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良人之再造盛唐 » 第四十二章 日新月异凤翔城

第四十二章 日新月异凤翔城

    有官印在手,那小吏自是吓了一跳不敢阻拦,放三人入了城。

    入了城,如今的凤翔便展现在了三人眼前。

    街道两侧原本还有些破败的临街建筑此时已经全部变了模样,不仅重新修葺了一番,还有许多商家入驻。

    一路走来,客栈,酒楼,货行各种商铺络绎不绝,一路直通到东市门口,真可谓是人声鼎沸。

    这短短的不到二里地,竟然林林总总挤下了不下百家店铺,还有一些在其他街道,隐约可见更多的商铺和人影。

    虽然街道上因人来人往显得有些拥挤,但是却并没有混乱——街上不时的会有巡街的士兵穿过。

    一路行来,凤翔城的确热闹了不少,但也因为涌入了大量的行商,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

    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凤翔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人口,超出了城市的容纳极限。

    再加上城市管理本身就不太到位,以至于小问题不断。

    李瑛一路走一路看,将发现的问题都记在心中,直到彻底离开了东市所在的区域。

    让苏行之和白少泽两人先回府,李瑛则是前往了岐王府。这回来,还是要先去复命的。

    ……

    经过通报,李瑛顺利的在王府书房中见到了久违的女帝,只见女帝整个人都把头埋在了书案后面,高高摞起来的奏疏挡住了她的身影。

    这样的一幕着实是让李瑛感到意外,呆了一息,才拱手行礼:“臣李瑛参见殿下。”

    听到动静,女帝才将脑袋从纸堆里面抬了起来,顶着一双带着血丝的眼睛道:“你总算回来了。”

    不知是不是错觉,李瑛竟觉得女帝的声音中似乎夹杂着些许委屈。

    李瑛不由得心里吐槽,什么情况啊?你可是大天位,要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

    “来来来,快来!”

    李瑛愣了一下,指了指自己。

    “废话,这儿除了你和我还有其他人吗?快过来!”

    “殿下,请恕臣僭越。”

    “话怎么那么多啊,赶紧过来!要不然,小心本王治你的罪!”女帝很是烦躁的招了招手。

    李瑛这才绕过书案,来到了女帝身后。

    “瞧瞧,凤翔都快炸了,各部都在问我怎么办?

    我哪儿知道怎么办啊!

    来给我出出主意。”

    女帝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上的奏疏一本本塞到了李瑛手里面,一边塞还在一边抱怨。

    “这是户曹和仓曹的……”

    “这是士曹的……”

    “这是功曹的……”

    “这是国令……”

    “大农……”

    “帐内府……”

    “亲事府……”

    “本王真觉得自己养了一帮废物啊!”女帝颇有些抓狂。

    李瑛很无语,但还是翻开了各部的奏疏一边看一边询问道:“莫非,一众臣僚没有向殿下提出些许可行之策的?”

    “他们一天天不给本王添堵都算不错了!”女帝没好气的道。

    凤翔一下子人口暴涨的太厉害了,各部官员一时间都有些措手不及。当然,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聪慧之人的,只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始终是杯水车薪。

    “不应该啊,有胡长史坐镇,纵使有些乱子,也不会混乱至此啊。”

    自打受到重用之后,李瑛便时常受到胡善的提点。从接触的情况来看,这位长史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为人老成持重,行事颇有见地。

    进城那阵儿李瑛就在想了,有他坐镇,怎么会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呢?

    “胡长史病倒了,本王也不好打扰。”

    李瑛默默的点了点头,在桌上扫了一眼,也不和女帝客气,顺手拿起笔就在奏疏上勾画了起来——着令有司在东门外五里搭建临时关卡,增加人手,审核过往行商。

    将这本写完,李瑛便递给了女帝。

    女帝接过来看了一下,眼睛顿时一亮:“对啊,这么简单的办法,本王怎么没想到!”

    将临时检查的关卡往城外挪五里,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的缓解城门处的拥堵。城门处只有一个检查口,自然速度十分慢。可在城外,大可以设三个,五个检查口。

    不过,李瑛知晓,这只是暂时过渡的方法。究其根本,还是凤翔实在是太小了,难以承担如此巨量的人流。

    “殿下这些时日可曾去过东市?”

