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65章 袁谭约三事

第365章 袁谭约三事

    郭图听完诸葛瑾最后的解释,这才恍然。

    原来是这样。

    一开始,他也觉得,刘备给袁谭开出的条件有点过于优待了,以至于显得不真实、令人不敢相信。

    毕竟袁谭也就实控一个半州的土地,也没可能恢复袁家巅峰的影响力、来亲自争天下了。

    如果不管他将来多惨,刘备就许他父子两代镇守青州。那万一袁谭将来投之前丢掉的地盘再多一些、刘备岂不是还要往里倒贴?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而诸葛瑾暗示了“来得越晚,所得越少,袁谭因为自己犹豫而多亏掉的部分,将来都要实打实从袁谭的待遇里扣”,那就很合理了,真实性大增。

    郭图在最后跟诸葛瑾敲定了一些细节后,又过了两日,便带着辛毗从诸县回返,去临淄向袁谭复命。

    ……

    见到袁谭后,郭图倒也没敢立刻说劝袁谭投降的事儿,而是先提了一句袁谭最关心的喜讯,以为铺垫:

    “恭喜主公,诸侯已经请示了车骑将军,车骑将军下令青徐的军队尽快再组织一次对南皮城的增援。

    让太史将军和周校尉务必通过漳水水路、撕开吕旷吕翔的包围圈,并且再给管将军运去一批军粮,以利久守。

    有如此强援,主公必可高枕无忧,南皮一定会安如泰山的。”

    袁谭听后,果然面露喜色。他最近小半年来,一直心情极为压抑,还从没这么释然过。

    不过也或许是压抑久了,袁谭都有点“受害妄想症”的倾向了。

    听说刘叔这次又这么仗义,他还有几分不真实感,连忙心惊肉跳地下意识追问:

    “这次车骑将军又来增援我军守城,就没再要什么条件?诸侯有没有推荐让谁担任北海太守?”

    袁谭总觉得对方不提点直截了当的条件,他这援助接受得有点不踏实了。

    去年冬天,自己在此前东莱郡的基础上,又答应把北海郡的治权交给刘备的人,但至今还没交割兑现,如今看来,似乎也不能拖了,否则只怕将来更会“利滚利”。

    然而,郭图的回应却让他颇为意外。

    只见郭图一脸虔诚地说:“这次车骑将军出兵增援我军,并未再要酬劳。至于此前提到的北海太守,诸侯倒也有说到,他说车骑将军早就跟他商议过,只要主公不反对,他们自会请隐居在不其山的崔季珪为北海太守,他们不需要往北海安插亲信。”

    袁谭听了之后,一方面感慨于刘叔要求越来越低了,一方面又微微觉得气闷、被打脸了。

    更提醒了他:自己的号召力如今都下降到什么地步了。

    崔琰是邺城逃回来的,逃到了青州,但宁愿上不其山隐居,也不再给袁家做官。

    袁谭也派人去请过好几次,崔琰都说:恩师郑玄过世虽然已经三年,但他既然回到了不其山,回到了恩师当年开设学宫之地,自当凭吊隐居,以求精进。

    这种理由明知道是托辞,但也是没办法强人所难的。

    当年袁绍活着的时候,给母亲守完三年孝,就想起自己是遗腹子,跟生父见都没见过,而自己是婴儿时又不可能守孝,所以要补守三年,连着守了六年。

    汉朝人讲究孝廉,崔琰现在说回到不其山睹物思人无心出仕,袁谭还只能供着他。

    但现在刘备和诸葛瑾想请崔琰做事,哪怕他要稍稍忸怩几个月,才肯出来做,那也只是稍稍保住袁谭的面子。实际上袁谭心里依然清楚:自己招不到的人,刘叔却可以招到。

    这对于袁谭的心理防线,无疑又是一次暴击。在不太伤他面子的情况下,暗暗点他呢,助他看清自己的斤两。

    好在袁谭最近已经被打击惯了,在短暂的失落后,他很快就不再去想崔琰等下野之臣的事儿,只当静观其变好了。

    袁谭把神思从郁闷中拉回来,继续追问郭图:“车骑将军就这点要求?他有信心光靠太史将军和那新来的周校尉,就打破吕旷、吕翔对南皮的包围?还把军粮送进去?

    今年形势可不比去年了,去年我让张将军守城,还有管将军王校尉在外策应,多方合力才暂时解围南皮,击退曹洪。如今我军兵力衰竭,城外的援军,可是就指望太史将军他们自己了,千万别误了大事。”

    袁谭去年跟袁尚相争,在野战中又打了好几场败仗,所以嫡系部队损失惨重,这些菜鸡互啄的戏码,也没必要赘述太多,总之就是双方实力都大为衰弱。

    袁谭现在也抽不出什么野战部队作为援军了,因此今年对付袁尚麾下的吕旷吕翔,和去年对付曹军的曹洪、张郃、高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刘备的增援,将扮演绝对的主力。

    对于袁谭的不可置信,郭图自然是把诸葛瑾的原话和盘托出:“车骑将军已将青徐扬诸事,托付诸侯全权处置调遣,诸侯说他有绝对信心,只靠太史将军和周校尉的本部人马,便暂时为南皮解围。

