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逐玄鹿 » 直言犯上

直言犯上

    九月初四,齐王来京余二日

    威严的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原因无他,太后公然踏破太祖礼法,站在了这方龙气翻涌,帝威无尽之处。

    “太后如此行事,是想毁坏玄礼吗?太祖曾言:后宫之人,不得入朝议事。”

    赵白一双虎目怒视着林太后,他如何也想不到,六百哉大玄无人敢逾越的玄礼在这一刻被林太后践踏,无论是因何原因,在他看来,这就是对先帝的背叛,对太祖的不忠。

    林太后却是罔若无闻,淡漠开口:“大将军说我逾越玄礼,那大将军欲废帝而再立,岂不是谋反?”

    光禄大夫狄振拱手:“我历太傅时常与帝上论答,帝上才思敏捷,爱民而不放,重军而不扬,有圣君之资,今大将军欲废帝,视群臣谏言如无物,太后此来虽有违太祖礼法,却是为国为民,他日告之太庙,太祖大抵也不会怪罪太后。”

    群臣也是附和着狄振,斥责着赵白,让赵白不知该怎么处置他们,但他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罢免一群官员。

    赵白看了狄振一眼,正欲开口,御史大夫林清已是缓缓站起。

    林清向小皇帝一拱手:“大将军倒行逆施,枉顾臣道,逆乱君臣,今弹劾大将军赵白者概朝中十之五六,三公九卿更是一同弹劾赵白,老臣携百官请圣上革除赵白大将军之位,押入御牢,以廉政司,督审司,权授司会审!”

    满头白发的林清大义凛然的说出这一番话,大抵没有人会认为这位大儒说假,但明暗之间,没有绝对。

    而杨光文,李祁中等三公九卿也是在林清话落之时拔剑起身,奇怪的是往日华美的礼仪剑却都闪烁着寒光。

    而所有大臣入殿前都会被虎贲检查,此刻闪烁寒芒的利刃便彰显着此时的事变有虎贲参与其中,或者说是天子应允的。

    大将军赵白显然知道其中利害,他沉吟片刻,突然大笑道:“三公九卿,好个三公九卿,就是你们这些蛀虫毁坏太祖之业!大玄欲要千年,欲要万年,就应该先除去你们!”

    言语中充斥着赵白对三公九卿众大臣的不屑与厌恶,赵白也是知晓今日或许难逃一劫,坦然的摘下武贤冠,在殿中怒视着百官。

    百官相视,都了然对方的眼神,全部将手按在剑柄上,大腿微微抬起,欲随时起身,只有几名官员不知所措的环顾四周。

    不知所措官员看着朝堂上的人如此,似是知晓了什么,起身向外冲去。

    李祁中猛的拔剑,朗声道:“反贼将逃,武士列阵!”

    百官往日的礼仪剑在此时都闪烁着锋芒,无论老幼文武,皆是剑对着赵白。

    而在此时,无数虎贲也是自宫内涌出,部分虎贲将些许武官与少数文官控制,其余虎贲包围大殿。

    郎中令郑桉从李祁中身后走出,卸下外袍,露出内里铠甲,将剑扬起:“虎贲听令,杀贼正君!”

    虎贲卫将赵白包围,郑桉持剑越发逼近,赵白环顾四周,无数长戟对着他,无数双冷淡的眼睛盯着他,将他逼得不止的向后退去。

    直至殿门,赵白退无可退,虎目凝视着皇帝:“君上也视我为贼,欲将我诛杀吗?”

    小皇帝不做声,四周却只是百官在不断的说着“杀,杀,杀”

    赵白似乎知晓小皇帝不会饶过他,看着殿外,朗声道:“东军上殿!勤王救驾!”

    李祁中见此哪里不知赵白已有准备,命虎贲速速诛杀赵白,可虎贲只听命于郎中令与天子,哪里是李祁中可以命令的。

    虎贲等着郑桉的命令,郑桉在等着皇帝的口谕,等林太后反应过来代小皇帝发令,却为时已晚。

    殿外的脚步声如大雨倾盆一般密密麻麻,无数执锐甲士鱼贯而入,将持戟的虎贲逼退。

    东军中郎将赵奎踏入殿内,九尺之躯显得压迫感十足,满身披甲,獬豸兜鍪与黄铜鬼面将唯一能露出内里的地方遮住,唯余一双虎目似是散着光芒般恐吓着众人。

    赵奎冒着寒光的甲胄闪耀的是文武群臣惊恐的脸,也许他们以为这次的行动万无一失。

    赵奎上前一拳挥向郑桉,郑桉持剑对抗,赵奎却是用手握住利刃,他用另一只手抓起郑桉的后脖领,将其扔向了一旁。

    随后他径直走向赵白,单膝作跪,恭敬的拱手,开口道:“东军中郎将赵奎携东军前来护大将军周全!”

