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72章 我们不拿曹贼也会拿

第372章 我们不拿曹贼也会拿

    南皮一战,太史慈和周瑜光是在主战场上,就抓了敌军俘虏两万六七千之巨。

    如果再加上战后肃清战场、追捕零散逃兵、以及把部分敌军轻伤员简单处理一下,等他们自己挺过来。

    那刘备军收获的总人数,至少要三万往上了。

    而袁尚军在南皮战场,巅峰时可是有五六万人之多。

    这里面有大几千人在前一天由吕旷带着撤退到东光县了,还有数千人昨夜大战时夺船逃跑,加上数千人陆路四散崩溃。

    这三部分相加,袁军活着离开南皮战场的,大约在一万五六千。还有这么多天累计近万的伤亡,和三万多投降、被俘,加起来也就对得上账了。

    只可惜,刘备军能掌握的这三万人里,精锐的袁军战兵、老兵,总规模不过四千人,剩下全是新兵和民夫。

    这些民夫显然不适合作为战斗部队使用,太史慈和周瑜决定暂时看管起来,给口饭吃,让他们干点活,然后请示后方的诸葛瑾,拿出一个长期稳妥的安置方案来。

    渤海郡经过两年多的拉锯战,虽然西半部各县已经田园荒芜、成为了二袁对峙的前沿边荒区,但人口也在同期锐减。所以把这几万人往东挪,挪到沿海后方屯田,依然是有足够的田可种的,给人一口饭吃不成问题。

    太史慈和周瑜花了两天时间打扫战场、追肃残敌,完成这一切,就先把捷报送回去。后续是追是守,就凭诸葛瑾和刘备定夺了。

    毕竟太史慈和周瑜此番来的首要目的,还是帮袁谭解围。

    ……

    随着此战大胜,太史慈和周瑜在南皮破敌数万、斩杀吕翔的消息,自然是飞速往后方传递。

    吕翔是五月二十六这天半夜被杀的,次日一整天,太史慈都在追肃残敌、抵定局势,到二十八日一早,才给后方派去快马信使,送出正式的捷报。

    仅仅两天之后,捷报先南渡黄河抵达临淄,送到了袁谭手中。

    具体的经手人,自然还是辛毗和郭图。郭图怎肯错过这个报喜的机会,拿到捷报也不顾当时夜色已深、主公已经歇下了,直接往袁谭的幕府里闯。

    “主公,大喜啊!太史将军和周校尉,击破吕旷、吕翔部,斩杀了吕翔,南皮之围已解!围困南皮的敌军大半被歼,残部也都狼狈逃窜。渤海郡境内,已经没有袁尚的贼军了!”

    袁谭原本对于刚睡下就被吵醒这种事情,颇有几分起床气,看到郭图那张菊花一样绽放的笑脸,就忍不住想踹他。

    但是听完郭图转述的捷报后,袁谭整个人都呆滞在了那里。刚要抬起踹人的小腿,也硬生生凝滞在半空中。

    直到半晌之后,袁谭觉得一阵憋气胸闷、腿肌酸麻,才大喘气了几下,把腿放下,奋力揉了几揉。他一直悬着的心,也是直到此刻才彻底放下。

    终于不用担心南皮的防务了。

    刘叔这是真仗义啊,说帮他解围就帮他解围。

    “真是侥幸……看看袁尚那贼子,有眼如盲,向曹贼那种女干诈之徒求饶乞和,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

    还是我高瞻远瞩,知道刘叔才是诚以待人,言出必践。我此生赌得最对的一把,就是结皇叔为倚仗。”

    有那么一瞬间,袁谭内心忽然有一种错觉:要是刘叔此刻出现在他面前,估计他会腿软站不直。

    但好在刘叔不在,他稍稍冷静之后,理智还是告诉他:不要急!再看看!按照这趋势打下去,刘叔和曹贼之间,很快就有堂堂正正一战了。

    大不了自己先让辛毗或者王修把服软听命的书信写好,按着不发,如果刘叔真能在徐淮主战场打赢曹操,到时候自己再把信送去,感谢搭救之恩。

    不过眼下,他也是可以表示表示的。

    袁谭这两年已经不太富裕了,军粮也不是很充足。但袁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四世三公之家,金银器皿珠宝还是有不少存货的。

    他就让人挑了批金银珠宝,给太史慈和周瑜送去,算是劳军。也不忘给后方坐镇琅琊、统筹此次援军的诸葛瑾也送去一批。

    虽说袁谭还是一方诸侯,他拿重金结交刘备麾下的文武,按说是有点犯忌讳的。但刘备的气量比较大,他非常放心自己手下的人不是袁谭用金银收买得了的,这纯粹只是礼尚往来,也就不会追查。

    谁会傻到在刘备这条大船乘风破浪的时候,去跟一艘快沉的小破船勾搭呢。

    ……

    袁谭收到捷报后两天,就轮到身在诸县的诸葛瑾闻报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郑重,袁谭又让辛毗本人骑快马跑了一趟,跟着太史慈的信使一起日行数百里。

    而诸葛瑾接到捷报时,那淡定的表现,着实让辛毗再次印象深刻。

    当时诸葛瑾正在跟鲁肃下棋,把捷报一丢,扭头跟旁边侍立的三弟诸葛均分享了一句:“你姐夫大破贼矣。”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毫无疑问,这一幕将来肯定也是要写进《世说新语.容止》里的。

    鲁肃听到后,立刻放下了棋子,急切追问:“大破贼?不是击退解围么?歼敌多少?”

