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良人之再造盛唐 » 第三十三章 紫云楼中宴商贾

第三十三章 紫云楼中宴商贾

    李瑛的一句话,不仅把他自己给干沉默了,把女帝也给干沉默了。

    回想大唐曾经的辉煌,再看看如今四分五裂的大唐,两人本来还算不错的心情顿时布满了阴云。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两人逐渐走到了池水的尽头,沿着脚下的小路步入了一片竹林之中。

    林中的凉风吹来,在这炎炎夏日顿时让人感到舒爽,二人也从沉重的心情挣脱出来。

    “过往辉煌,俱成云烟。”女帝叹息了一阵,随即带着一些不忍的表情道:“值此乱世烽烟,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我辈也当砥砺前行,以期他日再复太宗之宏图伟业,平天下,安万民。”

    “殿下所言甚是。”李瑛附和了一番,心里却不免叹息乱世人心。

    女帝这话,又何尝不是在以太宗皇帝作为奋斗目标呢?这和之前两人初遇时女帝所说自己是唐臣,可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当然,这也说明女帝此言是在对李瑛推心置腹,将他当做可信的人了。

    女帝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其一是因为胡善的意见,劝她将李瑛当成下一任长史来培养;其二则是女帝也不认为天下间有哪一方势力会舍得将李瑛这等大才放出来作为卧底,毕竟他的才能就摆在眼前。

    “好了,不说这些遥远的事情了。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吧……”女帝再次主动将话题扯了回来。

    “殿下请。”

    “西域的确有利可图,不过中间毕竟隔着回纥,本王想,是否遣使面见回纥王,同其商谈以确保商路畅通。”

    “殿下不可!”李瑛连忙劝阻道。

    “哦?为何?”

    “殿下,交流是建立在实力对等的前提下的。以我岐国如今之实力,若与回纥挑明了此事,恐怕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毕竟西域与中原商路所获颇丰,财帛动人心,臣担心到时候我等忙活半天,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

    更何况,殿下莫要忘了,对于回纥来说岐国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北边的韩逊等人,同样可以通商西域,一旦挑明,岐国会失去主动权。”

    “那你的意见呢?”

    “依臣之见,不如闷声发财,积累实力。

    至于前期的些许损失,只要不是太大,便可以接受。

    待到岐国兵强马壮之后,殿下可想方设法占据河西走廊,独揽西域商路。如此一来,我等方有和回纥谈判的资本。”

    李瑛的话让女帝不禁陷入了沉思。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若真的和回纥摊牌,请他们保持商路畅通,回纥人必定会从中抽取利润,难保不会狮子大开口。

    毕竟,这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岐国若是同意,等于给回纥人打白工,若是不同意,反而有可能招致灾祸。

    因此,反倒不如什么都不说。

    毕竟岐国也是属于大唐的,大唐虽然危机重重,可到底烂船还有三斤钉呢。只要岐国不声张,反倒可以借着大唐的大旗,让回纥人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出手。

    至于图谋西域,那是李瑛长远之策中的一环,只不过还太遥远,变数太多,暂时还只能是个设想。但不妨碍李瑛将其拿出来给女帝画大饼。

    谁说只能是上位者给下位者画大饼,偶尔反过来也可以嘛。

    女帝沉吟了一阵,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也罢,此事容后再议,还是先着眼眼前之事吧。”

    “殿下英明。”

    李瑛笑眯眯的奉承了一句,惹得女帝嗔恼的横了他一眼,开口就给他加了加担子:“你身上也挂着录事参军之职,此次清缴岐国境内盗匪一事,便由你来主持吧。”

    清缴盗匪是下一步的行动,其目的还是为了安定岐国,进一步保证商路的畅通。可问题是李瑛还管着六曹和招贤馆,一时半会儿恐怕走不开。

    所以,李瑛就向女帝提起了自己的为难之处。

    女帝脸上泛起了一丝玩味,“你刚刚不是还说本王英明吗?怎么,这转眼本王就不英明了?”

    “殿下,您这是耍赖。”李瑛有些哭笑不得。

    “嗯,你说对了,本王今天还就是耍赖了。”

    “臣无言以对。”

    “好了,别搞得本王不讲理一样。六曹之前没有主官,不照样在运行。如今你不过离去一两个月而已,出不了什么事。至于招贤馆……本王就屈尊,给你帮帮忙好了。”

    李瑛嘴角抽了抽:“殿下胸襟之广阔,令臣敬服。”

    女帝秀眉微挺,脸上露出了一丝得逞的快意。

    拔了她安插的一个钉子,不付出点儿代价怎么行。

    -----------------

    时间一晃眼就到了官府规定的日子,李瑛提前让部下以岐王府的名义将紫云楼包了场,以招待这些来自岐国各地的豪商。

    李瑛与主管仓曹的何志山到来之时,商人们已经到齐了。

    只见大厅之中,或坐或站着数十个富态的身影。这些人虽外罩布衣,但从袖口,领口一些地方却隐约可见上等丝绸的影子,都是商人的打扮。

    商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相互间打听着消息,不知道官府把他们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是想要干什么。

    难不成,是杀年猪?

