

    “菜市场哪儿有巴沙鱼片卖嘛,这种一般都是超市里面才有。”

    “哪个说没有?你以为我没去过菜市场?”

    “……”老徐的儿子顿时就不吭声了。

    老徐占了一回上风,说来得意,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巴沙鱼片在菜市场的确比较难找。

    巴沙鱼片其实算不上什么好食材,本身的鱼味和口感都不太行,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刺。

    很多人眼中所谓的没有刺,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刺比较很少的海鱼,但是这种巴沙鱼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根刺都没有,因此也经常被用来当做一些几岁小孩儿的辅食。

    巴沙鱼并不是什么高档食材,这种鱼其实是一种湄公河下游的淡水鱼,在当地买得很便宜,哪怕进口过来一般一斤也就十块钱左右。

    相较于五六块钱一斤的白鲢、花鲢这种常见的家常鱼,巴沙鱼多了几块钱,但是没有刺,吃起来也比较放心。

    老徐专门叮嘱儿子买巴沙鱼,其实就是给外孙女准备的。

    这种五六岁的小孩儿,说大不大,说小就不小,真让她吃两口鱼又担心她吃到鱼刺。

    今天晚上女儿过来,老徐打算做个水煮鱼。

    这道菜,其实老徐也不是特别会,毕竟不是办席的菜,他也很少做。

    一般办席的鱼都是一整条,讲究的就是不能切开,和鸡、鸭一样都是整只来炖煮。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为了显示主人家办酒席的真材实料,再者也是一个团圆美好的寓意。

    不过水煮鱼毕竟是家常菜,老徐好歹也是个厨子,哪怕没有专门学过,这做菜的手艺自然也不会生疏。

    他接过儿子从超市买回来的鱼,不出意料这鱼已经被打理好了。

    老徐本来还想着放在水桶里面养一会儿,等晚上吃饭之前再来处理,也好吃个新鲜。

    现在看着这鱼都已经收拾好了,如果不处理,怕是一会儿就不新鲜。

    正好他现在也想叫女儿回来问一句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便招呼儿子道。

    “你去给你姐打个电话,喊她现在就过来,你就说买了条鱼,放久了就不新鲜了,叫她早点过来。”

    说着,老徐就提着鱼走进了厨房里。

    做水煮鱼,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讲究,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汤味。

    在渝州的本地做法里面,水煮鱼的汤和火锅一样,也有清汤、红汤的区别。只不过水煮鱼的清汤并不是药膳汤锅或者清水汤锅,而是加酸菜,也就是所谓的酸菜鱼的做法。

    至于红汤,一般就是加辣椒的做法,主要讲究一个麻辣味。

    老徐记得以前在农村的时候,一般逢年过节来个亲戚,最常吃的就是鱼,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鱼便宜。

    那个时候最常见的鱼就是白鲢和花鲢,高档一点的就是草鱼或者是鲤鱼,再往高档一点的就是乌鱼或者是鲶鱼。基本上中低档的鱼都比猪肉要便宜,最贵也就是七八块钱一斤。

    鱼肉便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调料太贵。

    一条鱼四五斤,可能卖个二三十块钱。

    一包煮鱼的调料就要四五块钱,再加点酸菜,再买点豆腐,这些配料的价钱就比鱼还要贵了。

    偏偏不加这些调料的话,这鱼还不太好吃,正是因为这些调料太贵,所以鱼也卖不上价钱,毕竟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一顿饭要么吃鱼,要么吃肉。如果炒一份回锅肉才二三十块钱,那又何必花五六十块钱去煮一盆水煮鱼呢?

