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没品家丁 » 第一百一十二章:暗流涌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暗流涌动

    今日,便是江南地区传统节日‘天赐节’。

    在这一天里,江南各府州县的姑娘小姐都会泛舟河上,百姓家也会将家里的被褥拿出来摊开晾晒。

    大户人家的夫人则喜欢坐着漂亮的马车,去城南城北香火缭绕的寺庙上香。

    早早的,老鸨子便打着哈欠挣扎着起了床,穿好衣服下楼开始张罗各项事宜。

    王妈妈与叶童最终定下的宣传策略,是三美分三条路线宣传。

    花魁善舞,上了画舫从金陵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水道走。

    头牌歌舞比较均衡,就乘着天香院那游街演艺的宽体马车在城内跑。

    清倌人身体娇弱又善歌,所以便留在天香院。

    风月场关门晚开门晚,但是今日是天赐节,许多姑娘们也早早起床收拾,相约去河面泛舟游玩。

    王妈妈叉着腰拧着腚,一会跑到前院骂家丁偷懒,一会跑到前堂骂丫鬟卫生打扫不干净。正骂得起劲,张管事急匆匆跑进来拽着王妈妈走到一旁神神秘秘低声道:“老鸨子,有个姑娘来访。”

    “姑娘?漂亮吗?多大年纪?”

    张管事神秘一笑:“漂亮绝顶,就是不知道王妈妈您收不收。”

    一听漂亮姑娘,王妈妈急匆匆往外走,边走边骂道:“你脑袋里是被大粪塞住了?漂亮姑娘我不收?”

    王妈妈急火火来到天香院前堂偏室,就看见一个丫鬟俏生生站在窗边。

    姿色。。也就算是中等吧。王妈妈心里评价了一下,白了张管事一眼。

    张管事自然知道王妈妈心里的想法,连忙上前介绍道:“老鸨子,这位姑娘从怡红院来,是天雅姑娘的贴身丫鬟。”

    “天。。天雅姑娘?”听到这个名字,王妈妈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怡红院是金陵城第二风月场,与天香院隔着一江春水。

    天雅姑娘便是怡红院的花魁。

    “王妈妈,这是我家小姐给王妈妈的信。”丫鬟与王妈妈见礼之后,便将一封信交给了王妈妈。

    “好好好,王妈妈晓得。”王妈妈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她吩咐张管事给小丫鬟拿了五两赏银。等张管事亲自送小丫鬟离开,王妈妈才迫不及待的拆开信阅读。

    果然不出所料,天雅姑娘想要转投天香院!

    王妈妈激动的大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现在压力来到了王妈妈这边。怡红院那可是当今朝中重臣张守良的亲家开的。

    想要和平接收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想要天雅姑娘,无异于虎口拔牙的一场战争。

    天雅姑娘在信中说的很明确:感念于天香院如家般的暖柔,那首萱草花入了心,所以想要来天香院。

    王妈妈知道这些姑娘,尤其是花魁清倌人,她们因为从小便学习诗词歌赋,所以感情比常人细腻太多。

    而叶童那首歌别说是清倌人和花魁,就连王妈妈都被勾动了心思,想起了那些伤心的往事。

    “这个叶童,人都死哪去了?去给我请叶公子过来叙话!”老鸨子现在是喜忧参半,她敏锐的感觉到,既然怡红院的花魁都动了心思,这金陵城十大风月场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姑娘暗暗动了心思。

    若是都入了我天香院。。。想到这,王妈妈觉得自己肾上腺素狂飙,整个人都激动亢奋。

    “老鸨子,叶公子昨日离开金陵城去了镇海,不知道何时回来。”

    “去叫王妈妈来,用跑的!”虽然经历过大风浪,可是老鸨子意识到这一次绝对是惊涛骇浪。若是不考虑周全处理不好,天香院也不好过。

    她想将姑娘们都纳进来,就要承担同行们无尽的怒火。

    金陵城十大风月场,哪个不是背景深厚根深蒂固?哪个不是心狠手辣?