    心里装着事儿,这些商人脸上的表情自然不会太好看,纷纷盘算着这次得破多少财才能消灾。

    “岐王府主簿李大人,仓曹何大人到!”

    商人们纷纷心中烦一惊,连忙放下手头上的东西,起身面向二人行礼。

    “草民参见大人!”

    在一众商人的参见声中,二人先后入座。

    “诸位请起,且先入座吧。”李瑛抬了抬手。

    “谢大人!”

    “本官之名讳,想必凤翔的各位都已经知晓。不过考虑到今日有来自岐国各地的商人,所以还要烦请各位再听本官唠叨两句。”

    李瑛这个时候,又换上了一副和蔼的面孔。

    一众商人连道不敢。

    谁不知道眼前这位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砍了几百个人头了。就连那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也为数不少,当真是铁面无情啊。

    李瑛又将自己的来历叙述了一遍,然后才说起了这一次召集商贾的目的。

    “此次岐国动荡,商贾黎民受惊,以至于岐国物价变动,影响到了百姓生计,故此岐王殿下命本官召集各位以做安抚。”

    听到这里,商人们不由得松了口气。安抚好,安抚好啊。

    “各位走南闯北,也是消息灵通之人。都知晓,凤翔连日以来的确闹了不少乱子。但想必公审之举,各位也有所耳闻。

    在这里,本官要声明一点,我岐国举起屠刀,非为杀伐,而在涤荡寰宇,复天地清明。”

    “过去各位生意往来,除缴纳官府赋税之外,免不了要被人以各种明目勒索,这里面有来自不同阶层官员巧立名目,也有来自什么劫匪,地痞之类的抢夺讹诈。想来,各位也是深有感触。”

    随着这番话说出口,底下的商人们一时间百感交集。

    乱世之中生意更是难做,失去了法律的束缚,人人以武力称雄,这黄灿灿的金子更是动人心,稍有不慎便是人财两失的下场。

    “不过,从今往后,各位但凡在我岐国境内做生意,只需要足额缴纳官府赋税即可。

    其余的,地痞也好,盗匪也好,欺行霸市的恶霸也好,勒索的贪官污吏也好,都不必理会。

    这些人,都将是岐王府的打击目标。各位一旦遭遇不公,各位尽可前往府衙告状,会有官府为各位做主。

    倘若衙门无法申冤,那么岐王府门前将设立登闻鼓,各位只需敲响,将会有岐王殿下亲自出面为尔等讨一个公道!”

    商人们顿时吃惊的看向了李瑛。

    其中一个胖胖的留着两撇八字胡,脖子上带着串子佛珠的商人拱了拱手:“敢问主簿大人,此言当真?”

    “放肆!”何志山大怒:“卑贱之人,何敢出言质疑官府!”

    那商人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子。

    士农工商,商为末等,为世人所不耻。

    而他一介商人却当面质疑官员。这事儿往小了说叫失言,往大了说叫冒犯,叫不敬,遇上个心胸狭窄之人,那可是会要命的啊。

    “志山!”不待那商人开口,李瑛不悦的叫住了欲要发作的何志山:“今日我等来此本就是为了安抚人心,宣扬我岐国政策,在座之人不论出身皆可畅所欲言。”

    “下官知罪。”

    “嗯,不可再有狂妄之举。”李瑛叮嘱了一番,再度和颜悦色的看向了那个商人:“本官所说,自是为真。今日乃是先行告知尔等,待明日岐王府便会将此令张榜晓谕各地。”

    “大王英明!”

    一众商人顿时激动的大喊了起来,恨不得当场给岐王塑个金身。

    李瑛微微颔首,这只是声明一个立场,表明岐王府整肃环境,打击罪恶的决心。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李瑛给何志山使了个眼色,何志山拍了拍手,很快,便有一个个身姿婀娜的侍女捧着精美的菜肴步入大厅。

    “来,各位。我等今日能有幸聚集于此,皆赖岐王殿下仁德,这杯酒,我等敬殿下!”

    李瑛端起酒杯,便开始了场面话。

    一众商人纷纷举杯

    “敬大王!”

    伴随着丝竹舞乐,宴会开始了。

    唐人喜好宴会,从皇家的闻喜宴,曲江春宴,烧尾宴,到民间的各类宴会层出不穷,美食美景倒是其次,重在斛光交错间热闹的氛围。

    有了宴会,商人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

    李瑛也从和这些商人的交谈中,知晓了他们的主营业务。

    有经营车马的,有经营粮食的,有经营布匹,铁料,牲畜,药材,奴隶,田地,房产等等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

    对这些人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而相应的,商人们也发现,这位阎王爷好像也并不像传言中的那么可怕,反而博闻强记,风趣得紧。

    毕竟,他们实在没办法将这位和人开黄段子的大人和那位阎王爷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