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老六 » 第十三章 诡异的平静

第十三章 诡异的平静

    本期要讲的老六依旧有着复杂而不平凡的人生,在此之前得介绍下故事的发生地——朔方,朔方位于现在河套平原地区,是从战国开始就在史书中高频出现的地名。

    河套平原夹在陕西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土地肥沃,水资源,可种粮食可放牧,这就决定了朔方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在西北争夺的焦点。朔方在契丹手里,那就是南下进攻袭扰的集结大本营,反之在汉族手里就是监视和北上的前哨基地。

    五代时冯晖两度被任为朔方节度,一方面冯晖强横凶暴的名声在边境无人不知,另一方面冯晖胡萝卜加大棒,把少数民族收拾的服服帖帖。

    而故事主角就是冯晖的儿子冯继业,一路跟随父亲打拼。冯继业聪明,所以把冯晖在边境的特性也学得八九不离十,一个是狠,一个是有度量。狠那就得用大棒,让各民族畏惧。大度就是胡萝卜,满足少数民族生产和交易的需要,让整个朔方经济有序运转,从而保证地区稳定。

    冯晖病重时,冯继业开始了老六行为,此时为后周时期。冯继业杀了自己哥哥冯继勋,然后冯晖死了,冯继业接管了父亲在朔方的权力。朝廷依旧给冯继业升官,朔方需要冯家,造反都是家常便饭,杀个哥的事对朝廷来说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多说一句,南宋理学的兴起很有可能就是五代忠孝理念的不断松动导致,北宋末年的动乱让后来的统治者决定利用儒家理学重新对百姓的思想理念进行大强度的修正。

    冯继业掌权后,朔方队伍内部并没有出现什么反对的动作,平静得可怕,毕竟在冯晖的带领下,队伍对领头的凶暴和残忍已经习惯,甚者整个队伍已经形成了尊崇强者和狠人的传统,周边随时都是与契丹、党项的战斗,严峻的生存环境容不得之乎者也的伦理道德,实用主义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冯继业尝到权力的滋味后开始骄横跋扈,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劫掠,少数民族也不再听他的,外部风险上升,另一方面对待士兵待遇又没跟上。对外对内联系起来说明了一件事,冯继业当家后队伍缺钱了,只能抢外面,然后减士兵工资,做到开源节流。

    饮鸩止渴的老六已经察觉到自身地位的危险处境,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原,投靠此时还未黄袍加身的大佬赵匡胤,跟对了人后局面再次稳定。

    老六行为涉及面小就没事,涉及面广了就会起波澜打破和谐的平静,冯继业心里一直很清楚,毕竟从小就在看父亲怎么带队伍。

    北宋初,冯继业又到陕西地区任职,他对当地百姓很好,百姓给他立碑宣扬他的政绩。杀兄替父、打劫周边的冯继业难不成摇身一变成了爱民如子的好官了吗?

    这件事并不矛盾,到了陕西后军费的开支压力是远没有朔方大的,而且中原地区的粮食产量和财政肯定是要比朔方的情况好得多,冯继业已经没有必要再想些歪主意搞钱了,老六的压力小了很多,于是政治形象开始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