    对于老徐而言,他自己就是厨子,家里就备齐了调料,所以吃鱼相对而言会实惠一些,再加上他家里也有肉,晚上吃饭的可以做一下搭配。

    老徐把儿子从超市里面买来的鱼,全都倒进一个不锈钢盆里,先放水冲洗一遍。

    卖鱼的摊贩虽然会对鱼做简单的处理,但像鱼鳃和鱼鳞这些都难免会有清理得不干净的地方,老徐还是喜欢自己再简单的处理一下。

    除了已经切好的花鲢之外,他把儿子买回来的巴沙鱼也撕开包装,拿个小盆专门放着。

    这种巴沙鱼一般都是冰冻的,硬邦邦的一大坨,本身经过速冻,肉质也不是特别好,甚至吃起来都没什么鱼肉味儿,不过给小孩儿吃倒是无所谓。毕竟这些巴掌大的小孩又不是那种老饕客,哪有这么多讲究。

    老徐把鱼先简单的泡在水里,稍微去一下血水,趁着这会儿功夫,他把葱姜蒜这些调料都翻出来,先把蒜剥了几瓣,又把生姜切片,再把葱也切断。

    这一系列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是带着肌肉记忆一般,毕竟是几十年做厨的老资历了。

    其实现在时间完全来得及,女儿那边也没给回复,说不定会晚点过来,他完全不必这么着急。不过老徐这么多年办酒席都习惯了,就算是在家里做饭也像是别人在等着他出菜一样,心里总有一种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葱、姜、蒜、干辣椒、花椒算是做菜的常见调味料。其中花椒是水煮鱼必不可少的调料,老徐一般在炒菜的时候很少放花椒,因为炒菜放花椒很容易跟着菜一起吃进嘴里,要不就是麻嘴,要不然就会硌牙。

    除非是一些炖煮的菜,需要一点麻味作为点缀,要不然他很少放花椒。

    老徐把这些基础的调味料都准备齐全,随后就放在一边,转头开始处理不锈钢水盆里面的鱼。

    渝州本地的鱼贩子一般处理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切片,一种是切块。

    老徐刚才忘记提醒儿子了,其实应该让卖鱼的切块,因为白鲢鱼和花鲢鱼的鱼刺都挺多的,虽然水煮鱼片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做法,但是老徐还真是不太喜欢吃白鲢鱼片,那些刺多得甚至一块鱼肉能吐出一撮鱼刺来。

    不过现在都已经切好了,他也没法改刀。

    他把这些鱼片简单的淘洗一边,偶尔看到残留的鱼鳞就用菜刀刮两下,之后又把鱼头捞起来,重点处理了一下残余的鱼鳃。

    做完这些之后,他从柜子里翻找出一袋子红薯粉。

    这种红薯粉,也有叫做淀粉、芡粉或者是滑肉粉的,一般就是在煮肉片汤或者是鱼片汤的时候会加一点。

    老徐这袋子是在菜市场专门买的农村乡下自己做的红薯粉,稍微有一点结块,需要先把这些结块捏开。

    捏开了这些结块之后,就到了泡红薯粉的步骤。

    这泡红薯粉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加的水太多,那挂在鱼肉上的芡就太薄,煮好之后就不是特别的嫩滑。

