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说书名士 » 第四章辨语摘言何其悲?无人无材可见衰

第四章辨语摘言何其悲?无人无材可见衰

    大齐若论儒家圣地,一为孔府,二为孟府,三为五大书院。

    青松,墨竹,明剑,浩然,霜菊合称五大书院,其中青松书院为最,士子达两千众,墨竹次之,不足二千,明剑浩然再次之,在一千五百左右,幽兰为大家族女子之进学,授琴棋书画茶香绣诗,有四百余名。

    浩然学院有齐地门阀支持,多为孔,孟,颜,曾,朱等几个士族子弟和一些高门望族,明剑学院则是修武一派,青松墨竹也就成了天下寒门的圣地,称北松南竹。

    江南郡墨竹书院今朝来了几位夫子和二三十员学生,打的是谈经论道,实为试探虚实。

    “子安兄,墨竹学院与吾等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今朝来此,实在怪异。”许谓见道声势浩大,皆一身青衣绣墨竹的墨竹来人感到十分惊奇。

    “吕院长,高某不请自来,还请见谅,此次见来是因想与尔院学子切搓经义,如何?”带队之人向胡子发白,老态龙钟的吕理吕院长问道。

    “尔既愿来,实在是大好之事,我等松竹相交,想来必为我所胜。”吕理眼光锐利,打量墨竹一众学子道。

    “呵呵,说笑了,我墨竹学子个个才高八斗,气宇轩昂,谁胜谁负,尚未知呀。”墨竹带队高夫子施了一礼笑道。

    “子安,小心点,那高夫子是高岸的二爷爷,同出一脉,对高岸多有照顾,只怕是盯上你了。”不知从那冒出来的宋修沉声说道。

    “吾不过是个陪衬,好一招一石三鸟,这定国公府当真有奇才啊。”丁元观感叹道。

    “我听闻,河东郡望河东丁氏的旁系子弟便在尔院,何不一展风采?”那高夫子身后一儒雅书生打扮的学子朝丁元观这边看来,笑然道。

    “不知是那方贤士,河东小族子弟丁元观丁子安拜见高夫子及各位贤士。”丁元观平谈如水的从人群中走出,施了一礼道。

    “在下江东虞氏虞令虞公致,早闻兄长高名,还请赐教。”那儒雅书生回礼道。

    “不敢当,公致贤弟之名我也是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真不凡。”丁元观笑着道。

    “既然如此,敢问兄长对泽济令之事看法如何?”虞令问道。

    泽济令,当今圣上登基后首做的政策,连通尚河,浮云溪,司山江,以供关中与西京,洛京取水,开垦良田,但官府的三百万两白银,到半个月前开工时只剩下三十万两,使得天下震动。

    在人群中的吕阔摇头叹息,这是妄议国事,有大麻烦的,丁元观不说还好,一但说了,必有大祸临头。

    “自然是好事,贤弟以为呢?”丁元观不接话中刀子,反问道。

    “好事,不过敢问贤弟对此有何看法?”虞令不愿放弃的问道。

    “功在千秋。”丁元观笑道。

    见拿不下丁元观,墨竹之中再出一人。

    “在下会稽谢氏谢朗谢文生,还请兄长赐教,敢问兄长对汇珍令看法如何?”一名同样装扮的书生问道。

    “八方来财,显映映大国气概。”丁元观笑道。

    谢朗顿时无话可说,只得败退下来。

    高夫子使了个眼色,一名手执折扇,容貌出众的学子走出。

    “在下广陵上官氏上官鸿,字清风,拜见子安兄长,敢问可否愿与我一论君民之系?”那人笑道。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唐太宗曰,水亦行舟,亦覆舟,早有论之。”丁元观笑然道。

    “非也,君者日也,民者万物也,无君领黎民,则天下必乱也,尔错了。”上官鸿笑道。

    “是尔错了,无民何来国说,无国何来君说,可真便成孤家寡人尔。”丁元观冷笑略有不满道。

    “好了好了,上官贤弟且退,看为兄,在下江北周厚周泽山,敢问子安贤弟,天地君亲师,哪个最重?”又一人出,将上官鸿拉了回去。

    “若在卜算占星之中,天为重,若为将领谋士,天地为重,若为朝堂天下忠臣百姓以君为重,若为孝子贤孙,以亲为重,若为爱徒恩师,以师为重,岂有最重之礼?”丁元观问道。

    周厚见拿不下丁元观,沉思片刻后又问道:“天地万物不知多少,何以人独尊?”

