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二十三章 凌乱的秋天

第二十三章 凌乱的秋天

    第一个秋天注定不好过。

    金国发起了秋季攻势。

    早在收到赵构称帝的消息时,金人就已经蠢蠢欲动,就待秋高气爽,天气放凉,便大举南下。

    六、七月间,真定、怀州、卫州一带,金军日益增兵,秘密建造攻城战具,意图再次进攻开封。

    到了七、八月间,局部区域的战斗已经打响,不少州县相继沦陷。

    这一次,金军一改以往战略,应该吸取了前两次徒做无用功的教训,稳扎稳打。

    金军在外闹腾,国内也不消停。

    不断有盗贼冒起,如同蝗虫一般,严重威胁着内部安全稳定。

    当时盗贼主要来自三类人。

    一是溃兵军贼。

    宋代军队人多,成分复杂,既有淳朴的农家子良家子,也有很痞的兵油子,犯罪充军的坏分子。

    当时很多部队被金军打散击溃,那些没有纪律约束的溃兵往往就会趁机打家劫舍,各个都想捞上一笔。

    军贼则更像是部队里的野心家,他们看乱世有机可趁,想搏一场大富贵,就会鼓动一帮人一起造反,杀官占城,另立山头。

    比如东都宣武士兵杜林策划占据成都举行叛乱,事败被处以死刑,这是属于犯罪未遂的。

    当时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军贼当属陈通和赵万。

    陈通是胜捷军校,估计是相当于连排长之类的基层军官,他在东南重镇杭州叛乱,抓住了杭州知府叶梦得,杀死漕臣吴窻。

    杭州安宁事关两浙,消息传到应天,赵构急令御营统制辛道宗前往灭火。后又任命龙图阁直学士钱伯言为杭州知州,节制两浙、淮东将兵及福建枪杖手,讨伐陈通。

    同时,又下榜招谕安抚杭州叛乱士兵。

    九月初七晚,辛道宗在嘉兴被陈通击溃。

    没几天,陈通又偷袭了浙东提点刑狱周格的军营,周格被杀。

    陈通一时势大,直到十二月初,赵构御营军都统制(相当于司令)王渊亲率大军前往杭州,费了好一番手脚,才把陈通给灭了。

    军贼赵万则攻陷了常州,镇江,对赵构巡幸扬州造成了威胁。

    除了这两个外,还有博州军士宫仪、建州军校张员、真定军贼张遇、军贼丁进、青州败将王定等,都给赵构带了不小的麻烦。

    二是职业盗匪。

    他们以打家劫舍,拦路抢劫为职业,像《水浒传》里那谁谁,就属于这种性质。

    世道乱了,他们觉得机会来了,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便招兵买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为祸一方。

    比如关中盗贼史斌,当腻了“山大王”,居然拉起人马,侵犯兴州,僭号称帝,也想过把九五至尊的瘾。

    第三类是正儿八经的的老百姓。

    他们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造反,总的来讲,以国人逆来顺受的民族性格,肯定是看不到活路了,才选择铤而走险。

    内忧外患内外交困之下,赵构也被搞得焦头烂额,连“翻牌子”的兴致都下降了许多。

    他手下的那几关人马主要是用来扑灭盗匪的,各个像救火队长,今天这儿,明天那儿,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能消除盗匪之患,赵构派官员到闽、浙、湖、江、淮、京东西路等重点地区,体察民情,安抚百姓。还下令招募盗贼中能消灭贼众的人任命为官,你没看错,就是让盗贼打盗贼,贼咬贼,贼制贼。

    实在是没招啦。

    九月初五,金军前锋部队侵犯河阳、汜水关,战火重新烧到了京畿地区。

    不过在九月末,前线倒是传来了唯一一个好消息:

    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收复新乡县。

    其实收复新乡的功劳得记在岳飞头上。

    岳飞当兵的经历可谓曲折。

    宣和四年(1122年),19岁的岳飞于真定府投军伐辽,后家父去世,回家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他又去河东路平定军投军,金人南侵,平定军被打散后,回家奉养老母。

    靖康元年(1126年)冬,他又去相州投军,立了个功劳,得了个小官,结果因为赵构要逃跑,他气不过说了几句良心话大实话,被革官去籍。

    岳飞被双开之后,他每天都想着早点回到“革命队伍”,可这个事情却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当时兵部下了一道命令,除刺配充军外,其他犯案获罪及削除军籍的一干人等,一律不得从军。

    岳飞听说河北招抚司在募兵,就去那里碰运气。

    好在天遂人愿,岳飞在招抚司遇到了一个长辈——河北招抚司干办公事赵九龄。

    赵九龄是岳飞义父周同的知交好友,在他的引荐下,岳飞见到了招抚使张所,并得到了他的器重。

    张所授岳飞武经郎,任前军统制,隶属招抚司都统制王彦麾下。

    岳飞第四次当兵,一出手就是个团长,起步很高。

    可当岳飞想好好在张所手下干的时候,又出了李纲被弹劾罢职这档子事。

    随着李纲罢政,在李纲建议下搞起来的招抚司、经制司迟早要关张,张所等几个李纲提拔起来的人也得跟着倒霉。

    张所看得很清楚,他不想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所以他想在招抚司关张之前和金贼好好的干上一仗。

    为求一战功成,他一出手就是王炸,派出了手下的最得力的干将——王彦和岳飞。

    部队达到新乡外围后,到底要不要攻城,王彦和岳飞却出现了分歧。

    王彦说:未虑胜先虑败,敌势未明,不贸然能出击。

    岳飞说:我查过了,新乡只有数百金兵,咱们应该趁敌不备,速战速决,不可贻误战机。

    王彦说:哪有这么简单,你看看四周,黎阳监、共城、获嘉近在咫尺,金兵铁骑半日就可到新乡。我们要是不能一战而下新乡,肯定会陷于重围。

    岳飞说:如果不趁敌人未集先发制人,那才是真的坐以待毙。你不干也行,我带自己本部人马去。

    王彦说:不行!我不同意!

    这也不行,那也不许,岳飞气不过,质问王彦:

    二帝蒙尘,金贼占领了河朔,百姓陷于涂炭。咱们应当奋勇杀敌,收复疆土,迎回二帝。如今我军不速战,而作壁上观,难道是想投靠金贼吗!

    什么!

    我想投敌?

    王彦怒了:老子两随种相公征讨西夏,立下战功无数,如今又弃家抗金,讨贼报国,忠心可鉴!

    你!

    你敢说我想投靠金贼?!

    岳飞自知失语,急忙致歉,王彦大度,没跟岳飞计较,不过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战机稍纵即逝,岳飞忧心如焚,思虑再三,他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率本部人马出战,一举攻克新乡。

    王彦还算是个好领导,没有而治岳飞违抗军令的事。

    幸好岳飞也把事给办成了,要不然他还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张所和王彦。

    岳飞当时还只是个小角色,所以收复新乡的功劳被记在了王彦头上。

    但岳爷爷用他的英勇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很质朴的道理:

    只要坚持,梦想总有照进现实的一天。

    还有一件事是岳飞想不到的。

    岳飞打得这么猛,金军以为是宋军主力到了,于是尽起孟州、怀州、泽州、隆德府、相州、安利军等地精锐,以副都统蒙哥、万户温敦统领,云集新乡,要把这支“宋军主力”吃掉。

    王彦和岳飞的人马总共就七千人,被金军主力包围,王彦和岳飞在突围中溃散。

    此后,岳飞走上了独立作战的道路,开启了他传奇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