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62章 漳水上涨是一柄双刃剑

第362章 漳水上涨是一柄双刃剑

    建安八年,三月底的一天。

    琅琊郡,诸县,日照镇。

    刘备阵营几大掌握徐州局势的重臣,难得地齐聚此地。

    趁着备战闲暇的时光,一边瞧瞧热闹,观摩一下诸葛瑾过去几个月鼓捣的新成果,

    一边也是估计袁谭近期又会派人来求援服软,而诸县是刘备阵营如今名义上的领土最北端,所以诸葛瑾等人来到边境,也更便于跟袁谭接洽。

    有了刚刚训练好的信鸽加持,跟袁谭之间的最新谈判一有什么进展,也便于送到合肥跟刘备汇报,往返便利,至少能省掉回程的一大半时间。

    诸县这地方,说起来还是诸葛瑾的封地——他可是建安四年就受封为正儿八经的“诸侯”了,也就是诸县的侯,跟吕布的温侯一样都是一字侯。

    但因为这地方始终掌握在其他诸侯手上,他这个诸侯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莅临自己法理上的封地。

    去年的时候,也只是让三弟诸葛均先过来本地当县令、让鲁肃过来当琅琊太守,先帮他治理整顿了一番。

    法理上来说,诸葛瑾这个诸县侯是有封邑户数限制的,曹操当年给他名义上封了两千户,实封当然是没有。后来为了挑拨他和刘备的关系,在诸葛瑾参与灭黄祖立功后又加过一千户。

    本来么,诸县作为山区小县,沿海的地盘又没开发出来,人口也不多,把全县加起来也凑不够这么多户数。

    但是随着去年刘备阵营实控此地,需要把这儿作为航海北进的枢纽跳板,新建了日照镇和日照港,短短一年之内,诸县就得到了大发展。

    日照这座海港小镇的人口,比沂蒙山深处沭水河谷里的县城人还多。有了海路的连通后,货物和粮食的进出补给也方便了很多。

    原本开发成本不划算的沿海山坳小平原,也都能一块块开发出来,种粮种菜,为海港的工商人口提供补给。

    更多是在朝海的山坡上种上密密麻麻的茶树、果树。只是才刚种一年多,所以都还没成熟,没有产出。

    经过这样短短一年多的建设,诸县的总人口早已膨胀超过了五千户。

    按理说其中只有三千户可以免税、然后把原本应该缴纳的税赋贡给诸葛瑾个人享用。剩下的户数,钱粮税赋还是要上缴地方,以供军需政务开支。

    不过刘备阵营内显然没人会来当这个恶人,刘备自己也很会做人,不管诸县将来有多少人口,都会永远作为诸葛瑾的自留地。

    开玩笑呢,诸葛瑾对刘备的贡献有多大,实享一整个县的租税,这不是大汉朝体恤忠良应该的待遇嘛。

    ……

    “真没想到,此地被袁谭割让给我军,治理了仅仅一年多,就能如此繁荣。谁能相信,前年这时候,这里连个镇子都没有,只有几家渔户。”

    关羽等人在本郡太守鲁肃的陪同下,在日照港的镇子上转悠了一圈,也坐船在近海游览了一番,回到岸上后,不由如此感慨。

    在港口边的一座山丘之巅,还能看到鲁肃刚让人建造的一个养鸽场,有一些负责育种和训练鸽子的研究人员在这儿做事。

    之所以选择在日照建立这个研究和培育基地,也是考虑到这里是刘备阵营目前名义领土的最东北端。如果有打探到北方诸侯有什么最新近况,也能从这儿派快马信使急报、而让信使带几笼鸽子在身上,回信时就只要放飞鸽子就行了。

    这个培育和训练的计划,如今还在不断试错改良阶段。所以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有人从这里骑马离开,然后去合肥送信,送到合肥后,就把回信绑在信鸽腿上送回来。

    汉朝原本的习惯是放飞三百里、需要七到八只鸽子,才能确保有一只归巢。但合肥距离日照,直线距离刚好是一千里,里程变远了三倍之多,谁也不知道需要放飞多少才能有飞回来的。

