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生命宇宙 » 第7章 两卷经书

第7章 两卷经书

    黄海昨晚喝到很晚,回家躺床上就呼呼大睡。

    天蒙蒙亮,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窗外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黄海一大早就醒来,望着窗外发呆。意识飞出,视线迅速从小区上空远离,城市逐渐清晰,随后被云层遮挡,璜石的巨大的轮廓呈现后不久又慢慢变小,白色刺眼的瑶光带着芝麻大的一群卫星奔向远方,穿越无尽虚空,银河系全貌渐渐浮现,后又慢慢远离,越来越多的星系无规则的点缀着夜空,视线后退速度快到极致,静寂的太空中似乎有了风声,无数星系变成了流星,溢彩纷呈,持续良久,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

    “最近总是臆想连篇。”黄海额头有些冒汗,精神略显疲惫。

    “这是肉体的放弃还是灵魂的躺平?”黄海认真的问自己,四十岁以后他早已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再胡乱挣扎,可最近内心变得焦躁不安,有种超出承受极限的心悸,始终无法平静。

    黄海没加入过任何党派组织、宗教团体,按科学的说法是没有信仰的,这让他感到非常好笑。信仰是精神层次的东西,本身就是当下“科学”说的“非科学”,而一贯视非科学为异端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好,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也罢,却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信仰的果实。如果说出卖灵魂能换取恶魔的许诺,他敢保证,当今世界的一半人会毫不犹豫与恶魔进行交易,这样的信仰真是信仰吗?

    黄海认为自己没有信仰,却又觉得自己认知坚定且逻辑自洽。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般的必然。”

    “集体潜意识”理论解开了一部分有关人类遗传的密码,而“百猴效应”若是真的,那后天成就一样可以被社会群体所共有和继承。宗教和党派当然顺理成章的迎合了集体潜意识的观念,甚至他们的后代对信仰的虔诚度也较之其他人会更加强烈。

    黄海这几天如同身处真实与虚幻之间,还没有真正的接受灵魂与科学同在的事实。他本来一直坚信灵魂的存在,意识本身就可以理解为灵魂的思想而不是身体的知觉。但当整个世界都坦然面对的时候他反而变得有些迷茫。人类及璜石大世界的其他生物都如同寄生虫,分享食物、身体和灵魂,想到这些他总是背上起一层鸡皮疙瘩。

    一个男人因为老婆丑陋而不愿意带她出门,这种心态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但类似的情况却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以自家孩子读书比不过别家的为耻,以身材不好为耻,以穷为耻……到底是谁种下耻辱、激发攀比,又是谁在品尝嫉妒、享受羡慕?若星球的灵魂本就一体,这些思想又为何如此矛盾?还是说灵魂除了有强大弱小之分还存在纯洁浑浊之别?善与恶对于灵魂的品质有没有影响?

    黄海没有头绪,头脑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两本经典:《金刚经》、《道德经》。两本经典里有两段话,朴实无华却让他怦然心动: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为佛道两家最重要的典籍,当然是被无数人解读过。《金刚经》的叙事场景是普普通通的现实世界,但全篇阐述的却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智慧,这段关于经名由来的对话最令人匪夷所思,佛直白的希望大家全力推广金刚经从而积累无量功德。《道德经》虚实结合,既有道也有术,这段关于道的由来最是重要,但道法自然却让人难以琢磨。二者看似毫不相关,若考虑到两位大人物的出现时机和对后人的庞大影响力,黄海认为,佛化万千、人人皆是佛的理念恰好与生命星球的灵魂相似,我们是母星灵魂的子孙或者分身,死后会融为一体,不正是人人皆是母星吗?这是现象的统一。自己推广经书给另一个自己,哪需要住相而为呢?而老子将道进行深入阐述,并直白的表达为“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是内在逻辑的统一。

    黄海反复咀嚼两段文字,有些思考但没有实质性收获,他开始有野心了,也许从疑似的觉醒者身上能获得灵魂提升的思路。

    下午有个工作要谈,他没办法再继续凭空臆想,说服自己去楼下餐馆吃了碗乌鸡粉,随后开车出发去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