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一百一十四 藏水入疆

一百一十四 藏水入疆

    藏水入疆这个方案被提出好几十年了,大致就是在藏省墨县,也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下游,修建引水通道,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调运到喜马拉雅山北面,然后沿着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交界处往北进入疆省。

    这个方案最最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让海拔不到一千米墨县的江水,跨过平均海拔超过五千米,南北跨度超过一百公里的雪山群?

    李领导在将藏水入疆工程大致介绍一遍,然后问道,

    “大家说说吧,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墨县的水调往喜马拉雅山北部?”

    有人问道,“打通隧道钻过去怎么样?”

    结果马上就有人反驳,“这样太慢了,哪怕可以用飞艇将大量隧道工程器具运过去也一样,毕竟飞艇本身不能直接用来挖横向隧道,而墨县北部雪山群跨度超过一百公里,这样恐怕十年都挖不通。”

    若是以前,十年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时间不算太久,但自从维度革命爆发后,超过两月的工程就算很久了,一般不考虑。

    然后又有人说道,“那直接往山顶铺设管道运过去呢?”

    有人说道,“这样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要用飞艇来铺建那应该难度不大,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飞艇可以飞到5000米以上?”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众人就看向叶蒙,毕竟巨构公司的飞艇是目前最先进的。

    叶蒙说道,

    “已经有了。有两种,一种是载重超十万吨的少年级飞艇,只不过飞到五六千米高空载重就降到两三万吨了,原因一方面是高空空气密度低,另一方面是这种飞艇上面配备了很多除冰设施。另一种是变形飞艇,也叫高空飞艇,专为高空运载设计的,载重两万吨左右,在高低空都如此,相比前一种飞艇的优点是这种飞艇降到低空可以缩小体积到长度一千米左右,这样有利于在峡谷中作业。”

    说完后,叶蒙又补充道,“当然后面我们还会制造高空工程艇,也是像前面那样分成两类,这种工程艇横向截面更小,更有利于在峡谷中作业。”

    李领导点点头,“那看来从雪山群顶部修建管道是可行的,其他人有要补充的么?”

    “有。修建管道是没问题了,但运营是大问题。要让水从五千米高空通过,就得解决水容易结冰的问题。这就需要修建大量供热设施,会耗费大量电力,另外长期在这种低温环境中,供热设施本身也容易出问题,因此维护成本也不小。但我们讨论藏水入疆工程,原本就是为了降低长期成本,现在看来有些得不偿失啊。”

    “那给管道布置厚厚的保暖层可以吗?”

    “刚才说的就是基于布置了大量保暖层来讨论的,墨县雅鲁藏布江水量很大,咱们要抽的水也很多,抽水管道是很粗的。这么粗的管道,加上雪山群这么长的距离,要防止水结冰,电量和维护成本肯定不低。”

    “那这样吧,”此时又有人说道,“干脆管道不走北边了,咱沿着雅鲁藏布江走西边,绕一圈回来。”

    墨县上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形是这样的,江水从西边流过来,抵达七千多米高的南迦巴瓦峰脚下,进入大峡谷,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绕着南迦巴瓦峰转半圈,再往南流下来,流出大峡谷,穿过墨县往南而去。

    所谓沿着雅鲁藏布江走西边,就是管道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逆流铺上去,期间会不断变向,但总体是往西的。

    往西前行一百公里左右就翻过了喜马拉雅山,到达林市,然后管道再北上两百公里,接着转向东边前进三百公里,就到达了前两种方案所指的雪山群北部。

    “这样虽然多绕了几百公里,但是整个路线上管道海拔都不超四千米,这样抽水和维护成本都会大为降低。”

    众人想了想,这么看来这个方案的确可行,但还是有人问道,

    “但是抽水至少得从一千米的地方抽吧,一直抽到四千米高的地方,但是从渤海抽往疆省的淡化海水只要往上抽一千多米就行,这样一对比,藏水入疆工程所耗费的电力不就明显更大么?”

