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7章 上灶

第7章 上灶

    鱼贩子把鱼都卸了下来,虽然老徐的意思是吃个新鲜,但是处理这两三百斤鱼,他一个人肯定还是够呛。

    所以一般卖鱼的贩子都有一个售后服务。

    老徐这边检查完鱼,鱼贩子就会下车帮忙把鱼做一个简单的处理。

    这些事,鱼贩子在菜市场也会做,虽说现在换了个地方,但也不会额外收费。

    这年头做生意不容易,都是拼服务拼口碑,尤其是卖鱼卖肉这样的生意,大家都是到差不差的价钱,卖的东西其实也差不多。如果别家帮忙杀鱼,自己却又不乐意帮忙,难免会败坏路人缘。

    老徐帮忙办流水席,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他趁着鱼贩子处理鱼的功夫,简单的和他聊了几句,转头又开始处理起食材。

    他还有几个素菜没做完,正好几个帮工的帮忙处理好了蒜苗和瓢儿菜,他把菜都略微看了一遍,随后和儿子一起抬着菜篮子倒进了铁锅里面。

    这口铁锅之前已经下过猪肉和整鸡,锅里像是高汤一样都带着油星,正好适合用来给青菜抄水。

    蒜苗和瓢儿菜都是西南地区的叫法,蒜苗就是蒜苗是大蒜幼苗长到一定时期的青苗,本身具有蒜的香辣味道,蒜叶柔嫩,有类似于韭菜的口感,有一些办厨的厨子也喜欢用凉拌韭菜作为代替。

    不过老徐还是喜欢蒜苗多一些,他比较喜欢蒜苗自带的一点香辣。

    至于瓢儿菜也是长江沿线的叫法,到了上海被叫做塔苦菜,油塔菜,实际上都是一种东西。

    凉拌瓢儿菜和蒜苗的做法都很简单,全都热锅抄水,菜叶变软之后稍微等个十几二十秒就捞起来。

    蒜苗需要头尾各切一刀,方便摆盘,上面浇上油辣佐料就算是做好了。

    瓢儿菜的做法也一样,只不过在锅里煮的时间要长一些,一直要煮透,之后再捞起来摆成一个双层或者三层的小摆盘,再浇上佐料。

    此时新人的婚车已经出发,老徐也顾不上和儿子客套,赶紧让他也来帮忙摆盘。

    他虽然是个新人,但是摆一摆青菜的花样,总归还是会的。

    做好了这两样凉菜,之后的油炸花生米和凉拌的魔芋,其实都有现成的食材,只不过老徐也是个讲究人,一点儿也没有偷懒,还是打算自己先过一遍手。

    凉拌魔芋在以前农村办酒席的时候是没有的,因为魔芋和南瓜一样都带着字头避讳。

    魔芋魔芋,容易让人想到好事多磨,南瓜南瓜则是让人想到难过,相对而言都不太讨喜。不过如今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凉拌魔芋也一般都是用水晶凉粉作为代替,卖相更好,同时凉粉本身没有味道也容易调味。

    老徐对于凉拌魔芋倒是没什么讲究,反倒是油炸花生米对他而言,比较考究功力。

    油炸花生米,讲究一个“酥”字,一般熟食店里卖的花生米都是现做现卖的,老徐办酒席自然也需要现场制作。

    只不过现在距离中午开席还早,所以他暂时先不忙做这道菜,而是先去处理其他的菜式。

    眼下他先要把铁锅清洗一下,放些葱姜做清汤,把鸡鸭都放进铁锅里先煮到半熟,这样之后上蒸笼的时候才比较快。

    除此之外,作为头碗的酥肉和炸蛋卷也需要提前处理。

    老徐熟练的把送来的猪肉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挑了几块肥瘦合适的肉用来做酥肉。

    以前农村改办席的时候,酥肉一般都是用肥肉,炸出来的酥肉是浅黄的,一口下去一口油,外面必须裹上一层糖霜才能吃。不过一般的小孩儿也吃不了几块,大部分都是一些大人会吃。

