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老六 » 第四十四章 寇准的下坡路

第四十四章 寇准的下坡路

    寇准的优点让他上升,他的缺点也能让他下落。寇准作为宰相任命提拔官员,经常不论资排辈,就导致很多人不满,寇准理由是按部就班的任命官员那是小吏就能干的,宰相就是要引进贤人,退除品行不端的老六。

    澶渊之盟后寇准非常居功自傲,真宗也非常器重优待他。正是这一点,也让寇准的政敌王钦若找到了机会。

    生性狡诈的王钦若一向与寇准矛盾很深,非常嫉妒皇帝对寇准的恩宠。随着时间的推移,寇准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但寇准还躺在功劳簿上不知进退,皇帝的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王钦若敏锐的察觉到机会来了,一次朝会结束,真宗目送寇准离开,王钦若直接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皇帝只答了一个“对”,等着王钦若继续。王钦若开始诡辩,澶渊发生的事情属于城下之盟,应该是耻辱,而不是功劳。皇帝瞬间不高兴了,在当时这是最好的结果,而且急于求和的是皇帝本人,非要背锅的话那只能牺牲下宰相了,这一点王若钦发起的攻击打偏了。

    但王若钦攻击的第二点,成功命中皇帝多疑的内心。王钦若认为寇准在澶州是拿皇帝做赌注,要是真赌输了皇帝就危险了,石重贵的例子大家都是清楚的。这一下成功撼动了寇准在真宗心中的地位,当时他是否有拿自己当赌注达成自己的大功呢?

    皇帝对寇准是有些不满的,比如任命官员,王钦若的进言只是坚定了他换人的决心。第二年真宗就换了新宰相,对新宰相王旦专门强调,不要像寇准那样,把给别人官位当成自己个人的恩典,寇准疑似公器私用的行为也是皇帝难以忍受的点,寇准自己的解释则是进贤退不肖。

    皇帝还是让寇准做了枢密院使,结果又搞出事情,真宗的结论是寇准还是一如既往的刚直,宰相王旦对寇准的评价一语中的,寇准喜欢别人记他的好,又要别人敬畏他,这是他的短处。于是寇准没能留在京城,又被外放做官。

    天禧元年,有两名官员诈称获取到天书,这种行为都属于揣摩讨好皇帝的性质。皇帝问宰相,宰相表示那就让寇准上交天书,因为寇准是一开始就不信天书的人。在权力面前,寇准无奈的屈服了,遭到舆论非议。

    过了两年,老实表现的寇准回到朝廷,做了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此时真宗中风,太后摄政,寇准又燃起了夺权的欲望,偷偷得到皇帝同意后,寇准准备让太子监国,把权力从太后手中抢过来,结果事情提前败露,被罢为太子太傅。寇准失去机会后产生了连锁反应,宦官周怀政内心开始恐惧,曾经权势炙手可热的他已被皇帝疏远,寇准对于他相当于是朝廷的外援。

    周怀政在朝廷和宫内都有很多敌人,没有寇准当后台的他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大祸临头,于是铤而走险准备发动政变,杀掉反对他的大臣,结束太后摄政,把太子扶上龙椅,让真宗当太上皇,重新让寇准当宰相。这计划有五个目标,每个目标都难度重重,有一个环节没打通就会万劫不复。周怀政的心腹不想跟着一起完蛋,反手就告密举报,周怀政被诛杀,寇准也被牵连一路被贬。

    真宗最开始不知道政变的实情,问身边人,为什么好久都没有看到寇准,左右都不敢回答,怕对皇帝的小心脏造成冲击。直到真宗去世时,皇帝依旧相信寇准能够托付,而寇准此时已被贬到南海边的雷州,真宗去世没多久寇准也在刚任职的衡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