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头陀 » 第五十五章 慢慢来

第五十五章 慢慢来

    听完李鄂的章程,杨秋当做奇异看了他好一会,才说道:

    “你莫不是个假头陀?

    嗐!

    你都这样说话了,定然不是个真头陀。

    你这人,还真是知情识趣。

    若你早早做了大娘子的小黄门,兴许大娘子还不会失了圣宠……”

    杨秋这话,也道出了慕容贵妃在宫中的无奈。

    若徽宗是个正经皇帝,宫禁之中兴许还有指望。

    一个流连于勾栏瓦舍的风流货,也就不要指望什么人间自有真情在了。

    “说的什么话?

    洒家就是为匪做盗去杀人越货,也不会进宫的。

    话就到此,若家里有什么难为事,自可经慕容太公传信于洒家。

    洒家虽说不会官场那一套,但打打杀杀甚为拿手。

    刚刚进入宅院后,洒家扫过大娘子卫士,给洒家一把大斧子,一顿饭的功夫便能解决。”

    这话李鄂有吹牛的成分,但也有现实的因素。

    刚刚宅中的侍卫亲军,虽说着了厚重扎甲,但兴许是为了行动方便,并未带披膊。

    面对着甲不全的甲士,大斧子李鄂不怎么会使,但只要雪花镔铁双戒刀在手,杀没有披膊的甲士,比起杀无甲之人更简单。

    扎甲厚重,自然就行动不便,没有披膊露着脖子,那杀起来就很简单了。

    听了李鄂的话,杨秋这次可没敢应声,头陀的杀气溢于言表,还真是摄住了这位宫禁之中的小黄门。

    回到慕容太公的居所,杨秋先是进去耳语几句,留下李鄂后,这才匆匆回了后院。

    “二郎且坐。

    一会儿官家的赏赐便到。

    老朽年轻时候做过贩马的营生,因此薄有家资。

    府中在城内城外,也有别业庄园,二郎若无处落脚,只管开口便好。”

    贩马可不是寻常人能做的买卖,听到慕容太公说及过往买卖,李鄂虚应一声说道:

    “太公,洒家已然看好了杀猪巷的一处宅院,过些日子便会买来。

    只是随行之中,有一落难女子无处安排……”

    听了李鄂说辞,慕容太公如当初的慕容知府一样,抬头细看了面前头陀几眼。

    李鄂带着鲁智深等人进汴京,要实现生活上的跃迁。

    慕容家族也是一样,虽说家中出了一个贵为太守、刺史的地方大员。

    但胡姓商贾出身的慕容家,也不是传统的文人家族。

    在文人圈子里,只怕耕读传家的御史巡按这类低品阶文官,也比慕容彦达这个实权青州知府清贵的多。

    缘由无他,只因慕容彦达的青州府,是在慕容贵妃显贵之后,才荫及的。

    幸进、外戚一说,可不会因为慕容彦达的能力而改变。

    贵戚、商贾传家,三代而终,如今慕容家谋求的是传统文人的千秋万代。

    做过商旅的慕容太公清楚,如今慕容家的权势,仅在青州好使。

    到了汴京城中,即便有慕容贵妃这个女儿,慕容家也不过京中豪富之家而已,跟传统文脉的关系不大。

    真蹦出一个御史台的御史、巡按为难,吃了亏,家里也只能乖乖隐忍。

    不服这些御史、巡按的风闻言事,等待慕容家的就是大半文人的落井下石。

    慕容家想要跃迁,紧靠一个青州府远远的不够,青州府是朝廷的官职。

    家族想要跃迁,首要的一点是女儿的圣宠不断,第二点就是家中大郎慕容彦达要做京官,御史台谏、五寺卿正这类清贵最好。

    可李鄂之前,慕容贵妃圣宠已衰,慕容彦达宦途已尽,若无变数,家中大郎只会在各州府之间流连。

    而没有皇族子嗣的女儿,也会随着年老色衰老死宫禁之中,慕容家的前路只会越走越窄。

    如今来了李鄂这个变数,慕容太公的一声‘二郎’叫的也是发自本心。

    传统的文脉,都不在乎甚么赵家皇族,商贾出身的慕容太公,更不会在乎。

    家中大郎所说延嗣之事,慕容太公也跟女儿说过,慕容家已经达成了一致。

    为一个风流道君守节,真的不如诞下子嗣,保全慕容家来的重要。

    书信之中,慕容太公只道李鄂这头陀是个江湖草莽,如今头次见面。

    老太公方知耳听为虚的道理,面前头陀,适才听女儿身边小黄门所言,是个无法无天的货色。

    如今一个落难女子的归宿,却让慕容太公看到了李鄂的不俗之处,这是要在女儿身边安插眼线呐!

    “好!

    阿七,将门外女子引来。

    二郎,你在京中居所,真的不用家里的?”

    李鄂若只是个江湖草莽,对慕容家而言,作用不够大。

    但有心眼、有胆魄、有见识,且敢于话说大不敬,做事甘冒奇险的江湖草莽,就要郑重对待了。

    “太公,我等江湖草莽的出身,不好抹除。

    近期还是不好跟家里过从太密。

    外人眼中的各取所需,最好!”

    李鄂这话也说到了慕容太公的心坎上,谋划慕容家的前路,老汉已经有些力有未逮了。

    只等家中大郎慕容彦达回京,许多事才好谋划斟酌一番。

    “二郎这话说的在理。

    一会儿看看官家赏赐为何物,家中再给二郎贴补一份花费。

    你们进呈之物,按小娘跟小蔡相公筹谋,进与官家之前,还需要让有司一一过目。

    若真是奇珍,才好徐徐图之。

    二郎初来汴京,诸事莫要慌急、燥性,且看他们那些达官纠缠就好。”

    李鄂跟慕容太公相谈也算投契,这类谋划也符合他奇货可居的想法。

    附身武二爷之后,李鄂见到的投契之人不多,面前慕容太公算一个,曹正算一个,青州府的慕容彦达只能算半个,毕竟那位青州府架子端的不低。

    至于鲁智深、杨志等人,玩闹说笑还好,谈及正事,这些人的眼界就不成了,这跟受教育与否有关,也跟自身阅历相关。

    “太公,杀猪巷的宅子,洒家也不是图便宜要占下。

    洒家是想带着青州的兄弟们,占下汴京城的杀猪产业。

    一头猪赚一文钱,只怕一年的收益也是可观。

    此事洒家也知需徐徐图之,只是汴京城水深。

    太公是商界前辈,不知可否点播一下洒家兄弟?”

    听闻李鄂此语,慕容太公如儿子慕容彦达一般,又是高看了面前头陀一眼。

    初入京师,便知从最低贱、最不入眼的产业入手立足,这营生选的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