    现在条件好了,炸酥肉一般都是用瘦肉,要不然连大人也不乐意吃。

    对于老徐而言,处理酥肉最麻烦的并不是油炸的时候控制成色,而是一开始切肉的过程。

    按照做菜的规矩,这种切肉的流程一般都是交给学徒去练手的,不过老徐现在也没带学徒,所以凡事都必须亲力亲为。幸好如今还有专门的绞肉机。

    绞肉机虽然一般是用来做饺子馅的,但是也可以调节切口大小,专门切一些碎肉,如果再高级一点甚至还有专门的切片机器。

    老徐这次只是油炸的酥肉,对刀工要求并不高,所以提前用绞肉机先切了个大概,之后再把一些太大块的肉进行改刀。

    处理完肉之后,他又拿来一个不锈钢的大盆,先放上面粉再混上一些红薯粉,最后又打了个几十个生鸡蛋,加了两大勺盐。

    面粉是专门用来挂酥肉外皮的,红薯粉则是做肉片汤的滑肉粉,加一些可以让肉质不那么柴,最后加上的生鸡蛋,鸡蛋清可以加强粉糊的粘性,蛋黄则是可以吊一下颜色,让酥肉的色泽更加金黄。

    办大席不比自家开小灶,这一大盆面糊调好之后,老徐直接把切好的肉全都倒了进去,直接搅拌均匀就放在了一边。

    他现在没时间把每一块酥肉都挂上面糊,转头给锅里倒上小半桶大豆油。

    渝州农村办席做酥肉,以前都是用菜籽油混着猪油,现在则一般都用豆油。

    菜籽油和玉米油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气味,按照老徐学厨时的说法,真正的酥肉其实还是应该用猪油来做。猪油的味道本身和猪肉一样,油炸起来不会有怪味,只不过这年头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熬猪油的习惯。

    如果单单为了这一道菜专门熬猪油又显得有些小题大做,所以老徐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用相对而言,气味淡一些的大豆油来炸酥肉。

    加了蜂窝煤的大灶很快就把温度提了上来,铁锅里面的油逐渐开始冒出小气泡,油温已经差不多到了八成熟。

    老徐伸出手掌隔空在油锅上试了试温度,感觉到掌心有些烫手就知道差不多了。炸酥肉,有的人喜欢用冷油下锅,有的人则是喜欢用热油下锅。

    这两种温度的区别就在于冷油下锅,酥肉会随着油锅一起升温,炸的时间会更长,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熟度,吃起来会更酥。热油下锅的话,外层的油酥会先经过一层高温,同时内里的酥肉能够被高温炸出一些汁水,形成一种外酥里嫩的效果。

    至于所谓外面裹着的面糊会不会掉的问题,其实和油温没有多大的关系,一般是和面糊的粘稠度有关。

    以前农村办席的时候,一般就不怎么加水,筷子那么大的肥肉恨不得裹上拳头大的面糊,吃起来就是一个面糖味儿。现在条件好了,办席的这种酥肉一般都会多加水,把面糊弄得稀一些,这样最后的酥肉吃起来才实在。

    毕竟吃席,吃的就是一个街坊邻里的口碑。以前条件不好,确实是困难,食材假一点也就假一点。

    现如今家家户户,谁还吃不起二两肉?如果这种菜都玩虚的,未免就落人口舌,以后议论起来某家某户办个结婚酒的酥肉都是面糊裹的,那玩笑就开大了。

    老徐把酥肉一块一块的夹进油锅里,伴随着油锅热气翻腾,酥肉很快变得色泽金黄,伴随着一股肉香,接二连三的浮了起来。

    这浓郁的肉香传扬开来,不说别人,至少老徐的儿子站在老徐身边打下手是被馋得够呛。

    父子俩儿早上出门赶得急都没吃早饭,现在炸酥肉又是最馋人的时候,任谁不得多看两眼。

    老徐拿着漏勺,轻车熟路的把炸好的酥肉捞起来,稍微放凉之后,夹起一块打算试试成色,不想就在这时,眼角余光却瞥见儿子正看着锅里的酥肉。

    老徐一时顺手,把夹起来的酥肉递了过去。

    “来,尝尝炸好没有?”

