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寒门 » 第十章:管他什么鸿门宴

第十章:管他什么鸿门宴

    孙策站起身来,朗声道:堂兄别来无恙!

    来人风尘仆仆的翻身下马,一把握住孙策的手,神情激动。

    旁边韩当不由暗暗握住剑柄,以防不测。

    孙贲撇了一眼韩当,道:伯符来的好快啊,本来兄长没保护好伯父,羞愧欲死。还想血洗襄阳取回伯父尸首之后再通知于你,没想到伯符这就到了军中。

    孙策不着痕迹的抽回手,握住佩剑,道:兄长辛苦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方才会让孙策此时来到营中。

    孙贲也是觉得孙策来的太快,至少比自己预计中早到了十天。

    不带孙策继续说话,张楚已经站起身来,对孙贲施礼道:账房先生张楚见过将军。

    孙贲疑惑道:伯符出门带着账房先生?

    孙策楞了一下,赶紧接口道:舒县近来难民太多,家里粮米不敷,所以带着张先生出来采买。

    孙贲话回主题,正色道:伯符来的正好,为兄已经把兵马收束停当,只待伯符一声令下,我们就攻入襄阳,杀了刘表为伯父报仇!

    孙策眼神闪动,道:我素来未在军中待过,哪里懂得什么为将领兵之道。而兄长文韬武略又跟随父亲久经沙场,正是执掌兵马的不二人选!

    孙贲脸色大变,大声道:伯符此言,岂不是陷为兄于不义!万万不能,伯父遇难,自当你来执掌大军,为兄岂能越俎代庖!

    远处兵士闻言,纷纷对孙策投来惊奇的目光。孙策心中冷笑,口中道:即便父亲仍在,只怕也是如此之想,还请兄长万勿推辞。

    孙贲低头沉吟半响,道:既然伯符如此决断,暂时就由为兄约束军队,以防生乱。此处寒冷,不可久留,我们还是入营吧。

    孙策点头应下,一行人纷纷上马。而张楚自得清闲,跟着家将们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一路上,张衍只见军营之间,条理分明,来回巡逻之军,莫不雄壮,一股肃杀之气充盈天地。极目望去,无边无际的营寨铺天盖地,没有尽头,心中不由暗自惊叹:这不过是几万人马的阵地,难以想象三国三大战役该是如何规模。

    到得中军大营外,众人下马,孙策的随从全部被安排在营门外驻扎,只有张楚被允许跟随在身旁。其余人验完口令,便徐徐向着最中心的大帐而去。

    远远看到中军大帐外,一群盔甲鲜明的军士众星捧月般拥着一名中年文士。

    旁边韩当低声对孙策道:这就是袁胤,字会真。是袁隗之子、袁术从弟。

    孙策也不言语,快步上前,躬身对着袁胤行了个大礼:早听父亲提到袁叔叔大名,恨不能早来拜见。侄儿孙策给您见礼了!

    张楚暗笑,好一个孙策,还是深谙能屈能伸之道啊。

    袁胤也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伸手虚扶,道:贤侄客气了,我也是久闻江东孙郎之名,只是无缘得见,今日一见,当是实至名归,好生俊俏的小郎君啊,有乃父风范!知你远来,叔父特备薄酒,为你接风洗尘。

    孙策又分别向旁边两员武将见礼,面红如火的是黄盖,而面白无须,甚为儒雅的则是程普了。

    众人见礼毕,袁胤领头进入中军大帐,而跟在他身后的士兵则是瞬间把中军大帐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帐之内灯火通明,映照着寒光闪烁的刀枪,气氛显得十分紧张。

    袁胤的亲兵队长过来道:还请诸位将军解下佩剑入帐!

    程普、黄盖、韩当对视一眼,各有忧色。而孙策面色如常,取下佩剑交给亲卫,随后便拉着张楚一并跟了进去。啃了一路的干粮,即便是鸿门宴,哪有不吃的道理。

    袁胤回头看见张楚,道:伯符,这位是?

    孙策道:这位张先生乃侄儿之坐师,现在在府上执掌账房之事。

    袁胤眼中闪出轻蔑之色,嘴上道:那就再加一方座椅便是。袁胤直接一屁股坐到了主位,那以前应该是孙坚的座位,他斜眼看了下孙策的表情,看他如何表现。

    孙策仿若没看见一般,脸上略有惶恐之色,只是在门口的位置站定就准备坐下,袁胤连忙指着自己右手的位置开口道:贤侄可往前来,就坐这个位置。

    孙策点头应是,过去坐下。而孙贲进来之后径自到左边首位坐下,其余众人也分别就坐。

    袁胤吩咐上酒菜,一边对孙策道:军中本来粮草就吃紧,我等身为领军之人,更应该以身作则,杜绝铺张。但今日贤侄远来是客,一定要好生招待。

    说到这,袁胤叹息一声,道:我与汝父相识日久,又久在军中同事,感情深厚。此次文台兄遭逢不幸,我心如刀绞,恨不能以身相替。

    孙策闻言,当即嚎啕大哭起来。这倒不是全然做戏给袁胤看的,毕竟十七岁的青年遭逢大变,强行冷静了一路。如今到了这个地方,听得这些话语,勾起的那些往事哪能不肝肠寸断。

    旁边黄盖脸色通红,大喊道:老子英雄儿狗熊,将军被贼人算计了,正该披甲领兵冲进襄阳,杀了刘表老儿报仇,没来由在这哭嚎。能把仇人哭死不成?