    “不是这样的,”

    提出沿着江水铺设管道的专家摇摇头,说道,

    “抽水所耗费的电能不只是由高度差决定,路程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从渤海到疆省的四千多公里路程中,沿途需要设置多个抽水站。相邻的抽水站之间输送水大致有两种方式。”

    如果西边的抽水站海拔更低,且二者之间没有凸起的地形阻挡,那么水就像河流一样自东往西流过去。

    但这种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都是西边的抽水站更高。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东侧的抽水站建一个高于西侧抽水站的水塔,然后将水抽到水塔中,再将水往西侧放出来,这样水就能在势能差下自然往西流了。

    但是这种方式有限制,那就是相邻抽水站高度差不能太大,不然水塔太高,会导致水压太大,这需要很厚的管道来运输。但一旦管道破损,那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出来,非常危险,而且这种事故抢修也比较困难。

    而且由于从渤海到疆省,一路上地势起起伏伏,所以就要设置更多的抽水站,这样耗电量就大为增加。

    在加上淡化海水用电,耗电量就更夸张了。

    “而藏水入疆工程主要的抽水站都设置在雅鲁藏布江那一段,也没有淡化水这一过程,所以总体算下来抽水耗电量会小得多。”

    众人点点头,再无异议。

    然后李领导说道,“那么藏水入疆工程的抽水方案就基本确定了,就是沿江逆流抽送,然后绕往青藏高原东部,再北上输送至疆省。接下来还有一点要确认的是,我们需要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多大的大坝拦截江水?大家说说自己看法。”

    一个水利专家说道,“我看大坝就没必要建多大了,咱们不是用水坝来发电,建高了没意义。另外需要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上建立多个水坝,构成阶梯,一方面是每个水坝都能蓄水,另一方面是方便抽水机抽送。”

    以前网上对于雅鲁藏布江水利工程最多的设想是,在南迦巴瓦峰下面打通一条隧道,连接雅鲁藏布江西侧和东侧,然后在隧道中安装水轮机。

    由于隧道地势差有两千多米,这样强大的水能将会转化为强大的电能。一旦这个电站建成,那它的发电功率就会超过三峡电站,一跃成为过去世上发电功率最高的电站。

    但谁又想到未来有一天巨型飞艇问世,然后就一切都变了,雅鲁藏布江水利发电站的设想也只能永远存在于构想中。

    阶梯级水坝的方案无人反对,本来可以直接通过的,但李领导还是按照惯例向叶蒙问道,

    “叶董,你觉得阶梯级水坝,包括前面说的沿江逆流抽水方案怎么样?”

    “我觉得挺好的,”叶蒙点点头,又说道,“另外我确认一下,藏水入疆工程的目的是降低通往疆省的长期输水成本对吧?”

    “没错,入疆的藏水越多,所需的淡化海水就越少,成本就越低。”

    “那么有没有考虑过进一步降低这个成本呢?”

    李领导眼前一亮,虽然他不知道叶蒙要说什么,但既然对方这么说,那肯定又是有新主意了,便问道,

    “进一步?你认为改怎样进一步降低成本?”

    叶蒙解释道,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降水丰沛,但这里的降水也仅仅只占到整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小部分。而喜马拉雅山南麓由于拦截了印度洋季风,降水量极大,超过了我国全部降水,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法被南亚几个国家应用。如果我们将这部分水量收集起来,调往疆省,那可能整个疆省都用不着调运淡化海水过来了。”

    哦呦!

    不愧是叶董,还真敢想啊!

    李领导笑道,“呵呵呵,这个想法的确很好啊,但是你说的这部分水分布于整个喜马拉雅山南麓,我们怎么将其收集起来,并调往平均海拔600米、南北跨度一百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北部呢?”

    “关于收集水么,可以先在南亚的尼国、丹国靠喜马拉雅山一侧修建大量水库,将水存起来。至于将水调到喜马拉雅山北部,方法比较粗暴,那就是将山劈开,直接将水送过来。”

    ?!