    如果加的水太少,粘在鱼肉上的红薯粉,就像是油炸的一样,外面都是一层,煮好之后就是一层芡,既影响口感,同时煮出来的汤也是黏糊糊的一锅。

    老徐对于裹红薯粉算是颇有心得,一般而言,油炸就要裹厚粉,水煮就只需要裹薄粉。

    这次是做水煮鱼,所以红薯粉就可以多加水,加水加到可以直接勾芡的程度,再稍微加一点盐,进行提前调味。

    有的人也喜欢直接在鱼肉上加盐,不过老徐觉得生鱼肉加盐不容易抹匀,所以还是喜欢加上红薯粉里面。

    加了水的红薯粉,再过一遍鱼肉片就算是完成了滑肉的步骤。

    做完这一步之后,不能直接把鱼肉放进鱼汤里面煮,因为这个时候,哪怕是开水下锅还是容易把上面的红薯粉煮掉,鱼汤就会显得很浑浊。

    所以一般像老徐这种老厨子,都会在做水煮鱼之前,提前把抹了红薯粉的鱼肉片放在油锅里简单的爆炒一下,不需要炒熟,只需要把鱼肉上的红薯粉炒熟定型就可以了。

    做完这一步,之后就是洗锅,重新爆炒干辣椒和花椒这些干料进行爆香,之后再加入姜蒜进行一个提味,适当的可以加入一些豆瓣酱之类的辣酱进行一个调汤。

    渝州本地的吃法,一般不会刻意加豆瓣酱,追求的就是一个油浸浸的清汤。

    调料爆香之后,老徐直接加了两瓢水,先把汤味煮起来,之后再从泡菜坛子里里面抓了一小把酸菜,简单的改了几刀,作为调味。

    酸菜鱼片汤里面的酸菜其实很好吃,很下饭的,不过老徐一般加得不多。

    这倒也不是因为老徐舍不得,而是家里的锅太小了,酸菜加多了就不少下鱼,每次煮那种四五斤的大鱼,他都只能分成两锅煮,作为一个厨子实在是不太想浪费食材,看着这些鱼肉都变得干巴巴的。倒不如少放一点酸菜,一次就把鱼都下锅煮好。

    这酸菜一放进锅里,老徐随手打开水龙头洗了洗手,一边用围裙擦了擦手,一边走出厨房,问了一句。

    “你姐到哪儿了?”

    客厅里,老徐的儿子正坐在沙发上和小外孙女一起看电视,乍一听到老徐这么问,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应该快到了,刚才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她马上就过来。”

    老徐没有多问,只说,“那我就开始热菜了。”

    他其实很想问问女儿出来的这两天到底在什么地方躲着,之前和女婿吵架又是怎么回事,不过现在人都还没有回来,他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回到厨房里,重新把中午摆摊没卖完的剩菜简单的分了分,像是炒土豆丝这种卖的比较快的菜剩下的也没多少了,甚至都凑不齐一盘菜,他干脆就放在一边。至于白萝卜炖肉还有红烧肉都剩下了不少,正好可以热一热就重新吃。

    老徐在心里估了一下,这四五个菜应该就差不多了,索性就没有准备什么小菜。

    他站在厨房里,守着燃气灶上的铁锅,铁锅下面淡蓝色的火苗不断的跳跃起舞,显得灵动又精神。

    他不知不觉就看了好长时间。

    自从学厨以来,他一直很喜欢看火,从当年在农村烧土灶的时候烧菜煮饭,到后来办席在红砖灶里面烧蜂窝煤,再到如今家里通了燃气,燃气灶里面冒出来的是跳跃的蓝色火苗。

    老徐一直觉得看这些火苗很有意思,也很有诗意。只可惜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厨子,心里也想不出什么赞美和感慨,唯一能够感受到只有它带来的温度。

    一开始是柔和的温暖,紧接着挨着久了,就不免有些难忍的炙热,等到这火快熄了,它又变得和蔼可亲了。

    老徐觉得这就是人的一辈子,小时候做什么都可爱讨喜,天真纯净。

    老了也一样,看遍了是是非非,身上也没有年轻时的锐气锋芒,待人处事都十分温吞。

    唯独年轻的时候,锋芒毕露,想要的太多,渴求的太多,显得有些咄咄逼人。

    这感慨之余,老徐注意到一旁的不锈钢小盆里面还放着已经快要解冻的巴沙鱼肉。

    他把那一片鱼肉放在菜板上,拿起菜刀,稍微琢磨了一下该怎么下刀。

    从超市里买来的巴沙鱼,一般只有一片鱼肉,差不多就是一条鱼去掉鱼头鱼尾和中间的鱼骨头,剩下的就是左右两边的两块鱼腹肉。

    这种肉处理起来,一般只有切片的做法,不过巴沙鱼本身没有鱼翅,其实无论是切肉还是切块都不太容易定型,煮熟之后就容易卷成一团儿。

    老徐稍加犹豫之后,还是按照传统做法,拿起菜刀简单的片了几刀,按照水煮鱼片的样式做成了鱼片。

    这一切做好之后。

    老徐又特意等了一会儿,他想等女儿回来之后再下鱼肉,免得这水煮鱼片煮得太老。

    正当他打算再等一会儿的时候,外面的防盗门传来“咚咚咚”的几声敲门声。

    老徐的儿子起身去开了门,老徐歪着头看了一眼,还没看到人,就听到儿子招呼一句。

    “姐,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