    正思量间,后院的王妈妈走了进来。

    老鸨子也没废话,将刚才发生的事说给了自己的姐姐听。

    “有一个就有两个,若是到了那时,这天香院可就成了金陵城的公敌了。”老鸨子忧心忡忡的说道:“叶童真是给咱们出了个难题。”

    “你不贪,就没这些烦恼了。”王妈妈捻着佛珠微眯着眼睛说道:“这事怪不得叶童。”

    “阿嚏”远在六百里外的叶童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从熊光县城墙的墙垛上向下眺望。

    这是叶童第一次上城墙,跟后世他看书了解的不太一样,熊光县城墙并非书上说的用糯米汁草木灰泥浆搅拌成的‘三合土’,叶童轻轻拍了拍厚重的城墙问道:“林大人,这城墙是用什么造的?”

    “回大人,咱们这边的城墙都是用当地的黄土一层层夯出来的。”

    胖知县抽出佩刀一刀砍在城墙的箭垛上,只砍出一道白色的浅印。“那些海盗贼人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火炮也少,所以在筑城墙时,考虑更多的是这些贼人蹬城作战。这种黄土在熊光县这样水汽大潮湿的环境里,自带油滑,想蹬城先加了两分难度。”

    “火器为何用的少?”

    “回大人,贼人没有城池,火器和攻城大型器具笨重不利于机动,若是运回他们藏匿的海岛,海上风浪让容易使火器受潮。所以这些贼人攻城一般都是采用人头战术。”

    转到面朝大海的熊光县县城南门,叶童的吸引力便被两门粗壮的大炮吸引了过去。

    见叶童关注大炮,林知县连忙说道:‘大人,这两门固定炮台的大炮是能打50丈,若是装填散花弹,可打40丈。”

    “还有射程更远的吗?”叶童摸了摸被太阳晒的有些微热的铸铁大炮问道:“这大炮射程不远啊。”

    林知县苦笑着摇了摇头,眼睛悄悄瞄了瞄同来的萧知府,萧知府见状一脚踢在林知县的屁股上笑骂道:“你这个林胖子有什么说什么,本官巴不得你熊光县配上最好的大炮,解我海防之忧呢。”

    叶童是第一次见上官和下属同僚这么开玩笑的。

    他已经对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萧知府和林知县两个人的打闹有些诧异。

    “叶大人,这林知县原来带过兵,是个大老粗,平日里城防海防缉盗之事都是他主持,本官与这厮闹惯了。”

    “大人有所不知,我东华朝的神威大将军炮最远能打300丈,在城头就能轰把那些贼寇轰他娘的人仰马翻。”

    这林胖子忽然得了上官开示,言语上便放飞了自我,脏话连篇口若悬河倒是十分有趣。

    叶童也听明白了,说一千道一万,一是这种大炮造价高昂,不可能用到这种小地方。

    这种小地方靠人头填出太平就行了。

    二是这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盐分高,无论是大炮还是弹药,都不好存放。

    “金陵南京那边也是如此吗?”叶童忽然问道。

    “回大人,金陵南京那边只是水汽重,用油包纸隔绝水汽即可,不似这边水汽含盐,那南京城城高五丈全部都是砖石构造,啧啧,我老林若是守那南京城,要个屁大炮。。”

    他正放飞自我,忽然屁股上挨了一脚,扭头见萧大人正狠狠瞪他,连忙对叶童行礼道:“叶大人恕罪,下官就是个大老粗,说的这些屁话还请。。”

    “嗨,这算什么。这他妈的天天文绉绉的别说你了,本官都烦死了。几个白话文能说的,非他妈要说之乎者也。”叶童摆摆手扶了一下林知县笑着说道:“林知县这么说话,太他妈合本官胃口了。你接着说。”

    林胖子小眼睛在大胖脸上挤了挤,擦了擦也不知是热的还是吓的汗道:“下官。。下官这嘴臭,唐突大人了。”

    “你就按照你想说的说,没毛病!”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叶童算是对这个时代的城池攻守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看着那墙上滚木钉子上还依稀可见的斑斑血迹和城墙上刀砍斧凿留下的伤痕,他第一次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上午,林知县对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天统司大人也有了初步了解。

    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却不傻。

    他感觉这位叶大人似乎并非是那种为了政绩乱伸手乱指挥的大人,相反的,他提出的问题和担忧的问题,很多都是从县城里的百姓的角度提出来的。

    这天下哪他娘的有真正一心为民的好官?你这狗头居然还盼着能遇到个好上峰?

