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良人之再造盛唐 » 第三十四章 宴会初提商会事

第三十四章 宴会初提商会事

    宴会高潮,何志山亲自下场跳了一段节奏明快的舞曲,李瑛来了兴致,命人取来了手鼓击鼓而和,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趁着气氛正浓烈,李瑛拉着商人中的几个豪商谈起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钦禄啊……”李瑛抓着一个人的手,眼睛一挤,就摆出了一副悲叹的模样:“听尔等之言,某甚是感到愧疚啊。

    某读书之时,以为商人低买高卖,尽是些善于钻营,唯利是图之辈。

    不想竟也有钦禄此等义商。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某对商贾,却是有些误解。”

    这人正是之前率先开口询问李瑛的那个商人,姓张,名钦禄,经营着岐国最大的车马行,生意遍布天下,甚至可以延伸到北边的幽州等地。

    宴会上闲聊的时候,李瑛从他人口中得知,昭宗皇帝在位之时,曾命宰相张浚率兵讨伐李克用,张钦禄就曾资助过朝廷军队。

    张钦禄被李瑛的一番话说的尴尬不已。

    当初他资助朝廷军队平叛,也不过是为自己赚取些名望,好方便通商而已,哪有那么高尚。

    “可是钦禄啊,本官深觉得尔等行商在这乱世之中势单力薄,犹如无根之萍,难以长久,稍有个风浪,便是损失惨重啊。”

    “唉,大人所说甚是啊。”

    “天下藩镇都是一个样……”

    “柯兄……”

    “哎呀,喝多了,失言失言,大人海涵!”这群商人之中最年轻的,身着青衣的人举起酒杯向李瑛赔罪。

    李瑛哈哈一笑,道了声无妨,然后道:“不过,本官这里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各位想不想听啊?”

    周围几个人的醉意顿时为之一清,便是有那真醉了的,也被旁边的同伴给按到了桌子底下,不让说话。

    这位主簿大人自称的转变,意味着接下来谈论的可就是正事了。至于建议二字,听听就可以了,按照他们的理解,官府给的建议,从来都是必须要做的。谁如果不做,那么下场可就……

    张钦禄心中一叹,“还请大人赐教。”

    “其实最近殿下和我等议政,想要开通西域商路,以增加岐国税收。各位都是商人中的翘楚,应当知晓西域是一块多大的肥肉。”

    几个商人相互对视了一眼,最终将视线落在了那位柯姓商人身上。

    那位姓柯的商人苦笑着道:“大人,我等又如何不知。

    但问题是,前往西域需经河西走廊,走丝绸之路。但现在西域有回纥,吐蕃威胁。

    近些年我大唐商人少有走西域的,所以沙匪少了许多。可要是商人多了,财帛动人心呐,而西域又没有我大唐军队庇护,我等……

    钱虽好,可也得有命拿啊。”

    “是啊,柯兄祖上就是走西域的,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路线。但正是因为走过,才清楚其危险。”

    这位姓柯的商人,本名柯少松,经营着瓷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其祖上,就是行走丝绸之路的商人,而且还有一定的名声。

    “各位心中所虑,本官也知晓。”李瑛向几人道,示意他们稍安勿躁:“本官思来想去,觉得既然要做,那不妨做大一些。

    所以,我岐国有意组建商会,组团前往西域。届时会额外抽调一些士兵组建护卫,各位可付出报酬邀请护卫。

    只要不遇到大批军队,保商人性命还是无忧的。”

    商会?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那张钦禄机灵的给李瑛倒了一杯酒:“大人,可否详细说说?”

    商会,就是李瑛准备吸引商人的第二个诱饵。

    乱世之中,经商不易。所以,李瑛想要打造一个能为这些金主提供安保力量的组织,也就是……镖局。

    不过,这个镖局还有其他用处,这个以后再交代。

    而组建商会,则是希望在岐国之中建立一个半官方的组织,将零散商人拧成一股绳,发挥出商人的最大效用。同时,由于具有半官方的性质,也可以约束商人,防止其做大之后兴风作浪,对抗朝廷。

    那么为了吸引商人加入,岐国自然会给商会各项优待政策,比如减免税收,减少雇佣护卫的费用,一些官府的事务采购优先选用,允许商人在律法的规定下有限的插足一些特殊产业等等。

    而相应的,商会为了促进成员的积极性。每年都会发布一些任务,引导商人做出一些相应的反馈。完成任务,则可以提升自己的等级,从而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

    举个例子,比如通商西域。

    商会就会发布通商西域的任务,只要完成了西域商路,并且按规定足额缴纳赋税之后,就可以提升积分。

    缴纳的税额越多,提升的越快,获得的税后减免就会越多,而他们也就可以拿到更优惠的政策。

    总之,李瑛将商会的相关规定简单的叙述了一下之后,这些嗅觉灵敏的商人顿时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人,不知我等是否有幸进入商会?”