    因为他料定,袁尚不能持久,随着漳水上涨,我们守南皮会更有利,而以曹贼之女干诈,他很有可能趁着凌汛撕毁去年与袁尚的和解,进攻邺城。所以我们只要顶住袁尚这一波攻势,就不会有下一波了,情况会比我们想象的容易不少。

    车骑将军也正是因为相信了诸侯的判断,不想误导主公,不想乘人之危要挟盟友、骗得主公为了此轮新援军付出太多代价,这才实言相告,并不漫天要价。他说……希望主公想明白袁家的处境、为长远计。大将军遗泽的威望和号召力,已经被袁家内战消耗殆尽了。”

    袁谭听了这番图穷匕见的话,一方面不由被刘备的诚恳所感,一方面也意识到了一股悲凉落寞之感。

    刘叔这是希望他好说好散和平归顺呢。

    袁谭眼神稍稍一冷,问郭图:“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郭图:“兹事体大,唯主公自专,无论主公如何决断,图都支持主公,图指天盟誓,绝不为背主求荣之人。”

    袁谭嘴角一抽:“那此番诸葛瑾就没开什么条件?你知道的,我说的不是此番给援军的条件,而是后续……长远的条件。”

    郭图:“诸侯岂敢开这样的条件,不过他倒是急报请示过车骑将军,车骑将军也很重视,亲自回书承诺了一些意向,在下和佐治倒也有目睹……

    但都只是意向,在下岂敢擅自将这些东西带回?诸侯还说了,这事儿不急,车骑将军仁德,愿意以德服人,以事实证其心迹。

    还说等主公亲眼目睹了曹贼是怎么对已经服软的袁尚的之后,再想想他是怎么对你的,你自会有决断。”

    袁谭不由陷入了沉默。

    刘叔这是希望靠曹操的狡诈、反复无常,来衬托他,让自己主动认清现实。

    但袁谭还是从郭图的叙述中,听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比如诸葛瑾怎么可能这么快请示得到千里之外的刘备,时间上也该来不及。

    郭图自然是胸有成竹地说刘备阵营如今在驯养信鸽,革新品种,通讯联络上颇有进步,解开了袁谭的多疑。然后还顺势潜移默化宣扬了一下琅琊郡在刘备阵营治下、一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暗示诸葛瑾非常得琅琊民心。

    对于这一点,袁谭倒是丝毫没有怀疑,只是露出了一丝苦笑:

    “诸葛氏之治,岂是凡俗可比?若论治民理财,天下人皆不如矣。何况,诸葛氏本就是琅琊郡望,他们回到当地治理,官民谁敢不服?自然是上下井井有条,这还用说么。”

    袁谭显然觉得诸葛瑾诸葛均回到老家,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全了。琅琊郡发展得好,天下人都会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

    郭图察言观色,见袁谭也有松动之意,便潜移默化地旁敲侧击,试探袁谭对于降刘的态度,然后还委婉地把刘备通过诸葛瑾透露的条件,大致、隐晦地描述了一下,暗示“越早投待遇越好,要是被打得越惨再投,待遇会逐步下降”。

    袁谭也领会了这个条件,但思之再三,还有最后一丝疑虑,也就敞开了跟郭图、辛毗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我也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袁家早已没有争天下之心了,只求保住祖宗门楣,有一方权柄,便是大幸。但眼下却还有几点疑虑:

    对于车骑将军的诚信,我已再无怀疑,但他有诚信,不代表他能兑现诺言,因为还得看他能不能和曹贼在天下之争中胜出。否则最终曹贼得了天下,车骑将军许诺再多,又拿什么兑现?

    去年东海之战,关将军虽然胜了夏侯渊,但夏侯渊并不是曹军全力,而且是曹军先轻敌冒进,关将军死守拖延、致敌疲敝才侥幸获胜的。如若将来车骑将军能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主动进攻曹贼并胜之、拓地扩军、追亡逐北,我又岂会再疑虑?

    其次,如今南皮之围尚未解除,袁尚贼子尚且耀武扬威,我若是在袁尚都还割据之时,就先彻底归顺车骑将军,那我袁家门楣荣辱,又当如何?先考在天之灵看见,岂不是会觉得我连袁尚那贼子都不如?

    既然诸侯敢铁口直断,说曹贼会背盟攻打袁尚,我们就再看看,看看这个预言是否精准。如若精准,就说明他确实料敌如神、洞明烛照。他所劝的路子,也必是金玉善言,我自当听从。

    最后,我毕竟身负袁家之重,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我为先考守孝之期都未满,将来纵然不可为,也只能先把实权让渡于人,袁家的招牌,是必须要撑到期满的——

    公则、佐治,你们也别劝我了,我知道越晚去投,待遇越差,但我宁可子孙少享受一两世富贵,也不能在袁家门楣名声的问题上让步。”

    袁谭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郭图等人也是心中雪亮,知道袁谭已经是“愿意在观望一下的情况下,附条件归顺”了。

    只看刘备方面是否给力,能不能展现出让袁谭放心的实力,以及诸葛瑾那些预言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