    这个大招把众人雷个半死,半饷没人说话。

    叶蒙见没人回应,就继续解释道,

    “可能在大家心理,给喜马拉雅山开口子这种事需要等可控核聚变实现后才能做,但这其实是低估飞艇的作用了。既然如今工业按指数发展已成事实,那么不久后人类具有移山填海的能力为什么就不是事实呢?”

    一个已经回过神来的专家苦笑道,“叶董啊,你知道给将喜马拉雅山劈开的工程土石方量是多少么?”

    “知道,万亿吨这个量级。”

    这个数其实是几十年前就有专家研究过的,并且写在论文上。不过这篇论文研究的倒不是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水调过来,而是要论证给喜马拉雅山开口子,能否大副增加藏省降水,将其变成绿洲。

    答案比较令人失望——不能。

    因为如果只开几个小口子的话,过来的印度洋水汽并不多,另外喜马拉雅山北边的青藏高原地势较为平缓,不是上坡地形,所以过来的水汽也不容易形成降水。

    当然这些对现在的议题也不重要,叶蒙看这篇文章只是为了了解一下工程量有多大。

    那个专家继续说道,“哪怕飞艇一次就能挖送一万吨的土石,但以现在的一般工程周期来算,至少需要上千万艘飞艇来进行这个开山工程,并且都是能飞到六千米以上的飞艇。咱们现在飞艇总量才几千艘,直接讨论上千万艘飞艇是不是太早了?”

    “也不算早啊,”叶蒙说道,“按照现在飞艇的指数级增速,别说千万艘飞艇,上亿艘飞艇在一年内都能造出来。”

    众人有被惊到了,虽然大家知道现在飞艇数量以指数增加,但上亿艘飞艇这个概念还是有些超出认知了。

    那位专家又反驳道,“好吧,那就算造出这么多飞艇,但也不可能都挤在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施工啊,一艘飞艇长度就超一千米,在这挤个几百艘飞艇就到头了吧?”

    叶蒙摇摇头,

    “真正施工起来就不是用常规飞艇来进行了。大家知道现在有专门的挖矿艇,那东西其实不算飞艇,就是一堆气囊吊着一个巨型挖矿机。而我们公司现在有五十万吨级的挖矿机,它下边吊着一个五万吨重的绞盘,每分钟可以挖一万吨土石。只要有充足的氢气和电能供应,有足够的冷却水,并且在旁边搭建好巨型传送带,将挖下来的土石及时运走,那这种挖矿机就可以连续十多个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天挖一两千万吨土石。”

    这种巨型绞盘并非用电机直接驱动,那样对电机线圈损耗太大了。这种绞盘是由巨型气囊组通过缆绳连续驱动,动力直接来源是大气压力,只要气囊足够大,就能提供足够大的力。

    这种挖矿机占地面积不如常规飞艇,主要是纵向气囊比较高,可以几百个挖矿机排列在喜马拉雅山同时工作,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不到就能就将喜马拉雅山挖出个几千米深的口子了。

    “更何况,未来我们还能研制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的挖矿机,那样效率会更高。”

    那位专家沉默了,虽然叶蒙的方案还有很多细节有待考证,但现在听起来已经具备初步可行性了。

    众人也再次沉默。

    移山填海这种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事,居然快要成真了!

    坐在叶蒙身边一直当背景的刘领导心理乐开花,心想将叶蒙叫过来真是叫对了!话说以后是不是能经常叫叶蒙过来开会,他的点子真是太多了,只不过这小子偏偏又不喜欢开会。

    真思忖着,就听到又有人反驳道,

    “叶董,就算技术上可以实现开山,但是你考虑过这件事会带来哪些影响么?喜马拉雅山是一道天然的绝境长城,一直以来都守护着我国青藏高原疆域,你就这么将其挖开了,那喜马拉雅山还怎么起到守护作用?”