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67章 敌人居然还会吸取教训

第367章 敌人居然还会吸取教训

    太史慈动员完军队后,就带着他的骑兵向南皮战场渐渐逼近。

    骑兵行军很快,四月二十五这天一早,军队最后一次拔营启程时,距离南皮城就只剩最后四五十里了。

    这点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用一上午就能到。但吕旷和吕翔依然没有派人来求战拦截,就龟缩在南皮城外的围城大营里,后军预备队最远也就拖到南皮上游的东光县。

    袁尚军围攻南皮已经超过半年,所以设施和营垒非常完备,从作为出击基地的东光县到南皮之间,还修了简单的沿河甬道,以保护粮道,水陆都可以行进。

    袁尚军的军粮,主要囤积在东光县城内,毕竟有城墙的保护,大笔的粮食这样存比较安全。而南皮围城大营里的部队,一般也就存十天半个月的口粮,吃得差不多了再从后面东光县城运来,反正也就几十里路,不远。

    吕旷和吕翔的军队,从绝对人数规模来看,是不少的,跟去年曹洪和张郃来进攻时差不多。

    曹洪和张郃当时巅峰期在渤海战场有五六万人马,但后来因为曹操把主攻方向挪到西边,对渤海这边并没有尽全力,所以又抽调回去一小半。最后太史慈和陈到、田豫来袭时,曹军总共只有三万多人。

    这一次,吕旷、吕翔受命来袭,一共也有五六万人马,只是质量非常低劣,还把本地新抓的运粮民夫都算进去了。加上袁军是内线作战、本土作战,不计质量硬抓人的话,凑人头数确实可以凑很多。

    而且袁尚至今为止,主要进攻目标就是南皮,他是想把渤海彻底吞下,光复冀州全境再掉头回去应对其他威胁的,哪怕去年冬天和今年早春的时候、并州***被曹操干了,袁尚依然不管不顾继续跟大哥死战。

    所以吕旷吕翔至今都没有出现类似去年曹军那样的分兵问题,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直到如今太史慈来袭,吕旷和吕翔还有将近两万人的冀州军,和一万多刚拉来的新兵,以及近两万渤海郡和清河郡本地强征的运粮民夫、负责破坏城防工事和修筑甬道营垒的辅助人员,全加起来凑了五六万人头。

    真正能打的,也就一万七八千人,其他纯凑数。

    不过袁尚在邺城武库里剩余的老旧武器库存倒也够用,所以拉来的新兵也好,民夫也好,都会足额发给武器。

    至少每人一把生锈的破烂环首刀,或者一柄竹竿铁头的长矛,但甲胄就不配了。

    连老兵都做不到人人有甲,包括皮甲,新兵和民夫自然只能完全无甲。

    不过,因为对面的太史慈和周瑜,加起来也就不足万人,刘备军渡海而来千里远征,不可能带太多人,吕旷吕翔还是很有信心一战的。

    他们也知道敌军精锐而人数不多,只靠战船之利在漳水上来去如风,所以提前做好了防御工事,高垒深沟,围而不战,就想等着太史慈和周瑜强攻他们已经建设得很完备的围城营垒。

    ……

    太史慈安然抵达了南皮城外不远的位置,他带着两三千人的骑兵,逡巡搦战了一番,吕旷吕翔却只是死守营垒,看到太史慈靠近就放箭。

    太史慈迂回了半天,没找到可以进攻的破绽,也就只能暂时退避。

    “这吕旷吕翔虽然无能,倒也知道自己斤两,不比曹洪去年一上来就反冲我军,如此倒是有些棘手了。他们围困南皮已经围了半年以上,围城营垒已经非常坚固完备,强攻损失肯定不小,也未必能突破……”

    太史慈也是没想到,自己只带了三千骑兵,对方营中正规军一两万、炮灰杂鱼数万,居然不敢出战。

    或许是吕旷吕翔也意识到:自己麾下骑兵部队规模并不足以绝对碾压太史慈,一旦太史慈跑起来,数万人行动迟缓的主力也追不上,这才不出战。

    毕竟他们的冀州军老兵不过一万七八千人,其中骑兵的比例应该不会超过两三成。在士兵精锐程度和武将都不如的情况下,让骑兵单独迎击太史慈有点冒险。

    不过考虑到自己比周瑜来得早,太史慈也不愿意浪费时间,此后一天多,他就各种迂回拉扯,找机会骚扰。比如趁着晨昏天色昏暗时,让骑兵裹上马蹄悄悄绕到敌军营垒薄弱处,试图劫营,或是放箭骚扰。

    吕旷和吕翔人多,分批守夜,倒也警惕,太史慈的劫营没能成功,但好歹也没什么损失,还让敌军惊扰不断,体力和士气都有所影响。

    袁军看着己方几万人被对面几千人压着打,主帅还不让出战,心里肯定会郁闷,意识到己方战力的孱弱。

    太史慈劫营不能成功,第二夜就改用骑兵裹马蹄逼近敌营后、用火箭放火的战术,继续骚扰削弱敌人。

    这一招果然比直接劫营好用一些,主要是太史慈的部队目标小,来去快,黑暗中远距离敌人根本抓不住。而围城营垒内的敌军,是要点起火把巡夜的,火光映照之下非常明显,拒马、木质的粮囤和帐篷等建筑都看得清清楚楚,对着那些目标远远射火箭就好了。

    吕旷和吕翔没有提防,果然被放火烧了一些目标,连连派人救火,还是损失了一些物资,更重要的是士气愈发低下了。

    吕旷在一次救火后,也是非常诧异,跟吕翔商议:“敌将如何会这般来去如风,突然出现在营外百步、然后就直接放火箭的?他们要放火,难道不用打火把的么?望楼上的士卒莫非疏忽了?”