    “人者,顶天立地,知礼义,懂廉耻,守忠信,若无礼义廉耻忠信,与百兽何差?”丁元观又反问道。

    “好了,高夫子,你墨竹学院的学子都是如此无礼之辈?”吕理不悦道。

    “早闻苍松四景,我见过其中之三,唯未尝得见十里绽莲,可否全了我这个心意,你我二院,一较高下?”高夫子笑道。

    “也可,诸学子同随,高夫子请。”“吕院长,请。”一众夫子学子往莲池而去。

    “墨竹甲级学子,刘绝刘悬生,张辞张修缘,卢昆卢子孝,王坚王千仞,莫敢莫潜蛟,敢问苍松院丁子安,郭幼兴,徐寿存,洛安邦,滕铭青几位兄长贤弟敢否一论经义?”有五名墨竹书院学子出列对人山人海的苍松学子问道。

    这高家,当真无法无天,学院之中,分甲乙丙丁四等学子,在苍松书院,达甲级者共有二十二人,但不说在外游学和资历不够者,只有以上五人,加上许谓,宋修,高岸三人尔已,而这四人,皆是与高家有所联系,可以说是以一挑五了。

    果不其然,其余四人尽皆言败,只留丁元观一人在场。

    “既然只留丁兄一人在此,那便我五人与丁兄各出一句诗,谁对上,谁赢如何?”五人中头戴玉冠,气质出尘的张辞问道。

    “可,来者是客,诸位先来。”丁元观回道。

    “六月碧荷入浊泥,”“腊月红梅出青墙。”

    “昨日听雨辨落花,”“今朝闻香寻残叶。”

    “纵谁言风花雪月,”“终归是才子佳人。”

    “朝上北山猎鹿牛,”“暮下南田耕禾谷。”

    “一诵二读三年复,”“四书五经六艺学。”

    “好文才,还请丁兄出诗。”五人感叹道。

    “文臣武将台御史,阁有学批府筹谋”。丁元观笑道。

    这一句,就讲了当今朝廷五种官职划分,前三种不用说,阁是议阁和朱阁,由紫衣议阁大学士和朱批令,筹谋指筹谋卿士,归属太师。

    “这,几位尔有对出否?”张辞愁眉道。

    “丁兄大才,我等不是对手,敢问下句。”五人相互对视,看出对方无奈表情道。

    “禁卫鹰扬亭谍者,楼有山海会直天。”丁元观笑道。

    禁卫是皇宫守卫,鹰扬卫是抄家掌刑,风吹亭是他国间谍,直天会是民意上报。

    “尔等佩服。”众人只得言罢。

    高岸心一沉,名声既然难克,只能拖延其仕途,慢慢打磨了,并竟,美玉只有圆的才安全,也能为其所用。

    丁元观凭此夺了名,自算打了高岸的脸,高岸又绝非忍气吞声之辈,此后之情,自可思之。

    “如此,大善。”高夫子瞧见高岸心思,看了一眼吕理,心中起了思量,笑着遮去面上思索。

    “何也?”吕理不解,皱眉问道。

    “我笑青松无人尔,世兄,莫非汝院仅一子吗?”高夫子指丁元观道。

    吕理顿时哑然,只任其言说。

    “世人云,北松南竹,并为天下两大书院,犹记太祖开国之时,青松学子仅千余名,墨竹子则三千尚余,若非文,仁二宗大兴儒学,制法,释,道,墨,阴阳,名,纵横,行,察观,敬百家之学,何来尔今日之兴盛?”高夫子略顿言语,见吕理不语,更为放肆。

    “不料今日虽有三千余众,空谈朝政,附庸风雅,死读经书,只奉圣贤,循规守旧,贪恋名利,望风而去之徒,不知凡几,而可称大才者,不过寥寥可数,可见无人耳。”高夫子摇头感概不已。

    “若墨竹之子如论中,则墨竹亦无人耳。”吕理冷笑道。

    “烦请院长一解本夫子之疑。”高夫子看向吕理。

    “不释经言书,论政讨术,只知空囗无凭说些旁门左道,拾人牙慧,无半点已见,又如何行的长远?”吕理道。

    “这……”反倒是高夫子哑然了。

    “高夫子不闻名家之学,白马非马,离坚白,不闻纵横之学,纵楚横秦,游说舌辨,不闻兵家之学,攻心为上,揣摩敌心,此三家之学若得半家,何至如此?”吕理又道。

    高夫子沉默不语,饮囗清茶,往客房去。

    次日鸡鸣,一干墨竹学子随其而去,未与青松一人相言。

    “河东名士第二回自此完,各位看官,小人拜谢”。说书人一拍醒木,这第二回便就完了。

    取了三件什物,也不管台下看客几人,出了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