    赵白不做言语,是了,身为大将军的他,有着遍布整个天下的情报网的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群臣想干什么。

    赵白看着杨光文,若不是这位“国之良臣”,郎中令又怎会携着那些虎贲入殿。

    赵白缓步走向杨光文,一直闭着眼的杨光文张开眼睛,直视赵白,并无畏色。

    杨光文看着赵白:“大将军欲图废帝,此乃叛逆之举,我持大义欲灭大将军,但终究棋差一着,可…万般如何,皆我之举,大将军欲杀我也好,欲夷族也罢,无关他人。”

    赵白与杨光文对视着,这两位忠臣站在了对立面,持着不同的办法做着相同的事,但思想不同,终究会有歧路,而在歧路,总会有动荡。

    可他们…都想大玄万世…

    赵白转头,迈步出殿:“所有参与的大臣,除却三公九卿都打入禁牢,九卿囚禁于家,不得出外,三公与虎贲卫交由帝上处置,一切等待齐王来了再审。”

    赵奎挥挥手,东军将百官带走,宽广的大殿只剩下了虎贲卫,三公,皇帝与太后。

    李祁中面色稍显苍白,他看着杨光文,杨光文正在看着殿外百官狼狈的身影,他们被东军押着去了禁牢,不知未来如何。

    林清坐在位置上,闭着双眼不知道想着什么,但是苍白的脸彰显着他并不是这么镇定,至少不如他表面那么镇定。

    林太后惶恐的倒在帝位前,只觉头晕眼花,不知未来林家与她的皇儿会怎样。

    而小皇帝亦是恐惧,但他的眼睛中却带着一丝嘲弄。

    “来时哄哄,去时空空

    帝家末途,无用终崩

    幼帝为棋,宗庙仍躬

    天下分合,不如梦终”

    惶恐吗?害怕吗?对于小皇帝姬承乾来说,没有,绝对的没有。

    郎中令郑桉是先帝留给姬承乾绝对的亲信,若没有姬承乾的允诺,他又怎敢于朝堂之上集天子亲卫以诛赵白。

    姬承乾是幼稚的,在此时是优柔寡断的,更因为他的失神导致了赵白获取生机。

    姬承乾想搏一搏,他也想像太祖一般,年少建业,然后再兴大玄,只是他还是有些许的太天真了。

    自先帝继位之时,权力便已分散到了臣属之手,经先帝多年努力,也未能有做到大玄初期的辉煌。

    “帝令即出,十三州共施,凡权,无论军政,天子统摄。若有不从者,提审六司,但无缘故,无论三公九卿,即日赴斩。”

    —《玄法·统概录》

    “太祖威加四海,乃无人敢逆,自野人至公卿,无不服从。一时天下人乃不敬神,皆以待神礼之太祖,太祖出巡,自出观者以十万计。三公九卿,公爵王侯,权以总合,于帝之蝼蚁于巨龙。”

    —《玄史·太祖本纪》

    姬承乾希望光复太祖时的光荣,但姬氏子孙并无一人能有太祖之资,却有昏君,乃至天下敬太祖而不尊姬氏,想来数百年后,天下也不会多么敬仰太祖。

    姬承乾慢慢的起身,迈步向宫内走去,李祁中,林清与林太后皆以为姬承乾不过是受着惊了。

    而杨光文却发觉到了异常:

    这小皇帝,没有所有人想的那么无能。

    几人各怀心事退出了明政殿,也许天下将改姓赵?

    ……

    早朝,就这么不愉快的结束了,所有人都败了,在这场斗争中,没有赢家,当然,这是对赵白而言。

    赵白背着手看着窗外,赵奎在他身后默默等待着。

    赵白落寞开口:“无人能知我,今世无甚道义,我有何人可信?死士?血亲?”

    赵白的声音听不出悲喜,但他现在大抵是悲凉的,若想要大玄万世,齐王是最好的掌舵者,但他行废立之举,无论他怎么说,但仍会打上“叛逆”二字。

    赵奎闻言,下跪作礼:“赵奎宁做大将军之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白回头,摆摆手,笑道:“非吾之刃,而是国之刃,汝应戮贼正君,护我大玄社稷以至千秋万载。”

    赵奎附和,但于他而言,忠国吗?也许有点…忠君吗?大抵是没有的,君无恩,臣非臣。

    赵奎只知道,大将军就是赵白,赵白就是大将军,他只忠于大将军赵白,可以不是大将军,但不能不是赵白。

    赵白看着赵奎,内心只觉苍凉,他不禁如此想道:

    君臣离心已至朝堂,更别提四海之内的无数臣属了,皇权终归是没落了。

    赵白苦笑,扶起赵奎,转头看向了远方…

    所以…在这般情况下,姬承乾能够光复大玄社稷吗?

    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