    说话间,李瑛又将一本批好的奏疏递给了女帝。

    “本王哪儿来的时间啊!”女帝一边看一边回答道。

    这里写的是东市铺面紧张,以至于大量客商来了之后无处落脚,货物堆积严重,以致产生了混乱的事。

    李瑛则是批复,在城外临时规划货物集散地。打破东市的界限,允许行商在整个凤翔购买,租赁铺面,将商业区扩展到整个凤翔。

    这样的做法让女帝有些犹豫。

    以长安为例,一百零八坊犹如棋盘一般将不同身份的人群放置在了一个个坊市之中。一到宵禁,整个长安除了坊内之外,大街上可谓是空旷。

    而长安著名的东西二市,也是被限制在了一片小小的区域中。

    这样的模式便于整个城市管理,但并不利于商业的流通。

    真正的取消宵禁以及坊市这样的限制,还是在手工业极其发达的宋朝。此时,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唐朝时期。

    所以,女帝对于李瑛这样打破常规的做法很是犹豫,不知该不该实行下去。

    “那就难怪了。”

    “何意?”女帝暂时将注意力从奏疏上挪开,看向了李瑛。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眼看一看,仅凭下面人的报告,始终如雾里看花。”

    女帝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奏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殿下,臣此次出征归来,还有很多事要向殿下禀报。”

    女帝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然后端起已经凉了的茶杯,也不嫌弃就这么怼了一口才示意李瑛继续。

    李瑛将此次剿匪的过程大致总结了一番,简单的汇报给了女帝。

    剿匪也是一个详细的了解岐国各地情况的过程,当地发展情况如何,是否安稳,民生情况如何,粮食产量如何,当地吏治是否清明等等一系列的情况。

    也亏得李瑛脑子够数,将这些情况大致记了下来。

    女帝认真听着,时不时的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虽然说她提的一些问题在李瑛看来挺幼稚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蠢,但相比起半年前,算是有很大的进步了。

    资质不错,聪敏好学,就是经历的太少,有些过于单纯了。

    李瑛在心里给女帝下了这样的评价。

    两人就这么交谈着,就连中午饭女帝都是直接让炎摩圣姬送到书房来的。一直到黄昏时刻,李瑛才将女帝积压的政务处理完,看的女帝眼中异彩连连,心里暗叹真是捡到宝了。

    “臣虽然将目前遇到的问题逐条回复各部官员,但是凤翔如今的确改变颇大。依臣之见,还是将各部主管召集在一起,商讨一下比较好。”

    女帝点了点头:“也好,凤翔最近确实是一天一个样。”

    “殿下对于凤翔,可有何想法?”

    女帝有些疑惑的看向了他,有些不太明白李瑛什么意思。

    李瑛回答道:“凤翔虽属上州,但终究只是一洲治所,还是太狭小了。殿下是想扩建凤翔呢,还是……”

    “还是什么?”

    “算了,现在谈论还时日尚早。”

    女帝脸上的表情顿时晴转多云:“李卿,你这是在和本王开玩笑嘛?”

    “臣并无此意。”

    “那何必如此遮遮掩掩。”

    “这……臣心中所想,确实是有些好高骛远了。说出来也是徒增烦恼,殿下又何必非得听呢。”

    “哦?你这么一说,本王倒是来了兴趣了。什么样的想法,能让李卿这样的大才都自嘲好高骛远了。”

    李瑛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指向了书房中舆图上的一个地方。

    女帝刚开始还不在意,可顺着李瑛的手指看过去,却一下愣住了,陷入了沉默之中。只因那个地方,叫做长安。

    良久,女帝突然反应了过来,头疼的捂住了脑袋:“李卿,本王发现,好像又上了你的当了。你这是欲擒故纵啊。”

    李瑛笑而不语。

    “本王这下,又得好几日睡不着觉了。”

    “殿下,你我君臣合力,未必不能实现啊。”李瑛笑眯眯的说道,像极了上辈子给属下画大饼的领导。

    看着舆图上的那个地方,女帝也不由得一阵恍惚:真的可以吗?

    -----------------

    给女帝留下了一个大饼,瞧着患得患失的女帝,李瑛心中坏笑一阵,便很是潇洒地离开了岐王府,回了自己府邸。

    骑在马上,行走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李瑛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街道上呼朋唤友的文人,和小摊小贩讲价的客人,吆喝着叫卖的商家,时不时娇笑着掩面而过的小娘子……

    曾几何时,这样的场景在大唐随处可见。如今,经过自己的努力,安宁鲜活的一幕又开始逐渐显现,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呢?

    这样的画面,什么时候都看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