    诸葛瑾:“三五万吧。”

    鲁肃这样有气度之人,都忍不住袖子稍稍一抖,拂到了棋案,摔碎了几颗白玉棋子:“多少?!”

    诸葛瑾:“还嫌不够详细?那就谦虚一点,算三万吧——子义和公瑾也是沉不住气,都没来得及细细统计战果,刚打完一天就着急忙慌报捷了。想听更细的,再等几天吧。”

    鲁肃连忙解释:“我不是嫌三五万这个数字不精确……怎么就能打成这样呢。说句实话,其实子瑜你一开始吩咐他们以破敌为务、不仅仅是要相持解围,当时我还觉得你这方略不够持重。

    毕竟正常情况下,袁尚一旦召回吕旷和吕翔,这二将就会成为袁尚用来打曹操的生力军。在主公希望袁尚和曹贼尽量两败俱伤的前提下,过分削弱袁尚其实并不是最优解,还会增加我军的伤亡。

    但我是真没想到,最终居然只花了这么点代价,就歼敌这么多,还俘虏了这么多。如此算来,却是比把吕旷吕翔全师放回去跟曹军消耗,更加有利了——对了,我军伤亡多少?”

    诸葛瑾这才又拿起辛毗送来的捷报扫了一眼,说了个数字。鲁肃也是神色愈发惊喜,显然对周瑜的战果非常欣慰。

    辛毗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也是愈发叹服:诸侯这淡定,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呀,他是真的一开始都没看具体损失数字,被鲁府君问到了才补看了一眼。

    而这种场合,他除了在旁边看热闹、内心暗暗膜拜以外,根本就不敢插话,只能是静观诸葛瑾和鲁肃旁若无人地对谈。

    别说辛毗如此,人家诸葛家的正经三弟诸葛均,也是一样一句废话不敢多,就听前辈高人分析。

    诸葛瑾“啪”地一下打开折扇,顺势帮鲁肃分析了一下、自己此前为什么一定要太史慈和周瑜追求歼敌,而不是耗着:

    “按照兵法正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甚至是两败俱伤,我们是不该追求通歼二吕,而是应该放他们回去跟曹贼狗咬狗。但是子敬你虽知兵法,却不识人——

    当然,这也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没去过河北,跟那些河北诸将不熟。我却不同,阿亮数年前曾经去过河北,跟袁家诸将都有过至少数面之缘,对其中有头有脸的,还都尽量找机会交谈体察。阿亮当年回来后,也跟我深谈过数次,故而我也对河北诸将的禀赋人品,颇有了解。

    这吕旷吕翔本就不是战意坚定之人,对袁氏也谈不上忠贞,只是附强而已。

    按照现在曹操出兵的方略,就算二吕退兵,曹贼也肯定不会放任他们顺利逃回邺城参加守城,肯定会设法在半路上截击他们,战场可能在清河郡,也可能在巨鹿郡。

    而以二吕的意志不坚、反复无常,真要是在野战战场上被夏侯渊和曹洪包了,他们肯定会果断投降,到时候这几万人不就成了曹军的助力?

    既然如此,还不如在南皮战场上先杀个吕翔,再把那些乌合之众俘虏几万过来,这样后续去投曹操的吕旷部,人数也能少一点。

    只能说袁家的将领已经人心离散太严重了,袁尚没能力收回来——我们不拿,曹贼也会拿。”

    诸葛瑾这番话,谈笑风生,雅量高致,说得那叫一个轻松。

    但实际上,他说的也是半真半假。

    他是了解吕旷吕翔,但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四五年前出使过河北,而是诸葛瑾自己从历史书里看来的先知先觉。

    诸葛亮只是被他作为一个情报来源的借口,遮掩一下而已。反正鲁肃也没法去找诸葛亮求证,而且诸葛亮这些年来跟大哥交流切磋的次数,累计也是数以百计。

    亲兄弟之间日常聊天聊了多少事儿,谁能完全记得清?诸葛瑾说他几年前说过的,诸葛亮如果没印象,也只会觉得是自己说过忘了。

    而鲁肃听后,果然不以为异,反而愈发钦佩:自己在内政和战略方面,确实可以向诸葛兄弟学习、靠拢,但是论眼界之广、识人之明,自己果然越拉越远了……

    鲁肃尚且如此,诸葛均和辛毗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