    “……”老徐的儿子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酥肉,刚一入手倒是没什么,等到放进嘴里却被烫了一下,惹得老徐不由得嘿嘿一笑。

    说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大小伙了,但是在老徐眼里,这儿子始终像是没长大一样。

    老徐还记得以前他出去办席的时候,偶尔也会带着儿子一起去,一来带在身边方便照看,再者还是捡点便宜,改善一下伙食。

    那个时候,父子俩儿也偷偷这么忙里偷闲的吃块酥肉,吃点凉菜花生米什么的,这也算是父子俩儿的默契了。

    不等老徐多想,老徐的儿子已经吃完了酥肉,略带回味的咽了咽口。

    “好了,都熟了。这边的整鸡,是不是要捞起来?”

    老徐闻言,脸上的笑容淡去了几分,又恢复到工作状态,拿着钩夹,照着旁边铁锅里面炖煮的鸡上就是一钩。

    这种沟夹是办席的厨子标配的厨具,长度接近于火钳,前面是两个小弯钩,专门用来在锅里面捞这种鸡鸭之类的食材。要不然一般的锅铲还不一定能把一整只鸡都平稳的捞起来。

    老徐只是略一用钩夹一提,直接就勾起来一只整鸡,随后又用钩夹在鸡的勾了几个窟窿,确定没有血水之后才点头道。

    “要得,你先把这些鸡都捞起来嘛。”

    说话间,老徐看了一眼手表,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十点钟,距离开席还有两个小时,留给他的时间不太多。

    现在办席不比以前,以前在农村办席街坊邻居都有来帮忙的人,食材也都是提前一天就进行准备,时间上相当的富余,老徐以前甚至还跟着去接过新娘子。

    如今就大不一样了,既没人来帮忙,食材也不能提前准备,毕竟都住在城里的小区,摆不了那么大的排场不说,就算是摆好了,这些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也不敢随便放在外面过夜。

    如果是放在家里面,也不是每个人的房子都那么充裕。

    一来二去,整个办席的流程就必须加快,而且极其考验办厨的厨子的功底。

    一般的新手,且不说准备这么多菜会不会有纰漏,单单这工作量就足够累倒很多小年轻了。

    老徐安排着儿子先去捞起锅里的鸡,自己则是抓紧时间把剩余的酥肉炸好。

    等到他这边酥肉基本都炸好了,儿子那边的鸡也差不多都捞起来了。

    老徐把铁锅里的鸡汤撇去浮沫,再倒掉一大半,剩下的一点作为汤底,照旧加上葱姜来压味,转而又把整只的鸭子放进铁锅里面炖煮,之后又急急忙忙的炸蛋皮。

    蛋皮和酥肉,基本上是老式头碗菜的牌面。蛋皮在肉馅外卷一圈,之后再切成薄片,加上酥肉,底下放上几个小芋头,上面撒点葱,再往蒸笼里一蒸就是一道经典的头碗菜。

    以前在农村吃席的时候,这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大菜,带着点洋气和巧思在里面。

    相较于其他的菜,一般都是鸡鸭蒸煮或者是蒜泥白肉,唯独这道菜会费一些心思。

    老徐办了这么多的酒席,很清楚办大席说来复杂,其实菜式都很简单,无外乎凉菜或者蒸煮,都是讲究一个方便。

    一般酒席上几乎不会出现什么炒菜,一来炒菜容易来冷,进而影响口感,再者也是因为炒菜做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现炒。办大席动辄就是几十桌,近三四百人,这么多人等着吃炒菜,那工作量就太大了。

