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68章 怂是真的怂,稳也是真的稳

第368章 怂是真的怂,稳也是真的稳

    太史慈挑战未果,就换周瑜带着船队走漳水逆流而上、直抵南皮城下。

    摆出试图把粮船队运进南皮城的样子,以逼迫吕旷吕翔应战。

    次日一早,周瑜就带着六千水军,乘坐数十艘大型艨艟级别的战船,沿着漳水进攻——这种战船,跟去年南皮之战时用过的也差不多规格。

    这也是因为更大更坚固的战船,实在开不进漳水这样的河流,或是至少掉头转向不便,而艨艟在强化舷侧射击孔防护后,用于北方战场已是绰绰有余。

    周瑜沿着河流推进,两岸很快就都是吕旷、吕翔的围城营地了。

    岸上的袁军能躲在营垒的夯土矮墙和木栅后面,对着河面上的船队肆意放箭,漳水宽度不过数十丈,哪怕躲在河流最中央的位置,总要被南北两岸至少一侧的弓弩覆盖。

    好在周瑜已是轻车熟路,让弓弩手全部躲进船舱,甲板上也没有留什么操船人员,极个别需要临时操作帆篷缆绳的,也都是身着钢盔铁甲,桅杆旁边还额外竖着盾牌。

    双方一番激烈对射,周瑜的船队很快被射成了一艘艘的刺猬,但将士们却没什么损伤。周瑜以强弩对着岸边的弓箭手瞄准点射,反而还是袁军伤亡更明显一些。

    打了一会儿之后,袁军果然意识到光放箭没用,开始沿着营垒工事,点起一排排火炬,然后弓箭手们都把裹了破麻布的箭矢,沾染少量油脂,随后在火炬上引燃放箭。

    在战场极个别河段比较窄的位置,袁尚军士卒还调集了臂力强劲的士兵,直接把一个个火把甩飞出去,朝着周瑜的战船投掷。

    可惜这些火把做工实在是不好,连燕尾炬都算不上,尾部没有铁爪钩,飞到木板上后根本无法扎进去。

    丢在甲板上或许还有点效果,如果丢在船舷上,那就直接弹开掉进河里了,纵火效果还不如火箭——火箭好歹能确保扎进木板,然后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而没法扎住的火把,就只有接触的那一两秒能加热,随后就一闪而逝了。

    这种程度的火攻,简直让周瑜在应对的时候,都有些提不起劲儿。

    他甚至觉得藏在底舱的那一桶桶膨润土泥浆,都没必要用了,可以省着点等灭火压力大的时候再用。

    现在直接让水手们靠船舷外放的滑轮绞桶、从漳水里打水上来浇甲板,就足以把这些小火灭了。

    而对面吕旷、吕翔麾下那些指挥火箭手的部将们,看到刘备军如此好整以暇就防住了火攻,也是大惊。

    在南方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船舷设置滑轮绞索机构,在北方至少在冀州军眼中,那都是新玩意儿。虽说这东西跟水井边绞水桶的轱辘差不多,但北方人就是没想到能把水井轱辘装到船舷上。

    冀州军对于水战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实在是太差了,连已有的常用技术都不会整合、不知道能用于水战。被周瑜碾压也就不足为怪。

    吕旷吕翔用尽了各种阻击对射的手段迟滞拖延周瑜,最后毫无战果,反而在持续的对射中折损了数百上千的士卒。

    袁军的弓弩手虽然也有掩体,但毕竟不如周瑜的防护严密,持续高烈度作战,导致死伤不断提升、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打到后来袁军弓弩火力密度越来越低,很多士兵发现无论怎么射都是在做无用功,直接往夯土甬道背后一蹲,开始消极偷懒。

    而周瑜观察到这一情况后,他麾下的弓弩手们甚至敢伸手出去船舷上、把敌人射过来的箭矢拔出来再射回去,以补充不足的箭矢——

    这样的事情,江东的水兵们还真是经常干,正史上记载,当年孙坚生前打刘表的时候,就这样跟黄祖所部对射过,荆州兵对着战船疯狂放箭,全部射在船板上了。船上的守军箭不够用,就从木板上拔出来射回去,哪怕有折损,哪怕质量变差了,好歹能凑合用用。

    这事儿据说还是罗贯中后来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之一。既然孙坚都习惯这么做,周瑜会用也很正常。

    如此一来,周瑜的续战能力也大大增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杀到南皮城下绝无问题。

    可惜,就在周瑜踌躇满志的时候,不出意外还是出现了意外。

    吕旷吕翔毕竟不是弱智,他们已经抄了去年曹洪张郃失败的答案,对于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这种事情,还是有所防备的。

    就在周瑜自以为得计时,船队缓缓而进,忽然一阵颠簸,冲在最前面的几艘战船就发出一些沉闷的木料扭断之声。

    “校尉,是触礁了!前面水下有浅滩沙洲,阻塞了航道!”

    周瑜脸色一变:“怎么可能!这条航道太史将军去年不是就走过么?当时都把粮船直接送到南皮城下了!走过的路怎么会突然冒出暗礁?”