    “是啊,大人,我等可出钱……”

    “许二郎,你个不要面皮的!”

    “就是,吴兄说得对。在座的哪个不是腰缠万贯之人,要出钱轮得到你!”

    刚刚还挺和谐的众人顿时怒目而视,相互间讥讽了起来。

    李瑛笑呵呵的按了按手,道:“各位不要着急,这商会一事还在筹备之中。具体事宜,日后自会公布。届时,各位可前往有司申请,只要通过审核,便自可加入。”

    一听李瑛如此之言,一行人也知道今日这事也只能暂时到此为止,纵然是心痒痒的跟猫抓一样,他们仍旧不好继续追问。

    “今日一别,不知多久才能相见。来,各位,饮胜!”

    一众商人心中一动,纷纷举起了酒杯。

    “大人请!”

    一饮而尽。

    柯少松则是再次和李瑛套起了近乎:“大人这是要外出公干?”

    实际上,他这打听官员动向,已经有些冒犯了。

    不过,李瑛也不在意,“不瞒各位,岐王命某领军,清扫岐国境内及周边匪徒,恶霸,以确保岐国境内畅通无阻。”

    众人心中一动,纷纷大赞岐王仁德,又表示此举有利于商路通行,他们这些人不能袖手旁观,要出资以助大军。

    李瑛板着脸,数次拒绝,声明朝廷不会拿百姓一针一线。

    可是,架不住百姓热情,最终获得了一众义商捐赠的二十万贯军饷。

    李瑛大感欣慰,当场洒泪作诗以歌之,随后又命何志山将捐赠之人及数额一一记下,说是要广传其仁义之名。

    这一下,把有些人差点儿肠子都没悔青,这可是名声啊,有了名声,便是官府都得高看自己一眼。

    捐少了啊!

    这要是以后史书上能提一笔,那岂不是光宗耀祖?实在上不了史书,县志也行啊。

    -----------------

    岐王府……

    女帝瞪大了眼睛,看着手中的账册。她怎么都没想到,这家伙出去开了个宴会,一个大子儿没花,反倒赚回来了二十万贯。

    嗯,那紫云楼的掌柜的受李瑛大恩,自然是一个子儿都不肯收。

    厉害啊!

    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是底下人来向她要钱,何时有人给她送钱了。

    搞得女帝看李瑛的眼神是越来越满意了。

    “殿下,有这二十万贯,想来此次剿匪所需军资,应当是够了吧。”

    “够了够了!”女帝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可随即就意识到自己忘了变声。一想到反正这家伙也识破自己女儿身了,索性也就不变回去了,继续以女声道:“剿匪而已,两万大军都多了,哪里用得着如此多的钱财。这一下非但够了,还能有不少盈余。”

    “如此便好。那么,殿下对于抽调民团组建镖局一事……”

    民团实际上就是各地的地方部队。

    大唐自从府兵制逐渐崩溃,向着募兵制转变之后,民团这种地方自卫力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各大藩镇割据之后,原本不受重视的团练使,甚至一度向着各地的军事主官演变。

    李瑛自然不会丧心病狂到抽调正规军参加什么镖局,这些民团地方自卫军就已经足够了,甚至只需要抽调一部分就行。

    女帝沉吟了一阵,道:“此事可行。不过,你先剿匪吧,剿完匪再着手进行此事。”

    “臣领命。”

    李瑛很快就离开了,他现在身上担子可不轻,一天天的忙的脚不沾地。今日还和招贤馆的一些官员约好了,审阅一番这几日前来投卷的士子文章。

    女帝也没多留他,待他离开,便让妙成天去宣有关的官员过来,将这二十万贯钱财入库。然后,准备大军出征所需的粮草,情报等事务。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涉及到军权,她这个岐王可是一点儿都不能马虎,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此次出征,主要目标还是岐国境内以及周边的盗匪。这些人占山为王,把持交通,威胁过往行商。他们也知道自己干的事儿为朝廷所不容,所以经常一碰到大军围剿,便望风而逃,等到大军走后,就又出来重操旧业。

    所以,这也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