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赵家孤儿 » 第十一章 夜话

第十一章 夜话

    商娘子还没反应过来,褚远瞪着一双牛眼,差点掉进碗里。

    心说你什么时候和我商量了。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强忍着没有开口拆台。

    赵晨则继续说道“让姐姐你一个人租房子住我担心不安全,万一范家的人再次找上来,你改怎么办。毕竟王大哥生前的确借了钱,他虽然死了,但是你们是夫妻啊。范家人可是专门放印子钱的,心肠黑着呢。”

    回过神来的商娘子也觉得有道理,范家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再联想到自己凄苦的人生,眼泪大颗大颗的从脸庞滑落。

    “你就住过来,我看谁敢来!”商娘子的眼泪扣动了老褚沉寂三十年的心弦。

    赵晨心里早就乐开了花。看样子是真的喜欢上人家了。

    他的计划是让花女和其弟弟张海也搬过来,这样院子里就住了五口人,商娘子就不会有太多顾忌,外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到时候俩个人朝夕相处,自己再教老褚两招散手,还怕征服不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寡妇?

    其他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番,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干就干,花女的住处离得很就不远,老褚推着独轮车两个来回基本就搬完了。

    原先破烂的窗子贴上了草纸。等卫生彻底的收拾好,已经到了傍晚。月光将院子内照的如同白昼。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啊。”赵晨看着,眼前四人感慨万千。

    兄弟这就算有班底了。顺势开展了第一次团建。

    人口优势首先能够带来规模效益。比如现在团建吃的酒菜,有酒有肉,荤素搭配,花女只问他要了500文钱。

    如此一对比,那两只花费500文钱的鸡,明显有问题。估计是被老板娘杀猪了。

    “我们一起努力,攒点钱把门修好。整个坊间就我们家大门最破,丢死人了。”

    “照我说先把窗子修葺一番,否则两个女子住着实不便。到了冬日,漏风的厉害。”

    酒足饭饱的赵晨,听着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嗤之以鼻。一不小心全城都会被夷为平地,还有心思搞装修。

    对着花女不屑道“以前也不见你说大门破丢人的。”

    “以前我淡然不管,现在我住在这,怎么能很的狗窝相比。”花女不甘示弱说道。

    “老褚,花女骂你是狗。”

    “我没有,”花女也一直到自己说错话了,小脸羞的的通红。

    “好了,不要闹了,你们来人凑在一起就要吵。”褚远不耐烦的打断了他们。心里盘算着以后在院子里练武方便不。

    饭也吃了,酒也喝了,那就得研究一下企业发展问题了。

    会议主题,问:如何在短时间内致富。

    一说到赚钱,所有人都来了精神。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各有各的观点。

    商姐姐一直在制造坊上班,认为纺织生意非常暴利,无论是丝绸,还绢,甚至可以当钱用。

    花女认为开饭馆不错,不管有钱没钱,都离开不吃喝二字。

    张海建议开医馆,只要活着,总有生病的。他们掌柜的一日吃三顿饭,每顿都是四个菜,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老褚哼哧了半天,还是觉得自家少爷不靠谱。再说了做生意都要本钱,全赵晨还是老老实实学个手艺,毕竟闯荡江湖,艺多不压身。

    赵晨在一旁听他们讲完,大概总结了一下,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的传统行业。要是愿意踏踏实实的搞,积累过后过上小康生活问题不大。

    关键是兄弟我有时间吗?

    没记错的话棉布就是兴起于宋末元初,一个叫黄道婆的女道士,改良了纺织机,并且推广了棉花种植。

    棉布的兴起改变了华夏人上千年的穿衣习惯。棉布产业一直到清末,第一是各朝代江南赋税的扛鼎产业。

    只是想要形成产业规模,在做好推广,没有个二三十年不现实啊。画个线,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可以找她。

    开馆子倒是不难,舌尖上的中国看了好几年,各地人文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可是吃喝做他不是一回事啊。回想一下老褚调料匮乏的厨房,没有核心竞争优势啊。

    开医院有多火爆,还需要他们说?可问题是这几个人谁会看病?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人的生命脆弱的如同一朵娇花。

    再过几个月静江府能守住还罢了,苟活几年也不错。要是守不住,到时候提桶跑路没钱,那就好玩了。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吗?

    赵晨看这个身边这个四个臭皮匠,久久无语。

    一个卖签菜的小贩,一个纺织女工,一个药铺学徒,一个码头力工。

    四人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穷。

    想要致富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是眼界。

    找他们商量怎么发财,简直是问道于盲。想来块钱,还是自己想办法把。

    “散了散了,大家都早点休息,想发财去梦里看看。还有花女啊。明天起早点,把院子里的草拾掇拾掇。都赶上人高了。又不放羊,真是的。”

    ~~~~~~

    夜里,赵晨躺在床上,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照映出一片晦暗的沉默。

    今天对马暨说的那些话希望对接下来的战争起到一些作用。毕竟准备时间还算充足,也好好想想看能帮上什么忙。

    然后范家问题得想办法一劳永逸的解决。身为本地豪强,在一个小人物身上栽了个大跟头,他们肯定言不下这口气,自己也得小心一点。

    最后不论静江能否守住,跑路肯定是要跑路的,具体往哪跑,他已经想好了。

    不管是如今,还是一千年后,南洋都是个好地方。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早在唐末的时候,黄巢进攻岭南,沿海地区很多人相继逃往南洋,大多数聚集在吕宋爪哇之地。

    再加上南宋一百年繁荣的海上贸易,沿海商贾在南洋有生意的不再少数。

    到时候把这些人整合起来,本地的伊洛克土著全都抓起来给老子种甘蔗。

    不过指望目前这一家五口人,肯定不行。买海船,招募百姓,士卒,需要的钱海了去了。

    在赵晨的认知中,想要要跳过缓慢的原始积累,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骗,要么抢。

    说到骗,他还算有点基础,毕竟今天刚弄了两千贯。

    抢的话那来的就更快了,只是实力不允许啊。身边唯一能打的就老褚了,不过以他的性格应该不愿意当劫匪。

    想到了老褚,赵晨侧耳一听,知道他还醒着,因为耳边并没有出现熟悉的呼噜声。

    刚好无聊的很,不如逗逗他。夹着声音喊了一句“喂,老老褚,不睡觉干啥呢?”

    “。。。。”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觉,原来褚爷你也睡不着啊。”

    “少爷,我想问你件事。”

    “说”

    “少爷,你说鞑子真的能打到静江吗”他的声音很轻,如同做贼一般,似乎担心被隔壁的人听见。

    听他这么问,赵晨一下来兴致。

    “差不多,以身许国方显男儿本色。你以前不是整天喊着杀鞑子吗?怎么今天突然就怕了?难道是。。。”话还没说完,便扬起下巴,冲着女生宿舍漏出一脸猥琐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