    瞭望手和传令兵也都默然不知,无法回答。周瑜摩拳擦掌了几下,心念电转,想到一种可能性:

    “莫非是吕旷吕翔围城日久,花了很多民夫人力,特地破坏了漳水航道,确保谁的船都过不了……这是两败俱伤的打法啊,我们的粮船队固然不好通过,

    他们将来要是打下了南皮城,想再往漳水下游进攻,不还得花大力气把航道重新疏通、把堵了的河床再疏浚深挖,这是有多怕敌军从水路解围南皮……”

    而这一点,周瑜也是不可能提前预测的,毕竟这儿被敌军围了半年,没来救援之前,怎么可能预测水面以下的水文情况变化?

    周瑜也只能下令各船以箭矢压制两岸之敌,然后让触礁的船能用撑篙撑开就尽量撑开、顺流撤退。实在撑不开的,就组织水兵卸甲跳水转移,逃回后面的接应船只上。

    至于运粮任务,也就只能暂时中止了。

    此战虽然没能解围成功,也触礁损伤了几条船,但论伤亡交换比的话,周瑜还是绝对赚的。

    而且他让吕旷吕翔的部队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周瑜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最多只是能阻止周瑜直达城下而已。这对于吕旷吕翔部的士气打击,已经非常大了。

    ……

    周瑜尝试不力后,暂时退却,回到下游数十里扎营,跟太史慈重新合兵一处,商量新的对策。

    “看来,这吕旷吕翔虽然无能,但胜在谨慎,至少懂得学前人刚刚吃过的亏,确保不吃第二遍一模一样的。说他们比中庸之将略微强一丁点,倒也配得上。”

    周瑜和太史慈,对吕旷吕翔的评价,倒也提升了一些。

    虽然至今为止,他们还没跟敌将打过照面,对方就是怂,就是依托围城营垒和沿河甬道而守,怎么都不主动出战。

    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打法,稳是真的稳,太史慈周瑜想快速溃围,还真不容易。

    太史慈不愿意费脑子,想了一会儿想不到新招,就还是指望周瑜:“公瑾多谋,必能有变通之法?”

    周瑜想了很久,建议道:“其实……我觉得城内管统的军粮,也未必就短缺到了这步田地。就算渤海守军去年有冬种,他们也要到这个月才能收获夏麦。

    所以在五月底之前,他们本来就是不可能得到本地粮秣补给的,去年被围之前,他们就该有这个心理准备。现在,我军还有点时间,一个月之内不能解围,南皮也不至于粮尽而降。

    而随着凌汛渐猛,夏季涨水,子瑜和孔明都判断,曹军肯定会尽快对邺城下手,全面袭击袁尚。我觉得只要熬到那一天,吕旷吕翔自会不战而撤围。

    我们此番来的目的,当初也说过了,不仅仅是要救管统,更是要削弱吕旷吕翔,不让他们回去投曹——这些人,不会为袁尚死战到底的。

    既然如此,不如把运粮的步骤省了,或者只以假装运粮为诱饵,吸引吕旷吕翔的注意力和兵力。然后,我们另出奇兵,确保鼓舞南皮城内的守军继续坚持下去,并且动摇吕旷吕翔围下去的意志。

    明日,我可假装再尝试一次水路突进,甚至会摆出‘想分兵上岸、持铲锹疏浚水下浅滩"的姿态,吸引吕旷吕翔主力来阻击。届时,子义兄可选敌军围城营垒薄弱处,择一点重点突破,也不求破营,只要撕开一个小口子,让我军能冲到南皮城下,对城内放箭示警即可。

    示警的内容,无非是假传军情,告诉管统‘曹军已经在进攻邺城,袁尚自顾不暇,数日之内必会让吕旷吕翔撤回魏郡",如此,守军必能咬咬牙再坚持。

    而我军还能将计就计,在送信完毕后撤退时,故意遗落或是射偏一些,让部分箭书故意被吕旷吕翔部缴获。如此,哪怕曹贼暂时还没偷袭魏郡、邺城,袁尚军中也肯定会有一些人相信。

    因为这种事情是解释不清的,吕旷吕翔越是辟谣,袁尚军士卒越会觉得这是将军们在说谎稳定军心。只要我们的箭书写得更详细一些,把时日都写明,能骗几个是几个。

    而且,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可以自证的,哪怕曹军还没进攻,如果我们故意大范围散播这个消息,挑唆离间,散播吕旷吕翔信了、要回援邺城,那曹军岂能不立刻发动进攻?

    曹操也不会希望吕旷吕翔回援成功,让邺城的守城力量大增的,他肯定会试图在沿途的清河郡等地,拦截吕旷吕翔。

    如此,等曹军为了拦截而真的提前发动进攻时,我们说的那些谎也就变成真的了。到时候我们趁吕旷吕翔真的不得不退兵,趁势掩杀,可获全功!何必全靠我们自己的实力,去跟尚有战意的袁尚军正面交战呢?”

    太史慈想了想,不由一拍大腿:“妙计啊,有些事情,曹贼是肯定会去做的,无非是时间早晚,最多相差个十天半个月。

    他们本就要做而未做的事情,我们提前一些时日喊破,这也不算说谎嘛,只是早说了几天而已!公瑾果然妙计!明日就依此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