    所以一般的老厨子办席的时候,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和顺序准备好相应的食材,之后再全部摆成冷盘或者是上蒸笼蒸煮就行了。

    老徐眼下就是要把这最复杂的头碗菜做好。

    他先把炸酥肉的油全都舀起来,随后把锅简单的洗一遍。

    如果是赶时间,老徐一般就直接用漏勺舀去油锅里面沉底的面糊,这些面糊已经被炸得焦黑,如果不捞出来很影响口感。

    现在时间还来得及,他就特意洗一遍锅,之后再放油,准备煎蛋皮。

    煎蛋皮的方式,其实和煎蛋炒饭的蛋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蛋要先打好,全部打散再加上一些味精和盐调味,之后打在铁锅的中间,用铁汤勺把中间的蛋液匀在铁锅的四周,形成薄薄的一层。

    有的厨子办大席的时候,不喜欢用勺子匀蛋液,喜欢直接抬起铁锅旋转,虽然效果要好一点,但是风险也很大,一旦铁锅受力不均很容易把红砖临时搭起来的灶台给压塌了。

    老徐当年在这上面吃过亏,如今就老实了很多,一板一眼的都是用勺子把蛋液匀在铁锅的四壁上。

    蛋皮做起来很快,不多时,老徐就像是闷锅巴一样,揭了二十来张蛋皮。

    做完蛋皮之后的事就比较轻松了,直接把提前准备好的肉馅加上油、盐、姜、蒜、酱油调味,之后直接裹成肉卷,再改刀切片就算完成了。

    按照办席的流程,鸡鸭鱼肉四道大菜之中的“鱼”也有好几种做法。

    一种是北方的糖醋鲤鱼做法,需要把鱼炸一遍再浇上佐料。

    另外一种就是南方沿海做法,不需要油炸,直接稍微改刀加上葱姜调味就可以上蒸笼。

    原本老徐预留了一部分时间来做鱼,但是这次办酒席的东家要求吃清淡口味,所以接下来也省事了。

    他把鱼贩子现场打理好的鱼都清洗一遍,在鱼身上改几个格子花刀方便入味,之后就加点葱姜点缀调味就算是做好了一盘。

    做完了这两道大菜的准备工作,老徐也正式开始上蒸笼准备上灶。

    正如老徐当年学厨时,师傅让他摆了一个多月的灶台,这办席最重要的手艺一是调味,再有就是这灶台上蒸笼的手艺。

    毕竟酒席的菜都是一些凉菜冷盘或者是蒸煮的方便菜,其实也没有太多学问可言,唯独这上灶台可是件高难度的差事。

    有的办席的主人家没有折叠梯子,那就要把梯子靠在蒸笼上,一层一层的往上端菜,码放蒸笼。

    要是灶台不稳,那一整笼的鸡鸭鱼肉都抛洒一地不说,人也得摔个够呛。

    老徐办厨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没出过事,但也知道这蒸笼上灶的危险。

    这要是搞砸了,不说他受不受伤,至少这几十桌的酒席材料钱,他怎么着也得兜一半,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花销。

    老徐想到这里,脸色也沉了下来,回头看着正在帮他摆盘的儿子,他心中略微一定,沉声道。

    “去多找两个人过来扶梯子,我要上灶了。”

    “好。”老徐的儿子没有多想,只是答应一句,转头就跑去找人了。

    看着儿子的背影,老徐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他搓了搓手,顺手拍了拍身边的蒸笼,心中莫名的五味杂陈。

    他知道儿子毕业以来,工作一直不太稳定。

    他老是听人说,这年头有一门吃饭的手艺才是长久之计。如果换做是以前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他并不介意教儿子这办厨的手艺。但是如今方方面面都变化很快,这办厨的行情也不太好,最重要的是他不希望儿子以后也过着这烟熏火燎的日子,冒险上灶台端蒸笼。

    只不过如果不教他这些,老徐心里又莫名的有些空落落的,总感觉没能帮着儿子什么,唯恐儿子以后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