    程普赶紧出言呵斥道:公覆不得胡言乱语,文台遇难,伯符尚年幼,心中悲苦也是自然。

    袁胤也不说话,只拿眼睛打量着孙策,看他痛哭不止,良久才轻声道:贤侄切莫过度悲痛,如今你既然来此,接下来如何行事,正好拿个主意才是。

    孙策一把鼻涕一把泪,只连声道:全凭叔父做主便是。

    袁胤不由有些意外,本来孙贲向自己密报孙策到了,自己还有些许担心。孙坚死了,自己虽然也心慌,但是对于自家来说,也不全然是坏事。自己奉兄长之命,久随孙坚征战,对于这支能打败凉并精锐的大军那是垂涎已久。如今孙坚战死,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兼并其军,可还没等自己安排妥当,这孙策就突然闯进了自己的视野。本来自己也闪过无数念头,才有了这场鸿门宴。但是现在看来,倒是有些紧张过头了,这孙策看来并没有什么本事。那自己是否还有必要施展手段,会不会落个欺负遗孤之名?

    袁胤闪念而过,只温声道:你父遇难,你是家中长子,自然是军中少帅。岂能没有担当之责?

    孙策只低头抽噎,口中道:我自幼不喜军事,家父也未有让我从军之意,这天大的担子只怕担当不起。如今军中之事,只盼袁叔叔和堂兄能够接管,我只想接回父亲遗骸归葬家乡。

    袁胤跟孙贲对了个眼神,眼中多了些欣喜,眼下诸将都在,有目共睹之下也撇清了自己的强行兼并嫌疑,倒让自己少了很多麻烦。他转头又看了程普等人,心中仍然不是很放心。

    袁胤道:贤侄今日远来疲惫,倒也不急讨论此事。一会吃罢,就早些回去休息。对于取回文台兄尸首之事,还等我与众位将军商议之后再看如何处置。

    这时旁边一位将官突然开口道:将军,末将倒有一个想法!

    袁胤看去,远来是纪灵,是自己手上的头号骁将。一直以来,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也全靠这个纪灵屡立战功来维持。自己的心思他是最清楚的,看来应该是想到什么好计谋。

    袁胤挥手道:纪将军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灯火之下,张衍也没看清纪灵的长相,只是看身材那是相当之魁梧,料来也是一员猛将。

    纪灵道:前几日,孙将军追击黄祖虽然战死,但是黄盖将军也把黄祖生擒而回。那刘表部下没有几个得用的,而这黄祖也算是他的心腹。再者黄祖出身荆州黄家,身份特殊,又与刘表是姻亲,刘表也定然不会舍弃。如果我方派出使者,愿意以黄祖换回孙将军的尸身,我料那刘表必然同意。

    袁胤沉吟半响,其实俘获黄祖对自己来说,还是颇有用处。黄祖作为荆州黄家的代表,可以交换不少的政治好处。如果使用得当,或许这铜墙铁壁一般的襄阳城也有可能拿下。如今纪灵突然提出用黄祖交换孙坚尸首,倒是让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但事已至此,当着帐中众人的面,他也不得不应对,毕竟孙坚为三军之首,如今尸身落入敌手,那是失了三军将士的脸面。

    他按捺住内心对纪灵的猜忌道:以黄祖换文台兄遗体,纪将军有几分把握?

    纪灵也看穿了袁胤所想,拱手道:将军明鉴,我与孙将军征战数载,十分钦佩孙将军的为人。将军如果答应,纪灵愿意只身入城与刘表谈判。

    张楚也不禁暗暗赞叹,看来武将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么的简单直白。这个纪灵也是个性情中人。不过有黄祖这个筹码,自己先前谋划的进城谈判倒了又多了几分把握。

    袁胤看了孙策一眼,道:贤侄以为如何。

    孙策渐渐恢复了平静,道:如此甚好,只是为家父之事,怎能让纪将军孤身涉险。如果袁叔叔首肯,我愿意带人入城与刘表谈判。

    旁边程普出声道:在场诸位都是久经沙场之辈,如此凶险之事,岂能让你一小辈去做。袁将军,末将也愿意只身入城!

    旁边黄盖、程普也都起身,口中异口同声愿意入城。

    这时,连孙贲都站了起来,道:伯父一向待我视同几出,如此之事,正该由我前去方是!

    袁胤本来舒展的眉头又渐渐紧锁起来,他抿了一口酒,笑道:诸位将军皆是仁义无双,此事凶险,还当从长计议才是。伯符以为如何?

    张衍暗自摇头,几位将军虽然是好意,但没料到的是,反而加重了袁胤的猜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