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来人,将此子给朕叉出去 » 第 44 章 讨论

第 44 章 讨论

    李世民把几人的反应和表情都看在眼里,也意识到自己太过着急让下面的人起了疑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难免会出现君臣离心的后果。所以他脸上立马绽放出笑容道:“看你们一个个估计心中没少乱想吧?”

    “臣等不敢!”

    听到他的话几人连忙否认,声称不敢!

    对于他们言不由衷的话李世民也不在意,脸上笑容不减继续道:“乱想就对了,朕要的就是你们敢乱想,只有乱想才能不让自己思维僵化,才能在今后给朕提出宝贵的意见。”

    “朕此番叫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们,这秦子玉制造出如此低价的精盐,大大的减轻了百姓的生活压力。可以说为大唐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大功一件。

    所以你们觉得朕让他官复原职,你们觉得合不合理?”

    听到他的这番言论,几人微微一愣,随即便是心生敬佩,同时也对刚才他们的胡思乱想误会天子感到羞愧不已。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天子的胸怀比起他们来简直要宽广得太多太多。

    话说到这,原本有些怪异的气氛瞬间又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几个大臣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李世民见到终于把局势扳了回来,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暗叹这玩意还真是不能随意试探。

    这次是他反应快,还算他机智,要是再来一次那就难说了。

    “陛下言之有理,这精盐的产生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按理说如此大的贡献只是官复原职还不够,起码得加个实权的职位,只是......”

    房玄龄说完沉吟了片刻,显然他还有所疑虑。

    然而没等他有下文,魏征却抢先开口,“只是他秦子玉说到底只是自营,是为了谋利。而如果就因为他制造出了这个精盐就给他加官进爵,那以后其他人发明了某某东西陛下是赏还是不赏?

    赏的话,天底下官位就这么多,到时候该怎么安排?如果后面不赏的话,必然会对陛下产生不满。”

    “不错,这也正是臣疑虑的地方,天下人这么多,光是这样就赏赐的话恐怕于理不合。要是明天某个王公大臣的儿子也弄出个什么东西来,陛下赏不赏?”

    两人说这么多其实并非是为了不让秦寿做这个官,而是不想天子因为这个理由来让秦寿获得官位。两人都是读书人的代表,自然要为读书人考虑。

    如果能工巧匠因为这样的举动而获得官职,那么以后必将使得读书人的职位受到挤压。

    而且可能还因此抬高了技匠的地位,所以不想因为秦寿而开了这个先河。

    李世民闻言也是皱眉深思,片刻后他才说道:“可是别的开国功臣后代各个都有职位在身,就翼国公的没有这也说不过去。如今翼国公又卸了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已是朕对他有所亏欠,如果他的后代都没能给个职位的话岂不是让功臣寒心?”

    “到时候民间议论,认为朕不能善待功臣,薄情寡恩,又该如何是好?”

    其实李世民就是想找个借口把秦寿从青州给弄回来,因为秦寿只有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才安心。而且只有在他身边,他才能从秦寿身上获得他想要的情报。

    可是现在秦寿远在青州,玩得风生水起,明眼人就看得出他短期内是不可能回京。

    如果不找个合适的理由,恐怕等他回来不知道猴年马月,到时候要是秦叔宝以回乡养老为借口他一家子都走了,那秦寿就更不可能回来了。

    这样的情况是他断然不想见到的。

    关键是现在秦叔宝已经解甲归田,如果他要回去,想阻拦的借口都没有。

    这时候李世民才感觉前几天答应秦叔宝卸职的决定实在是太不明智,可是如今事情已成定局,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补回来。

    李世民的话说得非常在理,大家也都不由自主的点头,尤其是房玄龄,他家可是有好几个儿子,大儿子如今已经入仕。

    而李靖就不用说了,两个儿子都已经老大不小了,都在军中任职。

    所以李靖直接开口道:“这个要不把他送到大军中让他锻炼锻炼,那些什么校尉的职位还是可以空缺出来那么一两个嘛!只不过不能以刚才陛下用的那个理由,其他都不是问题。”

    “嗯,右仆射这个提议不错,我看这个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房玄龄非常赞同李靖的话,放到军中既不和他们读书人争位置,也有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可是显然这样的安排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所以他没有一直没有点头应允。

    大家看到李世民这个天子没有表态,也没有说什么。

    最后李世民把目光看向了魏征,魏征则是直接甩锅,“我没意见,我觉得两位仆射的提议非常好。”

    “那么侍中你的看法呢?”李世民在魏征那里没有收到好的反馈又把目光看向了一直没有说话的侍中王珪,显然是想看看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王珪原本不想说话,可是如今天子点名到他,他也不得不说了。而且从天子的态度来看,他显然对于刚才李靖提的这个提议不感兴趣。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以秦子玉的才能主政一方也许颇有成效,毕竟从他把精盐卖得这么低价,显然是懂得民间疾苦。不如委任他为一方县令,让他先从地方做起,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不仅是房玄龄魏征就连李世民也觉得不那么靠谱,毕竟从秦寿的举止来看就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让他去主持地方政务,恐怕政务都被他荒废。

    所以几人都不由得纷纷出言反对,而李世民虽然对王珪的提议不感兴趣,但是却非常高兴。

    因为有了不同的意见他这才好安排嘛,要不然几位宰相意见一致,他这个做天子的都不好反对。

    这也是他为什么点名让王珪说话的原因,可以说王珪还是非常懂事的,把他提拔到侍中的位置没有错。

    李世民内心总算舒畅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