    所以年初第一次试验的时候,鲁肃派了一辆大车、拉着五十只鸽子送去合肥再放飞,最后发现居然回来了四只,这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后来磨合了几个月效率也越来越高。

    最新这次试验,是七天前派人去合肥的,信使只需日行二百里,也不用太辛苦。带走的鸽子数量也减少到了二十只,这样也不用马车来装了,会方便很多。

    按计划,今天应该也是鸽子飞回来的时候了。

    鲁肃和诸葛均已经观摩过好几次了,而关羽却是第一次观摩这样的试验,还挺有兴致。便在日照镇上歇息,让人置酒设宴,与诸葛瑾、鲁肃、诸葛均一边叙谈作乐,一边等着看乐子。

    随行的人,当然是立刻伺候着,端上了一些日照本地的新特产。关羽也是能够吃苦的人,对吃喝并不挑剔,来到这种海边小镇,当然要靠海吃海,并不一味求奢华。

    “此乃何物?”关羽拿起席上一个不太认识的果子,好奇问道。

    一旁的诸葛瑾趁机卖弄道:“此乃林檎,与辽东原产的又略有不同,虽然还有些酸涩,核大,但我觉得此物可以好好培育,用选种之法筛选核小味甜的,将来或能造福百姓。

    水果虽然不易保存,但却可以充分利用山坡地,对于工商人口密集、耕地又不够的地方,算是一种补益。寻常百姓不会琢磨怎么育种水果,是因为水果无法缴税,也不好卖。

    但一个地方不务农的人口一多,辅食都能就地消耗完,不用外运,那些劣势也就不重要了。反正诸县是我封地,不用对朝廷纳税,我想怎么调整当地税赋征收方式,就能怎么调整,正好拿来做个治理试验。而且此物应该比别的水果相对容易储存些,将来选育得好,我觉得放上几个月没问题。”

    所谓林檎,就是汉朝从辽东原产地弄来的苹果,跟后世吃的多肉高甜苹果不是一回事,后世的苹果是近代重新引入的良种。

    汉朝的苹果核很大,也不怎么甜,总之性状很差。但诸葛瑾也知道后世山东日照的苹果很有名,觉得这地方的坡地或许能利用起来,就让人选育培植苹果。

    一来是烂地充分利用,二来也是看重了苹果的保存期比较长,适合储备。至于育种选种的事情,他和诸葛亮都掌握了生物学遗传学的常识,有时间就点拨一下当地农户育种规律,假以时日肯定能有改良。

    这种事情本来也不花什么精力,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结果也无所谓,就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关羽听了诸葛瑾的思路后,倒也觉得可敬,没再嫌弃林檎果太酸,吃了两个,觉得虽然酸,但也别有清新的味道。

    席面上还有一些菜都是当地的海产,

    一种晒干的、比蛤蜊要大上不少、但又不是扇贝的干贝肉,

    还有晒干的海虾米,新鲜的足有将近一尺长的竹蛏和海肠子,全都是加了生姜蒸熟再放酱汁调味。

    关羽原本还以为,来到青徐交界的沿海,能看到跟南方淮扬沿海一样的各种海鱼宴。

    毕竟当年诸葛瑾改良了流刺网捕鱼后,淮河口和长江口,还有邗沟运河入江口,都靠着潮汐捕鱼法捕得盆满钵满了。刘备阵营的文武官吏,乃至军中士兵,只要在广陵等地驻扎的,这些年吃鱼都吃的不要不要的了。

    没想到到了山东半岛沿海,因为缺乏大江大河在此入海,海水也少了对流浑浊,大鱼也比南方少了很多。相比之下,虾蟹贝类却是数量暴涨。

    诸葛瑾也稍稍花了点精力改良了捕捞器具,把渔民们原本捞小海鲜的原始工具稍稍优化了一下,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光靠这些小海鲜就能养活几个县没问题。

    只是诸葛瑾谨慎,知道贝类的寄生虫问题可能比鱼类更严重,所以他自己吃虾蟹贝类都要求加生姜彻底蒸熟,宁可不要所谓“极致鲜嫩”的口感。

    而北方寒冷天气不适合种生姜,诸葛瑾就让糜竺从南方海路贩运大量生姜过来,反正现在糜竺的海运成本已经很低了,他家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糜家就形成了以后每年在王朗的地盘大量订购生姜香料,北运到青徐沿海贩售的习惯。