    吕翔想了想,也是深以为然。

    这也不能怪他们没见识,而是这个时代原本没有发明火折子这种东西,历史上要到北魏末期才发明出来。所以野外快速扩散引火是很麻烦的。

    正常情况下,要想放火箭,你总得先弄几个火把,然后把箭矢都快速点起来,一传五、五传二十、二十传一百,一般每轮最多也就扩散四五倍火源。等大部分火箭都点上了,营内瞭望手应该早就看出远处有大片火光了。

    但太史慈的奇袭,却完全不是这样。

    他简直就是在黑暗中,倏忽之间就凭空冒出一大堆火源。

    守军还没反应,箭雨已经从半盏茶之前还是一片黑暗的野地里射过来了,这突然性陡然就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吕旷吕翔压根儿没见过这样的战术,被骚扰得焦头烂额,也就不奇怪了。

    ……

    吕旷吕翔士气低落,被骚扰得完全睡不好觉的同时,太史慈则是颇有几分自矜,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诸侯钻研的火折子,果然妙用非凡。听说去年高顺守莒县,想趁夜出城烧张郃的粮船队,就是因为夜间引火太慢,战果不多。诸侯就为了这事儿,就能弄出如此神妙之物,第一次实战,反而便宜了我。”

    太史慈内心倒也有分寸,知道这事儿第一个要感谢的是领导,自己只是执行层。如果让他拿和去年高顺一样的装备条件去放火,自己未必能做得比高顺好。

    这么一个小东西,就让军队夜间从无到有大片引燃火源,速度快了好多倍。前一刻还是“灯火管制”悄***摸过去,下一刻瞬间就一大片火光冒出来了,这让守军怎么提防嘛。

    除非吕旷吕翔敢把夜间的骑兵巡逻队密密麻麻撒出来,提前预警。但吕旷要是有这个胆子,他也不会死守围城营垒不战了。

    太史慈放了这几把骚扰性的火,提了提士气之后,次日一早,走水路绕道而来的周瑜,也终于抵达了战场。

    太史慈主动往东北方向撤退一些,跟周瑜会师,然后把自己先来两天的骚扰情况,跟周瑜合计了一下,听听周瑜的意见。

    太史慈在刘备军中的官职地位,肯定是比周瑜高得多的,毕竟他来得早,也有战功,已经是杂号将军,周瑜只是个校尉。

    但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太史慈也发现周瑜颇知兵法,脑子好使,遇到意外情况也愿意多跟周瑜商量。

    周瑜听完太史慈的转述后,一开始也不以为意:

    “死守营垒不出,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将军的骑兵无用武之地,我用船队沿漳水突进,他们若是以弓弩对射,我就跟他们打消耗战好了。

    我军战船的防护都还不错,弓弩手从舷窗放箭,比站在城墙上放箭遮蔽还好,不怕对射。去年我军不就这样逼退过曹洪张郃么,吕旷吕翔还能强过曹洪张郃?”

    太史慈摸着胡子,略显担忧地说:“我是怕吕旷吕翔吸取了去年曹洪张郃的经验教训,毕竟去年曹洪可是敢直接迎击我军的,今年吕旷就不敢了。

    他们也知道我军去年在同一片战场上,击败过曹洪,他们又岂会用一模一样的战术迎敌?说不定我们以战船孤军深入,他们也想了克制之法。”

    周瑜:“不试试怎么知道?若论以陆制水、克制防护较强的战船的战术,我倒也有想过,无非是从岸上放火箭射船,或以强弩、霹雳车迎击。

    但素来没听说过袁尚军擅长造投石机,应该远不如曹军的霹雳车。至于火箭,我军灭火的手艺,也不是北军可比。船上都装着膨润土的泥浆,随时可以灭火。”

    太史慈一听周瑜的分析,也知道他说得对。

    用高岭土、观音土一类的膨润土加大量的水,形成附着力强的泥浆,浇在船舷侧壁上灭火,这也是诸葛瑾五年前就发明的技术手段,当时打袁术麾下的刘勋等将领、在长江上打水战,太史慈就亲自用过,知道这东西的好用。

    而这种东西,对于北方诸侯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他们原先都没打过水战,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绕。如果吕旷只是指望放火阻挠船队,这事情就简单了。

    “既然公瑾想得这么周全,就先水路试试看好了,一旦有情况不对,立刻就后撤,我的骑兵自会在东岸接应里。”太史慈最终拍板,让周瑜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