    林知县想到这,狠狠给了自己一个嘴巴。

    “林大人,你为何打自己嘴巴?”

    林知县吓得一哆嗦,抬起头挤出一个笑脸道:“回大人,下官。。下官牙疼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两个嘴巴就好了。”见叶童狐疑的望着自己,林知县抡起胳膊狠狠又给了自己一个嘴巴。

    “你这个治病的方法倒是独特。本官与阳平城三大医馆交好,若是林知县有空去可去诊断一下,那三家医馆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好多金陵人家都去阳平城诊病。”

    叶童无意中这么一说,林知县才想起之前听到的事,这位叶大人可是自己搭钱搭人救百姓的。

    这位叶大人果然是一心为民的,你他娘的把叶大人想成什么了!

    想到这,林胖子又狠狠给了自己两个嘴巴。

    “林大人牙还疼?”

    “哦。。不不是大人,下官,头疼,对头疼的时候也打嘴巴。”

    “嘿嘿,一会咱们喝个酒找个姑娘听个曲就不疼了。”叶童这么一说,众官员都露出心领神会的微笑。

    这他娘的,天下乌鸦还是一般黑,老林啊老林,亏你还做官这么多年,居然还能走眼。

    林知县想到这,又狠狠给了自己两个嘴巴。

    这一会,自己打了六个大嘴巴。

    萧战停起床吃了早点,便带着家丁骑马去找叶童。

    探手知道这位是镇海府知府家的大公子,立刻如实相告说叶大人去了熊光县。

    两地相隔不足百里,骑家中快马的话,半个多时辰就能到熊光县。

    想到这,萧战停兴冲冲的打马回家换了家中快马,又挑了五个身怀武功的护院,带好弓箭朴刀,一路疾驰出了城。

    镇海府与熊光县之间相距不足百里,这期间还有三条关隘分别是望海关、望山关和望月关。

    三关都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没有百姓只有驻军。

    若是想要绕过三关直面镇海也不是不行,那就要翻那些不高但是却枝叶茂盛连绵几十里的山丘。骑马肯定不行,大部队也容易暴露。

    这些年只有少数脑袋长泡的海贼翻过山准备攻击镇海府。

    熊光县和兆仑县距离海岸线不足二十里,是真正面对海匪的第一线。

    两县之间距离五十里,如同两只探出的犄角直插海岸。

    中间还有三道守军关隘,再加上从浙江海岸线登陆的海盗都是小规模,所以镇海府不说固若金汤,能被攻城的几率都特别小。

    萧战停的快马是西域那边的名马,不善耐力但是百里内却一骑绝尘。

    出了城,五名护卫打马使劲追,也追不上萧战停的快马。

    没一会功夫,那屁枣红色的骏马便消失在众护卫的视野中。

    路途虽然不平坦但是却十分安全,五名护卫也习惯了这位萧公子骑马的作风,众人风驰电掣来到第一关望海关。

    “我们在此守关并没有看到萧公子,今日天赐节,出行的官人们很少,从开关到现在,也不过十几个人。”

    此事很快惊动了守关的把总,这把总先是谨慎的验证了萧家护卫的身份,然后才皱眉说道:“本官从昨日便出更巡查,并没有看到萧公子过关前往熊光县。”

    众护卫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护卫首领当机立断,一人前往熊光县通知萧知府,一人立刻回镇海府调集搜索力量,其余三人就地沿途回返追查。

    知府家公子失踪,这可是天大的事。望海关把总立刻派出五十名士兵,开始排查各处。

    前往熊光县的路是下坡路,所以这三个依山而建的关隘对于从大海那面攻过来的海贼来说,就是仰攻。而守军就是俯射。

    得知萧知府家的公子失踪在望海关前,其它两关的兵士立刻组织前往望海关搜寻。

    而此时,萧战停正被一伙蒙着面的贼人绑住双手双脚眼睛上蒙了黑布关进了一座隐秘的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