    生姜不够用的时候,诸葛瑾就先推广在山东多种大蒜,反正大蒜非常适应山东的气候,后世山东本来就是大葱大蒜的主要产地。

    汉朝人原本也有用蒜汁解毒的习惯,《三国志.方技传》明文记载历史上华佗给陈登解毒吃生鱼片导致的寄生虫病,就是“以蒜汁三升饮之,吐虫”。

    只不过汉朝人原本做菜没有下那么重的蒜蓉、蒜泥的习惯。只有医家知道原理,普通百姓不习惯也用不起,达官贵人用得起却不知道原理,也就没想到去用。

    这也算是诸葛瑾开了先河,从此的鲁菜都有了重姜末、重蒜蓉的调味风格。

    诸县本地百姓一开始不理解,只是听说诸侯特别“重口”,吃东西喜欢“逐臭”,后来吃习惯了才发现蒜臭重一点似乎也挺上头的。

    关羽今天是第一次尝试,他一开始也有些不习惯,捏着鼻子吃了好几个一尺长的大竹蛏和海肠子后,终于意识到了这种蒜蓉姜末加酱汁的调味妙处。

    吃着吃着,关羽也忍不住感慨了两句民生多艰:“子瑜真是什么都懂,这日子过得,如此低贱的穷苦渔户果腹之物,都能做得如此鲜美。

    不过生姜要从南边海运来,百姓怕是也用不起吧?普通贫苦之家,就只能不用姜、再多放数倍的蒜了,蒜是本地自己种的,不值钱。”

    他说完后,刚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忽然门口有一个侍从快步入内,对鲁肃低声禀报了一些事情。

    关羽立刻朝鲁肃看去,鲁肃也一边对侍从挥手示意他退下,一边解释:“也算是喜讯,七日前让信使带去合肥的信鸽,飞回来了,这次二十只就有五只回来,进步真是神速。

    看来往常之人用信鸽,之所以低效,倒也不全是猛禽为害,更多是驯养不得法,迷途不知归路。去年刚实验此法时,三百里路,十只就只有一两只回来,估计至少四五只都是迷路,还有两三只才是被猛禽吃了。

    被猛禽擒杀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但只要把迷途归野的问题解决了,提升到千里之路,五只能飞回一两只,那也足够可观了。

    合肥到这里,一天多就能飞到,比信使方便多了。过几天跟袁谭谈判,至少也能节约三四成请示的时间。”

    关羽摸着胡子,轻蔑一笑:“跟袁谭谈判,还需要请示?大哥都全权授予子瑜专断决策之权了。”

    一旁的诸葛瑾却难得低调了一把:“主公信任是一回事,但假装请示一下,也能有利于对袁谭的使者施压,让袁谭意识到‘我们也很难做"。

    所以,等袁谭的使者到了之后,就请他们参观一下我们培育的信鸽,这样他们才会相信,‘我们向合肥那边请示,用不了几天就能得到回信",这样施压的频次不就提高了么。

    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尤其是要让盟友知道我们有。”

    关羽:“也不知道袁谭派的人什么时候才到。南皮已经被围困得如此岌岌可危,他怎么还不来彻底服软投靠?”

    诸葛瑾:“快了,北方寒冷,刚开春的时候,漳水没有解冻,我们也无法发挥水军之利增援南皮、运入补给。当时袁谭求了我们,我们也帮不到他多少,那他还不如不开这个口。

    如今三月底了,漳水水位重新上升,大船也能驶入漳水了,我们的水军优势适合发挥出来,袁谭在渤海郡却无法春耕。

    我们和曹操都在种田,唯独袁谭掌握的冀州那个郡种不了,眼看春荒之后南皮守军也得不到粮食补给,他才会求我们。

    不过说起开春凌汛、漳水水位上涨,在漳水上游,是不是邺城那边,曹操也该发起攻势了……漳水水位上涨,可是一把双刃剑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